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简介
  • 自然地理
  • 区域人口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是江门三个市辖区之一,下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总面积109.18平方千米,2022年常住人口37.47万人。江门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7月,1993年成为省级高新区,2010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江门市政府出台《江门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的意见(试行)》,江门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江门高新区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持续争先进位,从2015年第77名持续上升到2022年第53名。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1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185.7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9亿元,增长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6%,均排名全市前列。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4.4亿元,进出口总额301.7亿元。

       ——交通高效便捷。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凭借高效便捷、陆海通达的现代交通物流网络,1小时通达广州、深圳、珠海及港澳核心区域,形成“黄金内湾”的“一小时通勤圈”;西江黄金水道临城而过,建有广东省首个最大的智慧型内外贸内河码头——江门高新港,设计年通过能力达67万标箱;周边环绕六大国际机场、三大世界级港口群,江、海、陆、空多式联运优势突出,可快速连接全球交通物流网络。

       ——工业基础扎实。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围绕“打造千亿园区”的目标,正全力打造以安全应急产业为特色的“1+3+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有工业企业超4500家,亿元企业超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60家,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46.38亿元,形成了“头部企业”全面领跑,新锐企业多点开花,中小企业雨后春笋良好态势:成功落户巴斯夫、三菱重工、西铁城、康宁等一批世界五百强项目,如电机行业的全球领导企业——德昌电机,电子雾化器行业的全球领先企业——麦克韦尔,动力电池行业的百年跨国企业——优美科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重大突破。

       ——科创生态优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科技园-专业园区”孵化育成体系。拥有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核心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六大国家级平台及相应的政策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35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0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成立全市首个人才发展促进会,设立博士后科研平台19家、省博士工作站6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同时,正在深化创建珠江西岸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了江门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国资权属的金融载体——高新区金融中心,聚集银行、小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超60家,其中科技支行8家。

       ——民生持续改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属于江门市中心城区,拥有图书馆、科技馆、龙溪湖阅读中心、儿童公园、体育公园、都市农业生态公园等完善的文化体育旅游配套,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大专院校及多家优质学校,正投资33亿元建设高水平三甲医院,商业综合体布局及金融、人才服务配套完善,还拥有广东省内第二大综合演艺文化设施——江门演艺中心,正着力打造全市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营商环境一流。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机制,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便民化服务措施多样化,“承诺制”“清单制”“委托制”“容缺审批”有效实施,实现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办结,项目审批平均提速1个月,推行5+X休息日“不打烊”政府、证照免费邮寄服务、商事登记微信办理等一大批便民服务陆续落地实施。深化招商暖企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区政府投资促进中心作用,制定实施企业“政务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安排“一企一专员”,为企业提供贴身保姆式全流程服务。


江海区隶属广东省江门市,在江门市东南部,是中心城区之一。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缘、江门市东南部,东北隔西江与中山市古镇相望,南接新会区睦洲镇,西依江门水道与新会区会城镇分界,北靠蓬江南岸与蓬江区为邻。

交通四通八达,毗邻香港、澳门,水路距澳门53海里,距香港96海里,有高速豪华客轮航班往返港澳,单程只需2小时。附近有广州、深圳、珠海、澳门等机场。高新区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江中、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区内,广中江高速北延线贯穿境内。广珠城际轻轨穿境而过,并在区内设有三个站点,深茂铁路穿境而过,与广珠铁路江门南站距离不足1千米。区内有江门港澳客运码头、中外运货运港口和江门高新港。

辖区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常吹西南季风,冬季以东北季风为主。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常青。日平均气温21.8℃~23.2℃,年降雨量1600~2700毫米之间。

辖区总面积109平方千米,其中以三角洲平原为主,面积9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9%;丘陵次之,面积1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1%。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平坦,白水带风景区、鸡山、牛山、外海一带为海拔50~130米的丘陵、台地。区内最高点牛山,海拔171米。东南一带为西江堆积的三角洲平原,平坦开阔,平均海拔3米左右。

流经区内的主要河流有西江干流江海段、礼乐河和小海河。外海、礼乐地域河涌呈网状分布。辖区有丰富的建筑用石矿藏,种类为细粒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其中细粒花岗岩分布于外海季山,混合花岗岩在白水带风景区一带。礼乐一带蕴藏有沼气,分布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埋藏于地表5米以下,储量3.5万立方米,化学成分以甲烷为主。野生植物资源有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3类,以白水带风景区丘陵地带最具代表性。


