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普法和谐号”开进“三站”
站站精彩服务群众需求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江海区司法局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通过群众容易接受普法教育的途径,创建普法“三站”——校园普法空间站、村居普法休闲站、假期普法加油站,俨然一辆“江海普法和谐号”列车,全速驶进各个站点,每站各具特点,站站精彩,全力打造江海普法特色品牌。
一、“校园普法空间站”架起空中普法桥梁
校园小广播是学校重要的宣传平台和窗口。区司法局联合依法治区办、普法办、教育局等部门,利用小广播创设“校园普法空间站”,让师生主动了解国内外的实时动态以及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经过负责老师及学生的编辑,配以音乐背景,努力将枯燥的时事及法律知识以活泼生动的方式传达给师生。“校园普法空间站”首批选取礼乐中学、十一中、江南小学、银泉小学及江南幼儿园作为试点,每周定期在小广播时间,通过穿插时事法律要闻、法律法规摘要、法律知识问答、法制案例选编,以及邀请普法讲师团成员或法律工作者现场解说法律常识等形式,全方位打造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法制教育新平台。
经过近3个月的运作,各试点学校形成了适合本校特色的播放风格,其中礼乐中学透过该“空间站”的平台,由本校学生以采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方式录制视频短片,配以法制广播剧的内容,向广大师生讲解青少年离家出走所触犯的法律、离家出走的原因、如何跟出走的孩子沟通等方面,帮助父母、老师、学生对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有一个更深度的认识,从心理、法理两方面为青少年打上一支预防违法犯罪的强心针,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普法空间站”虽然还没在全区铺开,但已有一些学校按捺不住,纷纷借鉴试点学校的做法,主动开展了“校园普法空间站”的活动,例如麻园中学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通过校内各班视频联网设备,一边做广播,一边播放相应的法制幻灯片,不但使全校师生听得到,而且看得着,形象易懂的图片更增添了同学们学法的热情。
“校园普法空间站” 是学校进行法制安全德育教育的阵地,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载体,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平台,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广泛赞誉。
二、“村居普法休闲站”空闲时段轻松学法
为使辖区群众在休闲时段轻松愉快地接受法制教育,区司法局联合区依法治区办、宣传部、文体广电旅游局、普法办开展“村居普法休闲站”活动,利用我区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活动平台,每次放映电影前先播放一段约10分钟的法制宣传教育短片。为方便群众学法,我们在他们观看电影的同时,现场派发各类普法读物,区司法局还适时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同时,利用群众茶余饭后的时间,根据各时期的需要,通过我区外海、礼乐两个电视站,在固定的频道插播具有感染力、吸引力、融知识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法制公益广告,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至今已插播法制宣传公益广告2条,分别播放了《社区矫正知识》及《错航》,共播放60多场次。这些短片均是我省法制动漫获奖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此外,我区正着手开展法治文化小区和法治文化公园的建设,充分利用小区公园、社区公园等群众聚集的地方,配以富有法治文化元素的设计,如在群众聚集区建设宣传展板、宣传橱窗,在儿童玩乐区建设造型新颖可爱的宣传牌,宣传的内容以婚姻家庭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使青少年及其家长在闲暇散步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及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达到亲子学法的目的。
三、“假期普法加油站”增添假期生活色彩
区司法局、普法办联合区依法治区办、团区委、江南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充分利用江南街道新中社区教育学习站的平台,首创“假期普法加油站”,为周六日及寒暑假期间前来上课的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女、当地居民子女等人群)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课、法制书籍阅读、法律小游戏等送法活动,打造“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青少年特色普法教育活动。4月25日,“假期普法加油站”正式挂牌成立,4月26日(星期六)下午,该站正式开课,吸引了20多名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自发前来参与。区司法局初步拟定了“假期普法加油站”的课时表,以制度确保“假期普法加油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的送法活动,让青少年在假期也不忘学法,用法律为青少年增添假期生活色彩。
区司法局打造江海普法“三站”,以围绕方便群众对法律的需求为主,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辖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村(居)群众随时随地学法创建崭新的普法平台和良好的配套性条件,助力我区的各项普法工作更好地开展,并将不断往更多的普法站点进发,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