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近年来,外海街道创新构建“建、育、扬”三维文化工作体系,实现文化事业有人做、能扎根、能发芽,不断提高街道文化氛围。
依托“文化+阵地打造”下好“建”字“先手棋”
外海街道深植传统文化沃土,秉持“党建引领、党群共建、精细治理、精准服务”的方式,在辖区内建成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2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全力支持村(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的文化活动室拓展功能,达成共建共用的良好局面,持续完善各类配套设施,以匠心独运的精神打造出多元文化阵地。
时至今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棋牌室、洋溢活力对抗的乒乓球室、弥漫静谧阅读的图书室,这些文化活动场所已然成为居民休闲时光的温馨归属。它们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诸多功能于一身,构建起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高效汇聚起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让基层党建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
依托“文化+资源整合”下好“育”字“跟进棋”
文化建设,队伍先行。一方面,外海街道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在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牵头引领下,积极组建并精心培育各村(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队。同时,吸纳辖区内热心文化事业且具备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充分挖掘文艺爱好者的潜力,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基层文艺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一大批优秀的队伍和个人纷纷涌现:银泉社区乒乓球教导志愿服务队及舞蹈教学志愿服务队、摄影爱好者陈国伟等,他们活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用专业的技能和热情的服务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为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另一方面,外海街道以共建共享为重要抓手,结合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不断织密朋友圈,积极与江门幼专等高校结对共建。通过共同打造“青春young课堂”,深入挖掘外海本土文化特色,合理设置“课堂”课程。先后开展邑young“红心”、邑young“慧手”、邑young“寒假”等系列课堂,让社区居民更加真切地领略到文化的独特魅力。
依托“文化+传统节日”下好“扬”字“制胜棋”
“家门口的舞狮表演太精彩了,村里很久没这么热闹了!”“我还是喜欢篮球赛,大年初一那场比赛,全村人都在一起看球聊天,感觉大家的关系更亲密了。”提及春节前后村里举办的一系列文体活动,外海街道麻三村的村民们都兴致勃勃、回味无穷。
外海街道充分挖掘并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居民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传统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持续为构建和谐美好的村(社区)添砖加瓦。
外海街道凭借 “建、育、扬” 三维文化工作体系,让文化在基层落地生花。未来,外海街道将继续深化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为街道居民带来更多的文化滋养与精神富足,让文化自信自强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这片土地上持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