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俗
文章来源:江海区政务信息网    时间:2013-05-07 15:15    浏览数:-
     求神问卜 建国前,由于长期受封建神权思想影响,邑人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不仅城镇、农村建有很多庙宇、祠堂,而且在每一个家庭内都有多种神位,大门有门神(“神荼”、“郁垒”); 入门有“门官”;大厅上设“神阁”,神阁上设有观音及诸天神宿、列祖列宗神位;下设“土地”。此外,灶有灶神,猪栏有猪栏神, 床底下有床底神(俗称“床头亚婆”)。逢年过节,或遇上天灾人祸、疾病,家家户户都在家烧香拜神,求神保佑。若遇到天旱、瘟疫,则由社会“名流”出面,组织群众,抬着生猪、 山羊到圭峰山龙谭求雨,或抬着菩萨出巡,驱邪降妖,求神保民平安。 一些中药铺还设有“神方”,专供求神治病的人“执药”。一些人因求神治病误了性命,也只相信“命中注定”、“劫数难逃”。商店开张、 外出远行、新居入伙、出殡安葬、婚姻嫁娶等,都求神问卜, 或查《通书》择日,以求趋吉避凶。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和破除迷信的宣传教育,群众自己起来拆神庙、毁神像, 封建神权思想有所破除,求神问卜现象大大减少。1980年代, 封建迷信活动在某些地区又有所抬头,有的地方出现重建社稷之神,重建祠堂、庙宇,神棍、巫婆复出,看掌、看相、看风水和占卦算命的迷信活动又重新出现。 
    神诞、庙会 建国前,本县较盛行的神诞有“观音诞”、“城隍诞”、“地藏王诞”。神诞那天,农村妇女除在家上香祈拜外, 还到庙宇参拜神灵。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农历五月二十八日, 会城做笔街的城隍庙诞。诞前一天,各乡妇女蜂拥进城,庙内庙外空地铺满草席、稻草,供来庙参拜的妇女睡觉,称为“打地雾”。 到凌晨一时,庙门大开,烧香参拜者络绎不绝, 直至晚上六时庙门关闭才结束。建国前,本县较盛行的庙会有:旧历七月十五日“盂兰胜会”,全县各地多雇请僧尼设坛超度。有的还开“水陆大坛”,将斋饭酒食倾泻到江河里去超度被水淹死的鬼魂,劳民伤财, 浪费很大。其次是会城十年一届、逢庚年举行的帝临堂庙会。 每届庙会都在农历十月举行,从开始到结束,历时半个月,庙会设醮坛三处,高 10多丈,供和尚、道士、尼姑念经,超度鬼魂。醮坛外设有戏棚、 赌馆、烟馆。坛内坛外,乌烟瘴气。建国后都已废除。
     “收养”下户 建国前,本县各姓氏、宗族都有收养“下户”的陋俗。“下户”原来都是贫苦人家,只因遭受天灾人祸, 有的被迫卖女为婢,有的自甘卖身为奴或卖子为奴。被卖为婢的, 到年长出嫁,尚可望脱离苦海;被卖为奴的,则子子孙孙,世代为奴, 被称为“下户”。他们的政治地位低人一等,不仅受地主、恶霸的压迫,而且受村族成员的歧视、侮辱。每逢农历初一、十五, 要为氏族祠堂上香点灯。清明祭祖,要负责担香烛、酒饭拜山。 族人有红白喜事,要上门做一般族人不愿做的“下贱工”,如提死人灯笼, 举“招魂幡”,替死者沐浴更衣等。建国后,在完成土地改革, 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同时,也推翻了封建的“下户”制,过去的“下户”都已翻身成为新社会的主人,享有公民应有权利。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站内地图 | 联系方式 | 政务新媒体链接
本站版权所有:江门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    
主办: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85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70402440715    
网站标识码:4407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