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江海动态 > 政务动态

江海:“螺蛳壳”里拓乾坤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24-02-29 16:05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转眼间,正月过半。这半个多月来,江门市应急产业园招商中心成为了江海区的焦点。这里吸引了市、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调研团登高望远,更迎来了全国人大代表小组的集中视察,热闹非凡。

  一位跟随视察的干部提及令他印象深刻的小细节:来自珠海、中山、江门等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招商中心驻足良久,多角度拍摄记录。离开时,他们纷纷称赞园区在湾区中的卓越表现。

  江海区(高新区),这块仅110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小块头”,凭借其实力、魅力和潜力,赢得了众多赞誉。在拥抱新质生产力和新征程中,江海区应如何发挥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驱动的优势,深化科技创新?记者认为,对于这样的小区域,“新”必须基于“精”。

  (一)

  坚持精耕细作,用“高新标准”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精彩,一直是江海区的自觉追求。江海区土地资源有限,必须在节约集约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善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今年江门市“新春第一会”上,江海区领到了市委、市政府派发的“新任务”——争当全市科技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重任在肩,江海的“螺蛳壳”里,还能拓出多大的乾坤?

  为观奇景上高山。江海区之所以能以不足全市1/90的面积,交出7倍于全市地均生产总值的答卷,关键因素在于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活跃的民营经济。江海区再攀高峰的关键,也在于此。

  纵观一季度动工投产的重点项目,可以说,有“新”有“质”更有“亮”:一季度,江海区共有56个项目动工投产,其中40个是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2亿元,并且实现动工投产“双百亿”。

  这些项目可谓含“新”力满满,有国内安全应急产业的龙头企业投资项目——迪马湾区应急装备产业基地项目,也有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打造的华秋电子供应链“5G+工业互联网”新一代柔性智造基地,更有由传统PCB制造向“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升级转型的全合半导体晶圆测试板及HDI多层线路板生产项目……

  产业沃土要“增产、高产”,必须坚持在“高”和“新”上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江海区要拿出“永远比别人快半步”的精神和劲头,努力成为江门市、大湾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方能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

  坚持精准发力,以“高新定力”保持“不摇摆不折腾”。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硬道理。江海的硬道理从产业里来。

  实践出真知。随着“制造业当家”的高质量奋进号角在全省吹响,如何当这个“家”,各地进行了布局探索。江海区在安全应急产业上的“探路”,很好地印证了“小块头”江海区的产业发展逻辑:集中土地、集中财力、集中配套,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产业主攻方向放在“1+3+2”战略性产业集群上,把重点推进的关键点放在安全应急产业上。

  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滚滚向前,新质生产力的春天扑面而来。去年,江海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5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这是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也是接下来推动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的重要筹码。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江海唯有坚持精准发力,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高新定力”,瞄准一个园区、两三个主导产业,既快马加鞭、迎难而上,更务实重行、久久为功,方能真正实现“以新提质”。

  (三)

  坚持精心培育,以“高新服务”催生新质生产力。

  金多多、芯联电、天倬……记者走访企业发现,早在四五年前,从深圳落户江海的企业,谈及留下的关键因素便是深中通道。

  企业“用脚投票”,选择江门,选择江海。随着深中通道今年开通,“大桥经济”的历史机遇之下,这一势头越来越火热。

  这要求江海区(高新区)坚持精心培育,以“高新服务”塑造“城市品牌”,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近期,江门市正筹备成立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旨在为优质资源营造如深圳一样的优质发展环境。

  深学才能笃行。深圳连续三年被全国民营企业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江海区如何在“高新服务”上“快半步”,跟上深圳思维?记者认为,关键要用好自身的“国字号”平台优势,持续推动“1+6”国家级创新平台融合发展,加大“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法务集聚区,打造珠西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借助高水平的创新服务平台,推动金融、人才、法治保障等要素向创新产业链集聚,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江海区(高新区)有能力、有条件、有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唯有向“新”力拼,才能拼出“开门红”,拼出全年胜。

  (江门日报记者 胡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