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区党政办  更新时间:2024-02-21 16:39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江海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之一




200137日在江门市江海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江门市江海区区长 吴振鹏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九五”时期及2000年工作回顾


九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建设为主题,大力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国民经济稳中求进,有效增长,全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九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85%,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8.35%,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6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75%(按可比口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大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14.3:55.4:30.3调整为2000年的12.1:52.6:35.3。实施强镇富民战略成效明显,镇级经济长足发展。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金瓯路、江礼路、连海路、东海路北段,完成行政机关大院、江海绿化广场第一期工程和江海路、中沙路、桥南大道改造,五邑路即将建成。加固堤围8.5公里,全区实现村镇道路建设和电话镇达标。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区外贸出口年均递增19.09%,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外向型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全区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比1995年增长27.68%40.46%。移动电话、摩托车、电脑等消费品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庭,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显著增加。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的8.86‰降为5.72‰。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

九五”时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国内经济总体处于调整阶段,区内骨干企业经历多年高速发展后出现大幅回落,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等不利因素影响,同时,也由于对形势估计不足、把握不准,致使“九五”计划任务未能全面完成。

二、2000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我们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积极实施“工业立区、规划带动、科技推动、外向拉动、强镇富民”五大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继续花大力气化解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和历史债务,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去年,由于主要骨干企业产品转型和结构调整以及受市场因素变化的影响而生产大幅下滑,以致部分指标难以完成。区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些指标进行调整,并按法定程序报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执行。

经过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完成了2000年的各项计划任务。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1亿元,比1999年(下同)增长2.07%;工业总产值41.91亿元,下降28.08%;农业总产值3.93亿元,增长6.97%;出口总额8491万美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资4721万美元,增长25.23%,利用国内外地资金和本地民资3.53亿元,增长137.42%;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08万元,增长17.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亿元,增长9.4%;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9831元,增长1.2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266元,增长8.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过去一年,我们重点抓好如下六项工作: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增强工业经济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两个中心、三个基地”。家电信息制造业中心以高路华集团公司为主体,在生产彩电、空调、VCD等电器产品的基础上,新上了电脑项目,年生产能力为20万台。摩托车制造业中心以中裕摩托集团有限公司为骨干,该公司的柬埔寨分厂正式投产,并在印尼、伊朗、澳大利亚等国家开设分销点,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此外,迪豪、宝田和力擎等企业也有较好发展。中心工业基地共引进建滔积层板有限公司等7个项目,项目建成后,投资额将超过3亿元。外海镇、礼乐镇也加快了工业基地建设。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狠抓扭亏增盈,完成了市下达的亏损面和亏损额“双减20%”的任务,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坚持实施扶大、扶优、扶强策略,在做好对原有五家重点帮扶企业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新增了外海声光电子厂等五家重点帮扶企业,并建立区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挂钩帮扶重点企业制度,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在增资扩产和开拓市场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积极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制定相应的奖励暂行办法,促进镇级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整机遇大幅调减了水稻、甘蔗等低值作物种植面积7000多亩,扩大优质、高产、高附加值、有创汇能力的农产品种养比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二是加快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等形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年示范区土地亩产出率达6780元;三是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和引进良种良法,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发展都市生态旅游农业,开发了杨桃园、葡萄园等旅游景点,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继续开展“五个一”工程和“1+1”活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落实鼓励外资民资投资优惠政策,改善服务,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增资扩股,参与公有企业改制,全区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16家。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我区商业贸易、饮食、娱乐、房地产、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的发展。一是以江海路北段“饮食一条街”为依托,加快江海路商业街建设,完成道路两旁商业楼主体工程16500平方米;二是通过租赁、出让等办法积极盘活空置的厂房和铺位;三是利用国家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加快商品房销售;四是加大力度培育和扶持礼乐腊味市场、江南塘鱼批发市场;五是利用各种展销会、洽谈会推介我区的产品,提升工业产品的知名度,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实施“科技推动”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转变,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广以及应用的引导作用。指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招商成功引进了卓尔软件公司等4个科技项目,培育出绿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江门市民营科技企业”。组织申报省、市级科技立项计划8项,设立了技术创新贴息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增加科技投入,促进我区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加大外向拉动力度

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外向拉动”战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基地等招商载体建设。二是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落实项目专人跟踪责任制,提高招商成效。三是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健全各级招商机构,强化“马上办”职能。加强对招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招商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通过大型招商活动、小分队出击和网上招商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招商。五是把握珠三角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项目落户江海。六是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实行以商引商,以商联商,发挥招商联动效应。全年签约项目203个,合同投资总额10.89亿元。