        江海区是江门市辖县级建制区,与江门高新区合署办公。下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总面积109.18平方千米,2022年末户籍人口19.01万人,常住人口37.47万人。


  • 历史沿革
  • 名胜古迹
  • 江海名人

明、清时期,今江海区域地归新会县潮连司辖。民国期间,除江南一带一度属江门省辖市地域外,其他地区仍为新会县治。新中国成立后,江南、滘头、滘北、外海先后划归江门市。

1984年7月9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江门市城区,为县级建制。因为所辖区域主要在市区,涉及的是城市工作,所以叫城区。东与江门市郊区的外海、环市区为邻,隔西江与郊区的潮连区相望;南连新会县礼乐区;西、北与郊区的环市区接壤。总面积21.3平方千米。下辖堤东、仓后、沙仔尾、北街、江南5个街道,街道设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下设居民委员会50个。

1985年3月12日,江门市城区人民政府成立,驻址江门市堤西路17号,部分单位借用江门市自来水厂(江门市建设路48号)作为临时办公地。

1986年12月,江门市城区人民政府迁址江门市环市二路17号。

1987年,城区下辖5个街道不变,居民委员会调整为57个。

1993年,居民委员会调整为73个。

1994年2月5日,江门市区范围扩大,江门市城区、郊区辖地调整。原属江门市郊区的外海镇、环市镇滘头管理区和滘北管理区、原属新会市的礼乐镇划归江门市城区,原属江门市城区的堤东街道、仓后街道、沙仔尾街道、北街街道划归江门市郊区,江南街道隶属不变。调整后,江门市城区下辖外海镇、礼乐镇、江南街道。总面积107.4平方千米。

1994年8月10日,江门市城区更名为江门市江海区。

1995年5月,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的滘头、滘北管理区升格为滘头、滘北街道,分别设置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至此,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2个镇和江南、滘头、滘北3个街道,共42个管理区、13个居民委员会、282个村民委员会。

1998年1月7日,江海区人民政府迁址江门市东海路338号。

1999年4月,撤销管理区,改设村民委员会。是年末,全区共有55条行政村、20个社区。

2004年8月25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礼乐镇建置改制,由镇改为街道,设立办事处,并开展“村改居”工作。是年末,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滘头、滘北5个街道,共29个社区、34条行政村。

2013年6月,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合署办公。

2014年,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滘头、滘北5个街道。总面积109.16平方千米。全区共有23个社区、36条行政村。

2015年7月,经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意,江南、滘头和滘北3个街道合并为江南街道。变更后,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设社区居民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36个。


临江炮台遗址  位于外海镇沙兰村三官庙前,面临西江,是沿江北上要冲。背山临江,水石兀突。内近庙处,用花岗岩垒台为月形,环匝三级,开有炮孔,宋代建哨以守。旧有古榕六株,均生长数百年久,又名六榕台。已废。

清兰炮台遗址  位于外海镇清兰寺左,临西江面向潮连,与临江炮台成犄角之势。已废。

南山“光风艇津”遗址  位于外海镇南山村南大岗,山丘岩石横排阴刻“光风艇津”四字,石刻长2.1米,高0.8米,下款“伍子豪书”。伍子豪为清末民初南山乡人,为纪念其先辈伍云与陈白沙的友情,特在昔日伍云与陈献章往来时泊艇之处的巨石上刻字。伍云,字光宇,外海人,陈白沙弟子,少陈白沙七岁,与陈白沙交往甚密。自有一艇名“光风艇”,常从白沙游于岭南大江,置琴艇中,遇月夜水天一色,赋诗仰天而啸,陈白沙扣舷歌而和之。此处尚存海侵地貌海蚀穴痕迹。

昭武将军庙遗址  位于外海镇南山村大山岗南麓。原庙座西北向东南,面宽深进各为3开间,单檐布瓦硬山式顶,建筑面积20平方米,建于清代中叶,是南山伍姓乡民为纪念其族人昭武将军伍维统而建。庙内有昭武将军画像,庙门花岗岩板阴刻楹联:“绩纪平倭昭垂武烈,恩潭保境赫濯英灵”。该庙于1966年拆毁,2000年在原址重建,面宽深进改为2开间,单檐布瓦硬山式顶,庙内面积30平方米。伍维统,外海南山村人。明代嘉靖(1522~1566年)年间,在抗倭海战中牺牲,朝廷追赠昭武将军,乡人建祠纪念。

