2001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区党政办  更新时间:2024-02-21 16:42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2002
36日在江门市江海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门市江海区区长 吴振鹏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1年工作回顾

2001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坚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十五”计划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3亿元(现行价,下同),比2000年(下同)增长13.61%;工业总产值37.11亿元,增长37.13%;农业总产值3.95亿元,增长5.71%;外商直接投资4465万美元,增长20.68%;利用国内外地资金(含民资)3.69亿元,增长4.30%;外贸出口总额9802万美元,增长10.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39万元,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1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亿元,增长13.42%;城镇职工人均年收入10449元,增长6.2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371元,增长1.99%;人口自然增长率3.76。去年由于个别骨干企业的税收收入出现较大下降,以致人大通过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难以实现,区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了调整,并按法定程序报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执行。

去年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继续落实领导联系挂钩帮扶重点企业制度,积极扶持优势行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促成东菱集团以管理和技术优势盘活高路华资产,大大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重塑高路华品牌。支持中裕集团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取得市政府“园中园”政策支持,开发中裕工业园,为扩大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发展,五金机械、精细化工、包装材料等主要产业和产品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全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达71家。积极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建滔覆铜板、荣信电路板、诺华电子、讯科电子等企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企业群。进一步实施科技推动战略,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科技贴息制度,与上海复旦大学、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大专院校挂钩建立产学研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合作企业的竞争力。全年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项目7个,增加高新技术产品3个,争取国家和省级科研计划5项,新增民营科技企业4家,依靠科技进步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镇级经济迅速发展落实强镇富民奖励办法,促进镇级经济实现快速增长,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31%。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进一步调减低值作物种植面积5000多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现6家农业企业销售额超50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500多户,园艺花卉、蔬菜、水产、水果等产业不断壮大和提高。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建立了一批农业专业协会,推广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效显著,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达60%,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2%。高标准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初步建成标准化农田1万亩,基本完成江新联围外海堤段达标加固工程,南冲水闸重建工程顺利开工。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展对皮革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江海路玻璃建材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的策划论证。开办了江南灯光夜市,外海西江沿岸饮食一条街规划重建已进入设计阶段,引入现代大型物流配送和连锁超市企业取得突破。茶古寺扩建改造工程已动工,一批第三产业的增长点日趋成型。

二、招商引资有新突破

成功举办十大工程项目奠基开工庆典活动,聘请首批招商顾问,成立了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进一步拓宽招商途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全区新增自建厂房12万平方米,基本租售完毕,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载体支持。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成立招商委员会,采取小分队招商、行业招商、配套产业招商等多项新措施扩大招商,全年签约项目180个,合同投资总额12.5亿元,利用外资总额得到持续稳定增长。引入江门荣信电路板有限公司、诺华电子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江门基地等投资额较大的企业,实现引进项目规模新突破。推进个体私营企业“1+1活动,以良好的服务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901户,新增私营企业363家。

努力克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进一步放缓对我区外贸出口产生的不利影响,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帮促出口重点企业制度,做好跟踪服务,协助10家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落实各项政策和奖励办法,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外贸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出口任务。

三、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东海路二期、江礼大道自江礼大桥至雄鹰像段扩宽改造、金星路首期、南冲公路改造等一批城乡道路工程,城乡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完成礼东片供水安装、麻园片水网改造、中东水网连接工程,解决上述地区用水难问题。实现公安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过河办公,国税大楼基本完工,国防大厦奠基。完成头小海河的疏浚整治。去年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323万元,其中区级投入1700多万元。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进行了大面积的园林绿化和大规模的城乡整治行动,高标准完成市下达的创建任务。整治脏乱差成绩显著,全面完成“拆三建四绿五活六”的目标任务(即拆除3万平方米违章和临时建筑,建成4万平方米商铺,新增5万平方米绿地,盘活6万平方米闲置物业),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江海杯”建设达标活动,14条村通过达标验收,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四、体制改革有新成果

公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全区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转制面达95%,触动产权深化改革完成41%,解除集体挂靠企业关系96家。区直完成江海区第一建筑公司、江南市政工程公司、城南置业总公司的转制。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公有资产营运体系,盘活各类闲置资产近500万元。

机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顺利完成区、镇两级机构改革,区级行政编制精简23%,镇级行政编制和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分别精简15%43%。推行部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审批制度,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权,取消审批、核准事项20项。配合市政府调整高新区管理体制,做好各项移交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5%,失业保险参保率达100.3%,失业救济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97人,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五、财政管理逐步完善