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扩大出口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外贸出口总额实现快速增长,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出口任务。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是我区自1994年区域调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最大和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全年投入建设资金近3亿元,建成金瓯路、东海路北段,完成五邑路绝大部分建设工程、蓬江河南岸石堤绿化和江海绿化广场一期工程,完成行政小区的市政配套设施总体规划,建成勤政路东段和文明路,公安大楼竣工,司法劳动大楼、国税大楼已完成主体工程。总长为8.5公里的江新联围外海堤段达标加固第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并被评为市级优良工程,第二期工程水闸、电排站的加固工作已全面开工,南冲水闸重建工程已通过省计委立项,头小海河疏浚工程进入施工阶段。

配合市政府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市容市貌整治大行动。共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拆除违章临时建筑5.7万平方米,地面绿化50.7万平方米。全区骨干道路沿线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江海区的城市形象。

(四)深化体制改革

一是深化企业改革。继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采取嫁接外资、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促进企业体制创新和经营管理上档次。完成外经企业总公司等13家企业转制,吸纳外资民资1250万元,全区企业转制面达84%。全面实现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进一步完善了公有资产营运体系。

二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三讲”、“两思”教育为契机,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继续推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把2000年政府主要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强化督促检查,促进各项任务完成。积极探索并着手研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为机构改革作准备。

三是进一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行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等多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征收工作。全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9.33%,失业保险参保率为99.01%,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为95.96%,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妥善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以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开展。

(五)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力度和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实施镇级财政管理新体制,充分调动了各镇、办事处促产培财的积极性,镇级财政收入总量增长近25%。进一步完善公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管理,保障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区直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全面试行零基预算,制定了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银行统发工资,为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打下坚实基础。

继续采取措施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稳步推进城市信用社停业整顿工作。通过一揽子向省、市借入专项再贷款,基本完成个人存款兑付。加大力度追收城市信用社资产。我区下属的3家信用社去年共追回资产4000多万元,扣回存款高息3000多万元,查封资产超过1亿元,大大减少了资产损失。

(六)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狠抓依法治镇。加强干部队伍的法制教育,整顿行政执法队伍,落实错案追究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清理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营造文明法治社会环境。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认真做好“6.30事故善后工作,吸取教训,抓好经常化、制度化安全生产检查。

坚持和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述职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检查。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办理人民代表建议14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坚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普教育,与“法轮功”邪教组织作坚决斗争。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文明窗口、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深化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成人教育,启动民办教育,推进公民素质教育。落实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完成各项计划生育任务。侨务、外事、人事、卫生、民政、武装、保密、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得到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我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滞后;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大,成效不够高;城市信用社金融风险、集资、征地欠款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将是未来较长时间极为艰巨的任务。


十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十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为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不低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力争赶上珠江三角洲先进地区水平,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金融风险基本化解,对外开放水平上新台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新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五”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6%,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1%


2001年工作意见


200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加大力度推进“工业立区、规划带动、科技推动、外向拉动、强镇富民”五大战略实施,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招商引资,优化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壮大财源后劲,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今年全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8.6亿元,比2000年(下同)增长13%;工业总产值50.68亿元,增长18%;农业总产值4.25亿元,增长8%;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67万元,增长11.5%;出口总值9340万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5430万美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增长11%;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10224元,增长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529元,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4‰以下。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少,同时也存在许多有利发展的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实施外向拉动战略面临新机遇;二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需求将有较大增长;三是台湾企业转移,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珠江三角洲先进地区产业转移为我区吸引投资拓展了新空间;四是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南新区建设力度和高新技术工业园的良好发展对我区经济产生积极辐射作用;五是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渐优化,镇级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区内支柱企业经历调整期后出现恢复性增长势头,这些因素为我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做好各项工作,争取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继续实施“工业立区”战略,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电脑、电脑驱动器和覆铜板等项目的早日投产,逐渐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联动的信息产业企业群。二是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继续扶持十大重点企业,促进家用电器、摩托车、精细化工、包装材料等产业产品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力争新增2家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新增20家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机械、食品、服装、五金、化工等传统行业,推广应用电子商务等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抓好区、镇、村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营造工业发展新载体。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五邑路沿线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建设,重点抓好江海路、东海路商铺建设和招商,培育腊味市场、蔬菜市场、塘鱼市场、花木市场,争取市政府扶持开办蓬江河南岸灯光夜市和建设西江沿岸海鲜美食街。加强对国内外名牌产品的区域性代理招商工作。积极发展房地产业,重点开发建设好麻三银泉花园、头东海新村,推广和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引导餐饮、娱乐、健身、保健等行业发展。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保险、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二、进一步落实强镇富民战略,促进农村工作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继续完善区农科中心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服务作用。做好花卉、水果、蔬菜、水产四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速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争取年内有多家农业企业销售超千万元。建立和完善农业专业协会组织,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启动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规划和建设。高标准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完成江新联围达标加固第二期工程,做好南冲水闸的设计和工程启动。

继续推进“五个一”工程,发展镇、村经济。加快镇、村工业小区建设,探索采用土地置换、统一开发等形式,建立多村联合发展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协助边远村发展集体经济。扶持镇村发展特色经济,早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争取镇级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双增13%。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的监督管理,探索推行会计委派制,逐步实施会计电算化。加大科普宣传,搞好农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城市化进程