奎阁遗址  位于外海镇直冲东边桥。奎阁为清代陈族开村所建。楼高2层,高13米,占地30平方米,一楼入门即见关帝神像,二楼开有直径1米的圆窗,楼内安奎星神像,右手持文笔,直指外海最高的云沁山顶。该阁于1970年拆毁。

扶风阁遗址  清同治元年(1862年)礼乐乡人在南堡翻锹围兴建扶风阁。又称其为“名阁”,高五层,绿琉璃布瓦,顶立琉璃圆球,“文革”期间拆毁。尚留六角形地基遗址。

丹砂井遗址  在外海云龙里。丹砂井又名百岁井,井附近古木浓荫蔽日。陈少白归故里曾重修该井并建亭立碑,题名为丹砂井。已无存。

中共四邑地委机关旧址  滘头顺天里144号,清末建筑,硬山式结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地委书记叶毓年(叶季壮)和地委机关转移至此掩蔽。6月,转移至澳门新桥。

古建筑

茶庵寺  又名六祖寺,位于外海镇西面五马归槽山麓。明万历三年至十三年(1575~1585年),由乡人陈吾德倡建。该寺为坐西南向东北两进院落,宽12.3米、深19米,总面积234平方米。第一进深5米,单檐布瓦硬山顶,绿琉璃剪边,两边为厢房。寺门上方嵌砌花岗岩石匾,长1.8米,宽0.8米,下款“甘天宠敬”,阴刻“茶庵”二字,寺门两旁花岗石阴刻“无树悟真诠证三乘法,种茶遗旧迹开一洞天”的对联,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时嵌镶。第一、二进之间两边为轩廊,中间空地建水池。轩廊为卷棚顶,共五步架,宽3.7米、深5.4米;第二进正殿,单檐布瓦硬山顶,绿琉璃剪边,面宽、进深各3开间,硬山搁檩,柱网只有4根花岗岩内柱,柱径0.26米,柱础、柱高共6.1米;柱础边长0.45米、高0.63米。地面至脊檩高8米,穿斗式梁架。相传唐僧一行张遂于唐神龙年间(705~707年)游经外海五马归槽山,结庵小住,名曰茶庵。日间种茶,夜间观测天象,绘制星图。寺前有“无叶井”,井口直径0.4米,深约2米,花岗岩石砌制。相传为僧一行所凿。井水味甘清澈,冬日不竭,井旁绿树成荫,但落叶从不堕入井中,故当地人习称之“无叶井”。因该寺祀奉南宗六祖慧能,又名六祖寺。寺庵历大小修缮10次,其中规模较大的5次,分别为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光绪六年(1880年)、民国17年(1928年)、1960年和1982~1985年。在最后一次重修时扩大寺址范围,辟为茶庵公园。

水月宫  座落外海镇麻园白水带风景区,庙宇建筑。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为麻园乡人马天宝、马玉麟父子倡建。宽4.6米、深3米。封火山墙,八步架,绿琉璃剪边结构。宫内有石岩,岩侧为神龛,供奉观世音神像。宫门花岗岩石匾横刻阴文“水月宫”,上落款“道光戊申敬建”,下款“光绪戊子重建”,宫门竖刻阴文对联“灵宇显麻溪,洞开昭代;仙踪现莲座,岩肖普陀”。宫外有檐廊,长4.6米、宽2.6米,七步架,卷棚顶,绿琉璃剪边。水月宫左边10米处建有水月宫凉亭,长、宽各5.5米,立花岗石内柱、檐柱各4根。亭结构九步架,台梁式,卷棚顶。原有匾额与木刻对联,于1968年被毁。亭下青云桥,花岗石砌建,长3.2米、宽1.6米,桥中段石栏板外侧阴刻行书“青云”字样。桥下溪涧旁有石刻多处,保存较好的摩崖石刻有“麻溪第一泉”。

