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下)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2-02-08 09:43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江海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之一


——2006118日在江门市江海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区长  冯立坚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三年是我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效益好、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多的三年。三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回顾过去三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水平有新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坚持工业立区战略,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工业产业迈向多元化,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增强,形成了电子信息、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电机、化工包装材料、五金家电等五大产业,创建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中小型电机产业基地。大力实施科技推动战略,全区创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58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8.59%;积极开展创名牌活动,拥有国家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7个。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中心城区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超26万平方米。物流业发展初见成效,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中岸公共保税仓等物流配套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饮食服务、商贸流通业等取得新进步。

招商引资实效不断增强。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重大项目跟踪督查制度,突出了产业招商和大项目招商,项目投资规模扩展迅速。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83亿美元,利用民资年均增长23.35%引入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13个。大力推进载体建设,加强与市高新区的互动合作,凌志工业城、创业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建滔工业城、江海机电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整合镇村土地资源,北工业园基本建成。三年新建工业厂房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落实民营经济扶持政策,民营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增长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9亿元年均增长13.5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2.71亿元,年均增长21.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2002年提高28.5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74万元年均增长18.81%;出口总额4.03亿美元,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亿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7.63亿元,年均增长14.43%

二、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

区域交通枢纽日趋成型。江中和江鹤二期高速公路、江礼大桥扩建改造、江海路二期改造、东海路扩宽、江睦路首期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东海路接南环路延伸线、麻园路、礼睦路扩建、金瓯西路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积极配合江珠高速公路、珠三角城际轻轨江门支线等工程建设,启动礼东大桥建设和连海北路综合开发等项目。三年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25亿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增强。

城市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全面完成江海中心城区分区规划、外海分区规划、礼乐分区规划和交通枢纽周边地块详细规划的编制。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江门一中新校区、釜山公园、体育公园一期、江南文化广场等城市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防洪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中环商业广场、协和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

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属地化。重视环境保护,着力解决群众环境投诉问题,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生活污染防治,启动江海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绿化、美化和净化水平不断提高。顺利完成环卫社会化管理体制改革,外海、礼乐街道垃圾中转站建成使用,全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三年新建排水管道120多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4多万平方米,疏浚河道20多公里,绿色江海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推进农村三化进程,城乡协调发展有新进步

农村三化进程顺利推进。加强农村规划建设,村级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力发展物业出租业,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9.26%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94万元。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水产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建设,7个农产品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完成禽畜强制免疫任务。认真做好“三防”工作,在抗击台风和特大洪水的袭击中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完成“镇改街”和村规模调整工作,实行“村改居”19个,合并村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推进,人口覆盖率达96.5%。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培训后就业率达82%北街道初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和民主管理明显加强,“两公开一监督”取得新成绩。

镇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立完善激励型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考核机制,镇级经济发展迅速。街道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5.91%26.17%26.25%2005年街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超亿元。我区被评为2003年全市强镇富民先进区、2004年和2005年全市发展县域经济先进区。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有新成绩

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全力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关心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年均增长39.4%。建立健全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健全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全力以赴做好防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全区无一例“非典”和禽流感感染。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读书难和住房难等问题,完善扶贫助学制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年度安居工程任务。实施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做好低保、救济、优抚和安置等工作。抓好卫生镇(村)创建工作,外海、礼乐街道获得“省卫生先进镇”称号。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8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9.04%

社会大局保持安定有序。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各项“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我区被评为20032004年度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江南、头派出所获得“全国一级派出所”称号。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我区被评为2004年广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及群体性事件,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狠抓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落实责任制,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化解城信社金融风险,妥善处理和消化历史债务。按时完成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任务。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打假、打私和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工作,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全面完成学校“改薄”任务,创建等级学校15所,教师待遇逐步提高全区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达93.6%。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我区被评为2003年度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五个街道都跨入计生工作一类镇(街道)行列。加强现代公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创建了一批省、市、区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大力配合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和文化名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文艺作品创作取得新成绩,建成了区文化活动中心,粤曲表演唱《换菜篮》获中国第五届曲艺节精品节目奖。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成效显著,区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审计、统计、物价、旅游、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助残、老龄、双拥、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有新进步。

