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微信

微博

江海政务微信

江海政务微博

手机版

无障碍

党政办公室

高新区(江海区)金融“双子星”新地标亮相!着力打造珠江西岸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21-08-11 09:30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建党百年、“十四五”开局之年,高新区(江海区)顺势而进,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一马当先”,今年上半年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项指标分别比全市高3.7、4.6、6.5、1.1个百分点,分别排名全市第一、第三、第一、第二;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也远超时间进度,排名全市第一。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江门高新区连续多年争先进位,在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谱写着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的道路上飞速奔驰。


  回望来时路,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一间间厂房在高新区(江海区)拔地而起,一条条新修公路四通八达,高端机电、新材料及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齐绽放,高新区(江海区)发展日新月异。


  图片

  △金融“双子星”星光熠熠。


   
依托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新区(江海区)金融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历史性飞跃。30年前,金融机构寥寥无几,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引金”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新区(江海区)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金融业发展逐渐完善,从“金融街”到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数量、从业人员、业务规模不断翻番。紧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任务,高新区(江海区)亦不断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


  如今,广东省政府把高新区(江海区)打造珠江西岸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纳入“十四五”规划,为推动该区产业、科技、金融的相互促进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又一重大历史机遇。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频频予以“强音”回应: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全市新增的首家上市公司——奇德新材料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广州银行江门江海支行、兴业银行江门高新开发区科技支行、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江海支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门中心支公司相继落户,金融高地再添新军;高新区金融中心B座即将开放,金融“双子星”星光熠熠……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高新区(江海区)金融业的发展,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崛起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逐渐“枝繁叶茂”,在一派蕴含无限可能的勃勃生机之下,金融这一活水正源源不断地赋能高质量发展。

  图片

                                                                          现代金融集聚区崛起

  放眼全国,金融业早已成为各大城市、高新区争夺的焦点,有关打造金融中心、做大金融产业的规划比比皆是。面对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高新区(江海区)积极谋划,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风,探索金融业发展,力争让金融业真正发挥活水功效。

  在探索发展过程中,高新区(江海区)已悄悄走在前列。2015年起,江澳实现共融互通,“江澳合作”拉开帷幕。2016年,市政府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战略合作签约活动上,与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落实大湾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向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超过8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

  以此为基础,高新区(江海区)与中国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对接与合作。双方在推动江澳现代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科技金融共同体等方面展开合作。

  2017年,高新区(江海区)从信用体系建设入手,承办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理事会扩大会议,江门高新区管委会正式加入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同年4月,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签署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信用建设合作备忘录》,“两江模式”进入全国所有高新区的视野中。

  随后,高新区(江海区)乘胜追击,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明确提出,要建好高新区金融中心,统筹推进高新区金融中心建设及招商运营工作,抓好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引入更多种类的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助力高质量发展。

  2019年,高新区金融中心拔地而起,高新区(江海区)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再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的五年中,高新区(江海区)金融业在GDP的占比分别为2.3%、2.6%、3.0%、3.2%、3.5%,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能力持续增强。截至去年末,高新区(江海区)金融业增加值8.67亿元,同比增长7.68%;金融业税收1.16亿元,比2019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江海区)各项存款同比增长、存款比年初增长、各项贷款同比增长、贷款比年初增长、银行从业人员比年初增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保险金额同比增长、赔付支出同比增长、保险机构内勤人员比年初增长等9项金融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金融业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当前,江门高新区已成为全市最早承接深、港、澳金融、科技资源外溢的地区,众多金融机构看好江门高新区发展现状和潜力,纷纷入驻,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建设和贯通,区域金融业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高新区金融中心地标驱动力显现

  无论是纽约曼哈顿还是上海陆家嘴,规模化的金融地标建筑群都与CBD彼此成就。金融地标不仅从物理建筑层面代表着一个区域乃至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度,更是构成一座城市的产业发展高度的关键要素。以金融地标建筑为磁极,以CBD良好的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形成磁场,吸引大量金融服务机构入驻,打通金融产业上下游链条,也是高新区(江海区)选择的道路。