南溪桥  座落在礼乐镇东红村叶兴里,东南、西北走向,为单拱桥。桥长12.7米,宽2.5米,跨拱4.8米,花岗石砌筑起拱,桥拱上方中侧刻阴刻楷书“南溪桥”,字长、宽各0.3米,栏板与望柱连接,15阶级,建于清代康熙十五年(1676年)。2004年4月,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跨龙桥  座落在礼乐镇跨龙村南胜里牌坊前。为单拱石桥,南北走向。红砂岩彻筑起拱,桥长13.8米、宽3.8米。跨拱5米,桥拱上方中侧阴刻楷书“跨龙桥”,字长、宽各30厘米。上落均为13阶级。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2004年4月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正桥  座落在礼乐镇威西村迎龙里。为单拱石桥,东北、西南走向,桥长14.6米、宽3.2米,红砂岩砌筑起拱,跨度4.9米。桥拱上方中侧阴刻楷书“中正桥”,字长、宽各0.22米。上落均为15阶级,花岗石砌筑。栏板原为红砂石结构,2002年10月重修改为水泥构件。2004年4月,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外海五大祠  位于外海镇杏林路,座落赤泥山下。以“始祖朝列大夫祠”为主体,“泉石祖祠”在其右,“桃溪祖祠”、“定息祖祠”、“筠轩祖祠”以次而左。清代咸丰(1851~1861年)年间,外海陈氏族人为祀其祖陈莘隐及桃溪、定息、筠轩、泉石而建。五大祠共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为单檐布瓦硬山顶、篮琉璃瓦剪边,台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梁架结构。1989年,港澳乡亲出资修葺始祖祠,复原铁栏栅,修建天井围墙,种植罗汉松、玉兰花、米仔兰树木。2000年9月,列为江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湾马公祠  座落在今外海镇麻二金紫学校内,为清代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占地面积345平方米。面宽3间,台梁式木构架。第一进厅11架梁,第二进厅13架梁,勾檐滴水,绿琉璃剪边。2004年4月,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耀台马公祠  位于外海镇麻二高第里,东南向,为清代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占地面积208平方米,面宽3间,台梁式木构架,第一进厅11架梁,第二进厅13架梁,勾檐滴水,绿琉璃剪边。2004年4月,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朱明洞牌坊  座落茶庵寺前50米处,高6.5米、宽1.7米,花岗岩石砌建,4柱3间冲天式。牌坊两旁各有抱鼓石,横额阴刻“小朱明洞”四字,上款“光绪七年仲冬”,下款“陈澧书”。牌坊横额背面阴刻“佛镜”二字,落款“辛巳三月,饶继蕙”。

麻溪牌坊  座落白水带民族信仰区南门,花岗石石柱阴刻有对联“山石岩中笑天竹,白水泉下悟吾心”(佚名)。两柱冲天式,牌坊横额花岗石南北两面行书阴刻“麻溪”二字。

龙母庙牌坊  座落白水带龙母庙侧,两柱花岗石建造,布瓦歇山顶,横额行书阴刻“龙门”二字。

宗族祠堂  区内多处建有姓氏宗堂,皆各姓乡民祭祖之所。清末民初约有130多间,外海陈族居多,占85%以上。1951年后,部分配给村民居住,有的改为学校、工厂、幼儿园、老人活动场所。2004年全区有祠堂36间,其中保存完好28间。

名人故居

陈少白故居  包括“亚字楼”故居院落、白园、念桥、白桥等建筑群体。位于外海镇南华里下路1号,坐西向东,长43米,宽28米,占地面积1204平方米,属封闭式院落。座落故居正门左侧,长8.4米,宽7米,楼高两层,为混凝土、青砖混合结构,亚字楼是陈少白在家乡的主要居所,二楼房间还保留陈少白使用过的酸枝木大床。二楼前有小阳台,可俯览白园风光。亚字楼右傍为狭长二层楼房建筑,长35米,宽4米,有檐廊。亚字楼后是一座仿古平房建筑,宽、深各3开间,硬山顶,四柱,硬山搁檩,面宽约18米,进深5米。