加大促产培财力度,引导基层进一步重视税源培育,招商引资与引税并重发展经济,镇级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强化税收征管,大力清缴欠税,想方设法组织财政收入。严格开支管理,推进公共财政框架建设,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在区直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施区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集中统管,成立区政府采购中心,实施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探索农村财务管理新体制,推行农村财会电算化,全区有28条村配置了计算机设备。继续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追收架构,组织专门力量大力追收城市信用社资产。三家城市信用社资产保全率、确权率、追收率均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追收任务,减轻金融风险对我区财政的影响。

六、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整顿行政执法队伍,落实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责任制,依法治区水平进一步提高。突出抓好“两大整治”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建立联动机制,深入持久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实行流动人口和出租屋规范化管理,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清理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开展卫生系统行风评议,进一步规范药品购销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大生产事故发生。坚持和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述职制度,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意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检查。积极办理人大建议,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

广泛深入开展文明机关、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促进文明行政、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涌现出一批区级文明单位、文明村和先进个人,礼乐有线电视站、礼乐供电所分别被评为2001年度广东省先进文明窗口单位和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开展“争创文明家庭,拒绝邪教进我家”千户家庭联合签名活动,倡导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坚决反对邪教。加快社区建设,创建江南社区示范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8个,社区服务网点98个。强化殡葬执法管理,完成白水带风景区迁坟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区档案馆档案综合管理达到省一级标准。加大投入,改善文体设施,厂企文化、属地文化、校园文化、村镇和广场文化等活动顺利开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民兵、征兵、外事、侨务、卫生、保密、信访、工青妇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克服了许多困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我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总量和规模偏小;招商引资的力度还不够大,招商载体建设还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较慢;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集资、征地欠款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财政风险仍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2002年工作意见

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是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工作目标最关键的一年,努力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对追赶珠三角先进水平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及区委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思路,以结构调整和全面增强综合经济竞争力为核心,继续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展第三产业,壮大财源后劲,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城市化和信息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今年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如下: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下同)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12%;农业总产值增长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外贸出口确保有所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增长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

今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去年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的新格局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是我国成功加入WTO,为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的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但同时,如何尽快适应WTO运作规则,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是面临的新挑战;二是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北京申奥成功,为扩大内需创造了条件;三是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台湾和珠江三角洲先进地区产业转移,为我区扩大吸引投资空间提供了新机遇;四是市政府不断改善市区投资软硬环境,为我区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比较优势。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机遇,采取切实措施迎接挑战,围绕“激活存量、引入增量、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力争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

一、以优化工业结构为主线,加快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实施集团和整机带动战略,发展壮大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具有品牌优势的东菱集团、中裕集团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家用电器、摩托车及零配件、精细化工、包装材料等优势行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东菱、中裕两大集团整机配套产品链条长的特点,延长产业链,吸引关联企业建设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形成配套企业群,壮大行业规模。积极参与中国(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利用好中裕工业园“园中园”政策扩大招商。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区内包装产品实现区内联销互用,发展壮大包装材料业。落实好重点企业扶持政策,调整充实区级十大重点扶持企业,积极培育10家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争取培育出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企业6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10家。加强产品的包装推介力度,把创名牌与集团带动、整机带动结合起来,重点扶持世纪东菱·新高路华家电品牌和中裕摩托车发动机品牌,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创名牌活动,加快发展一批名优产品,力争培育1~2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行业,力促覆铜板、线路板、液晶显示器、电脑驱动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以及荧光粉等项目早日投产扩产,积极培育上下游产品配套联动的信息产业,启动广东省专业镇(区)技术创新试点创建工作。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开发、研究和应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要达到25%以上。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抓好江海信息网建设,尽快建立区政府OA系统和教育城域网,加快实现区政府与区直各部门和各镇、办事处的专网连接。

利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紧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抓好一批技改项目上马,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机械、五金、化工、食品等传统行业,力争完成15个技改项目。积极推广电子辅助设计、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自觉与国际管理规范接轨,抓好质量认证工作,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力争取得质量认证的企业增加4家。