五、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行政管理能力有新提升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和完善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工作的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政务程序,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专家咨询制度,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重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建立了区长定期约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三年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政协委员提案共414件,办结率100%。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方便社会公众监督。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宣传教育任务,依法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政府行政行为逐步规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严格进行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推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三年来,已出台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没有因公民行政复议而引起司法审查。2004年我区依法行政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上级肯定,成为全省先进典型。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和完善行政管理职能,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府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制度,推动政府决策和目标的落实。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健全机关作风综合考评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健全行政投诉机制。全面建成和应用政府0A系统,政府工作规范性明显增强,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加强和改善公务员管理,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勤政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三年多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第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创新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发展速度、质量、效益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必须坚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狠抓招商引资和载体建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十项民心工程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第四,必须坚持落实稳定第一责任,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各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应急管理能力,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第五,必须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各项督查督办制度,强化公共服务,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过去三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本届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市直部门、驻我区军警官兵、上级驻我区各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乡亲朋友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乡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较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区域功能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保护力度还需加强,构建和谐江海的任务仍然艰巨;政府自身建设、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展望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一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国内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泛珠三角、大珠三角区域合作日益紧密,为我区融入国内国外市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区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交通区位优势日渐凸显,为我区承接产业资本转移、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市委、市政府关心和支持南新区组团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区行政管理体制,我区与市高新区互动合作不断深化,为我区奋力赶超先进地区营造了良好环境;四是我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全区上下凝心聚力,要求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建设制造业发达的现代化新区、争当发展排头兵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工业立区、科教兴区、交通拉动、商贸推动、富民强区”五大战略,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谐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江海。具体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五年翻一番;初步建成制造业发达的现代化和谐新区。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和要求,今后五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推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

按照“小区域大战略,小区域大产业,小区域大交通,小区域大物流,小区域大发展”的思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协调,加快现代制造业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建设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是建设现代制造业中心。把工业作为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全面实施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电子信息、机电、化工三大产业的优化升级,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广东中小型电机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电子信息和机电制造业集群发展,扶持发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初步形成配套完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协作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医药、LED光电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加快推进长优、荣信、安诺特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工业增加值翻一番。二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区域交通优势,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落实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城际轻轨站场、高速公路出入口节点、码头等物流基础,培育物流仓储业、大型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商业街、商业广场、星级酒店和医院等项目建设,繁荣房地产、体育卫生、文化娱乐、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三是增强财政综合实力。积极发展属地税源经济,培育财税收入新的增长点,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强化税收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落实各项财税改革措施,完善激励型财政管理体制,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不断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到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一是加快载体建设。全力推进位于礼乐街道的江海工业城开发,按照“区级统筹、整体规划、分块开发、税收分享”的思路,充分调动区、街道、村三级积极性,创新开发建设模式,落实层级责任制,努力解决征地开发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江海工业城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项目布局合理、配套功能齐全的新型工业城。积极推进与市高新区互动合作发展,加快高新区“园中园”建设,完善园区配套管理,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加强土地管理,整合区域载体资源,集约利用土地,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载体建设水平。二是狠抓招商引资。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落实招商责任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突出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以商引商,以电子信息、机电、化工等主导产业为招商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工商团体和中介组织合作交流,力争在引入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实行招商选资,严格项目准入条件,引入规模大、效益好、能耗低、环保型、科技含量高、对地方经济贡献大的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做优做强。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建设创新型江海为目标,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区域自主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引导企业加快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孵化器建设,鼓励和扶持重点行业和优秀企业组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发展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五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50家,新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翻一番,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优先的战略意识,实施“招才引智”工程。贯彻落实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健全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各类人才在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待遇。大力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培养和引进各类适用人才、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二是完善服务配套。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创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落实各项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区域合作和技术交流,努力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实现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投资引导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服务环境。三是强化市场监管。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偷税骗税抗税、制假售假、走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营造市场交易、竞争、消费的良好环境。