该故居是陈少白父亲陈子桥所建,民国16年(1927年)和民国21年,陈少白曾主持重修。1950~1985年,故居由当地政府管理,曾改作外海敬老院、卫生院。1986年,政府将故居交还陈少白后人。1991年,外海镇政府拨出专款,依故居原貌重修。1995年7月,经市政府审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始,交由江门市文化局管理。1998年4月23日,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23日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园  白园位于外海镇南华里下路1号,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于民国16~21年(1927~1932年)。园内早期以竹、葵为材料建造一日本式别墅,后用砖木改建。该园与陈少白故居仅隔一小河,建有白桥相连。园内有“沙萝坪”,昔年陈少白闲居乡里时多在此,或种菜栽花,或练太极拳。园内建有“粥锅亭”,以及1座长方形、用青砖砌筑的平房,面积约200平方米;平房的天面平台中段筑有“瞻云亭”,长4米、宽2米,4柱卷棚顶。

念桥  与白桥相距约30米,东西向,混凝土结构,长6.6米,宽4.2米,桥两旁有栏板,栏高0.8米。桥中两旁栏板外面均有阴文“念桥”2字,每字边长0.3米,上款“纪念子桥先生”,下款“辛末秋白园主人”,均为陈少白所书。桥是陈少白为方便乡人往来,于民国19年(1930年)自费建造,并以该桥纪念其父陈子桥,故名“念桥”。1987年,因修筑通往外海大桥公路的需要,此桥被拆毁。

白桥  位于外海镇南华里陈少白故居门前,是陈少白于民国23年自费建造。桥为混凝土结构,东西向,长9.5米,宽2米,两边各有9道栏板,栏高0.8米,桥中两旁栏板外面有阴文“白桥”二字,每字约边长0.27米,上款“二十三年春”,下款“白园”,均为陈少白所书。

陈荣衮故居  位于外海镇平安里8巷7号,建筑面积248.2平方米,是一幛座北朝南、外海清代旧式建筑,双隅结构,后墙体稍呈钝角,一厅四房,并设有行廊、从廊、天井、书馆、阁后楼,花岗石门框有趟拢,方砖地、木门窗。陈荣衮,清末教育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陈荣衮离开家乡,先后在广州、澳门、香港等地设馆教学,旧居由族人管理。今墙体开裂,无人居住。

墓葬

滘头东汉墓  位于滘头街道市心里。1980年3月,居民挖井时发现。经清理,墓室随葬陶器32件,一类为屋、仓、井、灶、猪、鸡、狗、牛、羊等模型陶器,均无釉彩;一类为罐、壶、瓶、鼎等冥间陶器,表面有青黄釉和各种刻划饰纹。经确认为东汉时期墓葬。

六世祖马敏卿墓  马氏起源于陕西省扶风县,始祖马直北随宋高宗赵构于建炎(1127~1130年)年间南渡以后入岭南为官。居古冈州城南东亭。明代建文四年(1402年)第六世马敏卿移居外海麻园下朗,是为麻园马姓始祖。该墓位于外海镇麻园土名大坟头蛇山,南向,始葬于元代,清代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灰砂夯土和青砖构筑,以花岗石剪边,拜庭为半圆形,占地面积80平方米,碑文为楷书阴刻。2004年4月,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墓室  1992年10月8日在外海牛眼山工程施工中发现。墓室距地表4米,分左右两座,为夫妻分穴墓。女主墓卷顶砖室结构,朱砂灰浆凝结围绕墓身,用松香脂灌入与土层相隔。墓室长2米,樟木板棺,厚8~10厘米。出土时女墓主头发清晰可见。出土铜镜1面。经确认为明代墓室。

陈少白墓  该墓位于外海镇茶庵寺后的五马归槽山山腰,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33平方米,建于民国24年(1935年)初,由当年广东省建设厅第四科技正李炳垣设计。墓由主体与拜庭组成。主体为穹窿顶,高3米,直径2.5米。拜庭为半圆形。主体与拜庭以12级台阶相连,台阶两旁砌石栏板,栏板外空地分别植有两棵南洋杉。主体、拜庭、台阶等全用上乘的花岗岩砌建。墓前镶嵌一块直立的花胶青石墓碑,碑高1.6米,宽0.9米,厚0.1米,阴刻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的“陈少白先生之墓”字样,每字边长0.2米,落款“林森题”。