强化载体建设,做大做强工业园经济重点抓好江海工业园、头工业园、金溪工业园、新民和武东工业园等11个面积超100亩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外海镇要通过以地抵债从高新区置换土地建设新的工业园,江南、北办事处要跳出属地寻求工业发展新空间。大力创新工业园开发建设模式,大胆采用自建出租、股份投资、以地入股、共建分成、出租土地开发、抵押融资建设等多种形式加快工业园开发,满足不同层次需要。加快对低档厂房的改造,提升工业园区档次。全区新建厂房面积要确保2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30万平方米。抓好新上项目的建成投产,以项目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工业园经济,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以培育流通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具备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基础条件。要积极策划现代物流业,着手规划建设南新区物流中心,争取引入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到我区建立区域性物流公司,发展仓储式超市,带动南新区现代商业的发展。重点搞旺江南社区零售业,利用好属地资源,积极引导我区零售业发展连锁经营,提升零售业经营水平。积极推广江门丰田服务有限公司、冠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业总代理、总经销的商业经营方式,依靠优质产品和品牌优势壮大汽车销售业。二要进一步抓好市场和商业街建设。高标准改造江南、北、外海等农贸市场,启动腊味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皮革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加快江海路、江礼路商业街建设与招商步伐,策划改造麻园商业街。三要壮大饮食业和房地产业。提升北饮食街档次,启动外海西江沿岸饮食一条街建设。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高标准建设银泉花园,完善文昌花园,力争将府东小区和府西小区纳入市的商品房开发计划。积极培育建筑业,千方百计引入外资民资和专业人才,提升建筑企业资质,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四要积极发展旅游业。重点抓好茶古寺扩建、外海五大祠改造和江海区农业生态示范园的规划建设,做好礼乐主灌河沿线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南冲水闸观光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论证,培育以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和旅游农业为特色的旅游业。此外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信息中介服务业,繁荣社区经济。

三、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新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抓住入世给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发展“三高”农业、创汇农业和旅游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减2000亩低值农作物种植面积,引导土地股份化经营,积极推动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空间。继续扶持初具规模的花卉园艺业、蔬菜业、水产业、水果业,扩大四大产业规模,规划和调整1000亩桃花种植基地,加快建设1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改造1000亩低产鱼塘,积极筹建占地2000亩的农业生态示范园,探索农业经营新模式。引导腊味加工上档次、上规模,培植农产品深加工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千家万户融入集约化生产,重点扶持农科中心、蔬菜公司、万头猪场等龙头企业,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取得突破。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区农科中心为依托,加强对农业科技、农业“名优特稀”品种的应用和推广。加快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江新联围外海堤段收尾工程和南冲水闸重建工程建设。

积极发展镇村经济继续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加快各镇、办事处“五个一”工程建设,发展镇、村特色经济,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力争镇级外资民资投入总量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要把强镇富民与工业化、城市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厂房物业出租业,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管理,推行村级会计电算化,力争覆盖率达到100%

四、以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为切入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要切实扩大招商面。实行一、二、三产业全面招商,内外资并举,推进投资多元化。做好政策扶持和服务,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主动出击,加强与国际大财团、跨国公司、国内大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力争有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新项目落户我区,外商直接投资达5000万美元。二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巩固扩大会展招商、以商引商、以侨引商、项目招商、小分队招商的基础上,开展行业招商、驻点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今年要在东莞市等珠三角发达地区设立招商引资办事处,使招商工作向重点范围和地区前移。三要拓展园中园招商。充分利用园中园的优惠政策,依托核心企业引入上下游配套产品企业。四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继续推行个体私营企业“1+1活动,要在出口经营、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同等待遇,在土地安排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支持,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争取利用民资超过5亿元。五要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区、镇、村三级招商机构,充实配强招商队伍,落实招商经费。编印《江海招商指南》,对全体干部进行招商专业知识、外贸知识、WTO规则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专门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专业招商队伍人员素质。六要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推行目标管理,将招商引资实绩与年终奖金挂钩,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七要实行招商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重组、培育财源相结合,积极引入外资民资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公有企业改造。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的大好机遇,加快吸引外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培育外资、民资和私营外贸出口企业,实行“多轮”转动。切实巩固“三来一补”企业、“三资”企业和一般贸易出口,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加大力度培育出口与实业紧密结合的出口骨干企业,扩大对外贸易份额,力争20家以上企业出口超100万美元,其中有5家以上超1000万美元。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行电子商务,促进贸易方式方法的转变。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大企业到境外发展带料加工和设立生产基地,拓展海外市场。用足用好鼓励出口政策,确保外贸出口有所增长,争取外贸出口达到1亿美元。

