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在江门市逸豪酒店隆重召开了“信用促金融,金融促产业”——全国高新区信用联盟江门主题研讨会。江门市委常委利为民,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丁发,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秘书长丁邵琼以及联盟理事、会员单位,江门市金融局曾锦俊、江门高新区汤惠红等约8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园区企业第三方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全省首个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区内中小企业的支持。先后引入东方金诚、联合信用、中诚信三家信用评级公司作为外部评级机构,并与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信用评级机构推进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信用体系建设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以评级带动,分层次推进、分步骤实施”构建高新区(江海区)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目前,区内已有336家中小企业参与信用评级,协助201家已评级企业增加贷款23.75亿元,减轻利息负担4610万元。江门高新区创新的信用体系建设,获得省、市的大力推广。
此外,我区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暨金融科技产业化基地”创建试点工作,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信用培育、信用评级,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增加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推进了江门高新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完善高新区(江海区)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
全力建设科技金融强区
高新区(江海区)是全市第一个设立科技支行、小微支行的区域,现有科技支行达3家。这些科技支行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成立之初就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方式促使2家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共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00万元,开创了高新区(江海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先河,也实现了全市知识产权融资“零的突破”。
截止2016年10月末,在我区开设了银行机构的银行共有工行、农行、中行等8大行,营业网点数共49个,比2014年底增加7个。2016年1-9月,江海区存、贷款平稳增长。截止9月末,江海区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合计210.10亿元,比年初增加20.27亿元,增长10.67%;辖区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合计67.84亿元,比年初增加3.46亿元,增长5.37%;江海区银行机构存贷比为32.28%,比去年同期增加0.28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新区(江海区)金融业各项指标运行良好,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加强。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企业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自主培育的上市、挂牌企业全市最多(共7家)。特别近两年,借“新三板”在全国扩容和做市商制度引入的契机,高新区(江海区)加大对政策宣传和企业的发动,先后储备了意向进入多层次资本融资的超20家,与券商成功签约的有10家,其中2014年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广东聚科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2015年励福(江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蒙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为打造资本市场“江门板块”奠定良好基础。我们去年设立了全省第二家高新区金融服务中心,先后引入了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和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在高新区(江海区)设立江门分中心,并设立BBB级以上企业免费直接挂牌的信用评级板,在三大区域性股交中心挂牌(注册)的企业已超30家。其中,江门市江海区汇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通过“2015汇通小贷债”形式成功融资3000万元。
加入“信用联盟”
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国际化
在全国大力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今年6月,由张江高科技园区联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家国家级高新园区联合发起成立的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2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成为第一批会员。“信用联盟”成立的宗旨跟江门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是密切吻合的。今年8月,江门市金融局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张江,就信用体系跨区域合作、我市加入“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进行对接洽谈。双方通过对接交流,取得了合作共识。
信用联盟将着力打造成一个全国企业信用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引导和帮助联盟成员开展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以信用联盟为整体争取更为有力的信用政策。同时,信用联盟将积极推进落地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体系跨区域合作机制,共建园区统一信用服务标准和信息互通的奖惩机制,推动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体系的建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