二、以打造交通枢纽为依托,推进现代化城市新区发展

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一区两翼”建设,抓好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和江海新城区中心。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道路、轻轨、桥梁、水利等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城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抓好辖区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力建设礼东大桥、东海路接南环路延伸线及城市防洪工程。积极实施交通枢纽周边地块详细规划,推进区域供水、排水、排污、供电、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六纵五横”交通主干道,发挥交通的拉动力,促进现代化城市发展。积极争取加快胜利大桥和东华大桥建设,配合完成江珠高速公路和珠三角城际轻轨江门支线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出口与市区连接线的配套道路建设,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增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能力,全力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

推进城市新区发展。按照北优南拓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中心城区规划,统筹和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和整体布局,高起点建设江海新城区中心。江南、头、北街道要以中心城区开发为依托,鼓励和引导中心城区房地产业发展,加快蓬江河南岸整治和开发,努力建设宜居宜商的新区。以新区发展带动旧城区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积极引入民资外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连海北路和胜利南路区域综合开发,推进五邑路、江海路、东海路等主干道路沿线开发,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商贸服务、文化教育、饮食娱乐等项目,不断配套完善城市功能。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抓好“三废”污染防治、环境整治和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加快江海污水处理厂、文昌沙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和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等工程建设,逐步增加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配合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江海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城市管理职责,抓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激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活力,提升社区自治功能。不断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公共服务。

三、以推进三化进程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立足区域实际,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三化”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加快镇级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镇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外海、礼乐街道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引导工业向市高新区、江海工业城集聚发展,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力争外海、礼乐街道工业增加值五年翻一番以上。江南、头、北街道要把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属地经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拓宽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科技服务和农机服务体系,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建设,培育和创建区域农产品名优品牌,发展效益型、生态型、旅游观光型农业。大力实施物业富农工程,统筹村级土地资源的使用和载体建设,鼓励村集体发展物业出租业。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引导和扶持村级盘活整合闲置土地资源,促进工业进园入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提高农村建设水平。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高质量做好新农村规划编制。坚持以城带乡,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施农村再造工程,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和城市化试点建设,推进农民公寓建设。落实支农政策和资金,全面完成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垃圾污水处理、信息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有明显变化

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推进“村改居”工作。完善征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逐步提高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加大对农村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的投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生态村、文明村创建活动,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广现代新科学和新风尚,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基层民主,引导农民依法运用民主机制,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继续完善“两公开一监督”和村账镇管制度。

四、以构建和谐江海为目标,创建社会公共服务新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努力构建面向基层、覆盖全区、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公共服务新体系,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继续统筹城乡就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加大劳动监察执法检查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公益事业,建设和谐江海。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加优质学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把我区建设成为“教育强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江海侨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支持和鼓励文艺作品创作。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活跃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努力提高双拥工作水平。做好统计、物价、民族、宗教、侨务、对台、老龄、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把社会公共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整合区内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着力清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继续努力化解城信社金融风险。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执法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抓好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三防”、森林防火等工作,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控和动物防疫,加强食品药品、饮食卫生等涉及人民生命健康与安全领域的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以创新政府管理为动力,全面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确保政令畅通,努力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职能。建立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决策参与和民主监督制度,继续坚持区长约见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制度,切实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保持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渠道的畅通,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努力维护司法公正,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集中精力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政府管理。继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和征求意见制度,加强社会听证和公示、决策执行评估等制度建设,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强化对政府工作的测评和监督,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加大行政决策的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快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拓展政府现行文件利用范围,实施网上办公,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政府部门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民意诉求机制和行政投诉机制,提高政府热线“12345”的工作效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善街道领导班子实绩考核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和行风建设,狠抓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督查落实,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全面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腐败现象。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优化配置财政资源,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建设项目招投标等监督管理,推行阳光政务,降低行政成本。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团结和谐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目标鼓舞人心,任务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为实现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