坚持高起点搞好城乡规划。区、镇、村三级共同筹集专项资金,按照“一个中心,两翼组团”的思路,努力完成以行政小区为中心,包括江南、头、北办事处和外海镇麻园片在内的中心行政商贸区以及外海、礼乐两个镇区的规划,加快两镇和各村的规划修编。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东海路扩宽和延伸工程,加快五邑路建设,实现五邑路全线竣工通车。加快江海路商业街建设,争取年底18幢商铺交付使用,其余商业用地在市定优惠政策期限内办妥用地报批手续。完成江礼路改造,力争将麻园路列入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完成小海河的初步整治。加快行政小区建设,完成永康路征地和行政小区主要道路路基及下水道建设。加快盘活物业,实现公安分局、劳动局、司法局、国税分局过河办公,启动财政、地税、民政、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办公楼建设,扩建江海绿化广场。

实施高效能城市管理。完善区、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城乡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整治市容市貌。大力整治“脏乱差”,完成“拆三建四绿五活六”的目标任务(拆除3万平方米违章临时建筑,建成4万平方米商铺,新增5万平方米绿地,争取盘活6万平方米闲置物业),使全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上新台阶。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江海杯”达标活动,提高城市品位,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

四、全面实施外向拉动战略,招商引资争取新突破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配合市搞好各类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建立与国际大财团和国内大集团、上市公司的联系,争取有投资超过1千万美元的项目落户我区,实现引进大项目新突破。推进个体私营企业“1+1活动,认真落实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做好个体私营企业的引进、管理和服务,争取个体私营业户数和注册资金双增10%以上。实施一、二、三产业全面招商,把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培育财源相结合,重点发展制造业、商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创汇农业。积极利用市工业园的优势,争取引进多个项目进入市工业园。

完善区、镇、村三级招商架构,努力提高招商队伍整体素质。改变镇级引进外资滞后局面,促使镇级能引入500万美元以上项目。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与激励机制,招商引资成效与年度考核奖励挂钩,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积极性。成立江海区外商投资者协会,推进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争取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500万美元,引入外资、民资总量超8亿元,开拓招商引资新局面。

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境外设厂和带料加工,实施跨国经营。加大力度发展“三资”企业。鼓励私营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积极协助企业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拓展海外市场,争取外贸出口突破1亿美元大关。

五、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以产权改革为核心,通过“破、卖、股”等形式,加快公有企业改制,争取未转制企业完成转制90%,触动产权深化改革30%,盘活各类存量资产50%以上,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努力完善区、镇、村三级公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盘活公有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实行政企、政事、政社三分开,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人员,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尽快完成镇、办事处机构改革,推进区级机构改革和区、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多渠道安置分流人员,减少改革带来的震动。改革审批制度,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干预。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推进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非公有制单位的参保率和社保基金征缴率,实现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

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按比例提取科技开发费用,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工程技术开发机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器,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争取新增3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市创建信息化城市的有利时机,加快电子商务、电子政府建设。用好技术创新贴息资金,鼓励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推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搞好产学研联合。推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支持科技人员自办科技型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引进我区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七、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调控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财税征管,增加财政收入。认真总结去年实施镇级财政新体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镇村促产培财的积极性。强化税源引进、培育、征管等环节的协调沟通,实现招商引资与引税相同步,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加大清理欠税力度,强化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弱项征管。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努力优化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完善零基预算制度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行银行统发工资,逐步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完善银行代理收费制度。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向社会保障和市政建设等公共服务。落实有关调资政策,逐步提高干部待遇。

努力化解金融风险。重点抓好城市信用社资产追收工作,抽调专门力量做好城市信用社信贷资产的保全、清理和管理工作,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化解金融资产风险。多渠道筹措资金偿还借入的专项再贷款,避免财政风险。协调有关单位加快清退集资款,妥善处理政府建设负债,逐步化解历史债务,确保社会稳定。

八、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加大依法治区力度,营造文明法治社会环境。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提高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水平,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述职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切实办理人大议案和人民代表建议。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责任制,提高司法、执法队伍素质。继续抓好普法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落实民主选举和镇务、村务、厂务公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法轮功”以及各种利用封建迷信搞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教组织,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和扶持民办教育,建立多元教育投资机制。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唯物主义和科普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计划生育三项指标,大力推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继续做好人事、外事、侨务、卫生、民政、武装、保密、档案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九、加强目标考核和督查落实,进一步改善政府机关作风

完善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政府主要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加大督查力度,健全督查网络和督查制度,通过抓督查促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只唯上不为下”的不良现象,减少文山会海,强化对经济、对基层、对群众的服务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业务培训。结合在农村基层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要实现2001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畏困难,抓住机遇,团结奋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头、起好步。













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二○○一年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