五、以整治环境为重点,提升南新区城市品位

高标准做好城市专项规划按照“一个中心,两翼组团”的城市发展构想,积极推进南新区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高标准做好中心区的规划论证工作,积极协调市规划部门,加快对中心区各小区规划、村庄改造规划、路网规划进行论证,争取中心区发展的主动权。各镇、村要力争用一年时间完成镇域规划、镇区规划修编以及小区规划、村庄规划编制。

强化城市整治和管理积极开展对“城中村”的调查摸底,为“城中村”改造作准备。启动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工作。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实施“建四拆五活六绿七”工程,即建设商铺4万平方米、拆迁违章和临时建筑5万平方米、盘活空置物业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实施“显山露水、青山秀水”工程,全面整治白水带风景区周边环境,配合市政府建设河滨公园和体育公园。重点整治江海路、麻园路、礼义路、新中路,拆除违章和临时建筑,全面实施主干道路“绿色通道”工程和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完成麻园河整治。全面推行环卫社会化,积极推进“江海杯”达标活动,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完成江南路改造,实施江礼大桥拉直扩宽工程。争取各方配合,完成五邑路收尾工程,实现全线竣工通车。争取省、市的支持,做好礼睦路和主灌河东路规划建设。力争市政策支持,完成头麻园路首期工程和永康路路坯工程。做好临江路首期建设的规划论证。加快办公物业变现,启动财政、检察、法院、武装等部门新办公楼建设,力争完成民政、地税部门新办公楼主体工程。

六、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

大力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以“股、租、卖、破”等形式,实施一企一策,加快公有企业改制。积极探索集体股份退出和减持机制,推进镇、村集体企业改制,争取触动产权的改革达到60%以上,盘活各类存量资产达到70%以上。引导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向规范化运作过渡。充实公有资产管理队伍,完善区、镇、村三级公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在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公有资产营运新模式,提高公有资产营运收益。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东菱集团、中裕集团和建滔集团培育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组织开展科技示范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要达到5项。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争取新增3家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和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技术创新贴息资金,带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做好引进广东工业大学在我区建立产学研窗口的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报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专利申报量要达到50项。支持和鼓励科技人才自办科技型企业或以技术入股参与企业分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与机制。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完善政社、政事、政企三分开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加强对公务员的考核、考评与培训,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以及部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继续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推进城镇职工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参保率和社会基金征缴率,实现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

七、以提高财政调控能力为目的,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试行部门预算,探索建立区、镇、村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镇级财政管理新体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税分配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制度。试行镇级会计集中核算和村级会计委派制度,逐步推行村帐镇管制度。加强预算支出管理,提高理财水平,努力保证公共支出。

积极培育和拓宽财源税基大力开展“金库”工程,实现招商引资与引税相结合,优化经济结构与优化财源结构相结合,力争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加大资产盘活和资产收益回收力度,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征管力度,清缴欠税,强化个人所得税和涉外所得税等税项的征管。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镇级加快经济发展和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继续化解金融风险重点抓好城市信用社信贷资产的追收和管理,争取资产追收率达到35%。加快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专项再贷款,缓解财政压力,切实减少金融风险。继续协调有关单位清退集资款,妥善处理财政债务,维护社会稳定。

八、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

要加大依法治区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加强对公务员和公民法制教育,开展“四五”普法,加快我区法治化进程。坚持和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与述职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虚心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切实办理人大和人民代表建议。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错案追究责任制,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落实村民自治和镇务、村务、厂务公开。

深化“两大整治”工作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落实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确保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以及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正确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继续依法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文化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建设精神文明,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深入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创文明村与“江海杯”达标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文明村的内涵。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营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风尚,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并“麻雀”学校,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师队伍,争创省、市一级学校各一所。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教育管理发展模式和多元教育投入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计划生育三项指标,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社区建设,优化社区设置,逐步推行社会事务属地管理。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卫生、民政、民兵、武装、保密、档案、信访、工青妇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九、以目标考核为手段,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全面引入和推行目标管理,完善政府主要工作考核责任制。将政府年度主要工作目标任务按职能分解到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以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工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强对镇、办事处的目标考核。制定机关作风建设和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广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考评活动,并试行综合考评末位淘汰制,促进机关作风的根本好转和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全面实行区级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挂钩联系制度,形成评议考核“共同体”,部门领导与分管领导一起实行挂点联系和考评。通过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考评活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促使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为基层办实事好事。围绕转变机关作风,精简和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程序,实行办事公开承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廉政勤政教育,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强化监管机制,从制度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

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届满最后一年,要实现本届政府和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完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让我们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把我区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新里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