陈兆伦,江海区外海镇沙津横人,1966年7月出生。1979年,在市中心体校接受海模训练。1984年,至广东省航海模型队受训,并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习船舶设计与船模制作。1985年10月,于杭州参加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以23秒(141.4分)的成绩获取F3-E级项目第3名。翌年10月,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中,以24秒(145.18分)的成绩取得F3-V级项目第3名。1987年1月,赴厦门参加全国优秀航海模型选手赛,在F3-V级项目中,以21.5秒(145.7分)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并获得冠军。同年6月,随国家队参加在德国什布米林市举行的第五届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以22秒(145.6分)和19.8秒(146.04分)的成绩,两次刷新瑞典运动员卡尔森保持4年之久的F3-V级29.8秒(144.04分)的世界纪录并取得世界冠军。世界航海模型协会主席卡林尔称赞其操纵航模“跟电脑计算一样精确”。同年10月,在广东省肇庆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航海模型比赛中,再以18.5秒(146.30分)的成绩打破F3-V级项目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以21.3秒(145.74分)的成绩再次打破F3-E级项目世界纪录,获得亚军。同年被评为广东省十佳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

1988年,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省港杯”航海模型对抗赛,获FSR级项目第一名。次年,参与在天津举行的第六届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分别获F3-V级、F3-E级亚军,打破F3-E级项目的世界纪录。同年,陈兆伦再度获广东省十佳运动员称号,并获省政府授予的一等功。


  • 少白故居
  • 羽林春秋
  • 五祠泽香
  • 江南雅韵
  • 釜山明珠

少白故居——陈少白故居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一桥(白桥)相隔。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 “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自陈少白逝世后,其家人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现外海街道)对 “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 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


羽林春秋——礼东主灌河

江海区礼乐街道礼东主灌河沿岸遍种落羽杉,树高林密,环境优美,交通顺畅,具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田园风光的现代生态旅游景 观。全长4公里的主干河,将礼东分为东西两边,支长30公里,使礼东呈现河直、路直、基直、林带直的田园林网化新貌,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光。早在 1995年,礼东主灌河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与大自然的最佳结合”。主灌河生态林带由3万多株杉树和少量蒲葵组成,株距不足0.5米,株高平均超 过10米,组成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抗击台风、龙卷风和暴潮的侵袭,保障当地农业生产。主灌河沿线,蔬菜新鲜,水产丰富,花木奇异,水果飘香,被我省评为 “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区”。主灌河旁边,有丰泽园、桂花园、杨桃园、顺水楼、荷花世界、吉田美食等10多家田园美食企业连绵十里,成行成市,到这里旅游饮食 的市民络绎不绝。

14、礼东林网.jpg


五祠泽香——外海陈氏五大祠

外海陈氏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建于赤岭山下,朝列莘隐陈公祠(始祖)、泉石祠(4世)、桃溪祠(5世)、定息祠(6世)、筠轩祠(3 世),统称五大祠。五大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五大祠堂紧密相连,横列成排,面积约4100平方米。2000年9月25日,五大祠被市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7日,五大祠由江海区政府移交给外海镇管理(现为外海街道)。外海街道计划将五大祠内的朝列大夫祠作为陈氏的纪念馆;将桃 溪祠建为外海发展史展馆;定息祠建为民俗风情馆;筠轩祠作为外海文化展览馆;泉石祠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展馆。


江南雅韵——江南文化广场

江南文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江海路交叉口东侧,是江海区重要的文体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广场规划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 该工程主要包括表演舞台、健身广场、活动场地、休闲步道及广场四周环路等,并配套路灯、园林景观、停车场、公厕、化妆间等设施。工程于2005年11月 28日正式开工,2006年春节前完成并投入使用。现在已成为江海区居民文体活动、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是群众自娱自乐、歌舞曲艺荟萃场所。

18、江南文化广场.jpg


釜山明珠——釜山公园

釜山公园位于美丽的蓬江河东南岸,倚邻秀美的白水带风景区,从江门大桥至白水带公园入口处,规划面积为10.34公顷,是集生态、 景观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江公园。釜山公园建筑格调为开放式的休闲性公园,由釜山景观瀑布、景观平台、中心广场、航模基地、滨江大道及“七大星月”等组成。内 设园林小景、滨江走廊、亲水平台、喷泉步道、景观廊、休息廊、花架等,配备了高级的音响和路灯灯饰,成为市民理想的休闲活动中心。

釜山公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