  今年6月,高新区(江海区)金瓯路上的高端商业综合体江海万达广场正式开业,江海版的“长安街”金瓯路又繁华了几分,五邑路以南、会港大道以北的产城人融合发展区强势崛起。“十三五”期间,高新区(江海区)突破行政区划局限,提出江海版“三区并进”发展格局,将全区划分为老城区、产城人融合发展区和都市农业生态区,而在产城人融合发展区中,以江门东站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建设是重中之重,高新区金融中心就是江海CBD的金融地标。

  2019年,选址金瓯路黄金地段,高新创智城内的高新区金融中心A座投入运行,成为江门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国资权属的金融载体。金融中心A座建成后,金融地标的强势驱动力已显现,银行、保险、基金、融资担保、律师事务所等金融及配套服务机构纷纷落地,目前已超过40家,另有近10家机构正洽谈入驻。

  这些机构中,工商银行江港澳跨境金融服务联络处首次亮相江门,为创新金融服务、推动跨境融资提供原生动力。工商银行江港澳跨境金融服务联络处辐射全江门,提供全球化综合金融服务,通过内外联动进一步优化全市投资环境。去年该行累计为38户企业办理跨境融资36.12亿元;今年以来,已累计为27户企业办理跨境融资23.34亿元,为7户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便利化6.13亿元。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金融中心再吸纳“新力量”,广州银行江门江海支行、兴业银行江门高新开发区科技支行(以下简称“科技支行”)先后进驻,这其中,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吸纳科技支行更是探索政银企三方深度合作的创新实践,依托其现代化的金融科技手段,辖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得以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再添强有力后盾。

  这背后,高新区(江海区)亦付出艰辛努力。作为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该区主要领导坚持带队一线办公、解决问题,从CBD地段拿出最好的载体资源,建设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开业后,该区印发《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关于支持江门高新区金融中心建设运营的办法》,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及高素质金融人才落户,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高新区金融中心内开展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创新,对在跨境投融资、离岸金融等各领域,积极研究、推广开放创新业务,并对取得一定成效的金融机构或组织给予创新奖励。如今金融中心B座即将开放,集建筑、景观、智能化于一体的现代特色生态金融空间即将亮相,届时金融“双塔”高耸,可谓全市闪耀的金融“双子星”。


  图片

                                                       高新区(江海区)打造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高新区金融中心也是立足高新区(江海区),服务江门五邑,辐射粤西,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金融高地,是“江海门户”实践“金融活,经济活;经济强,金融强”的主阵地。高新区(江海区)金融办主任黄建明表示,两年时间里高新区(江海区)通过不断构建完整投融资产业链,打造一站式金融超市,不断丰富辖区金融业态,金融聚集效应不断加强。随着金融中心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度品牌化的金融地标+高规格的金融产业布局势必为区域发展带来更大惊喜。

                                                                                 资本市场“江海板块”蓄势待发

  今年4月7日,高新区(江海区)企业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德新材料”)成功上市,成为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全市新增的首家上市公司。


  图片

                                                                            △奇德新材料成功上市。  



  从2019年12月3日上市辅导到2021年4月7日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获证监会同意,奇德新材料上市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笔者了解到,这是全市2017年以来新增的第一家,也是注册制实施后首家、“金种子”计划发布以来首个获证监会批准注册的企业。作为本土企业,奇德新材料的上市离不开资本市场融资,更离不开地方金融政策的扶持。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支持上市企业、上市后备企业、股权挂牌企业和信用良好级企业开展研发融资的奖补办法》《关于鼓励我市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市金融局开展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总体工作思路,梳理拟上市企业清单,加强与深交所的合作,通过制定绿色通道、融资贴息、自主创新、企业用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接。

  为持续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高新区(江海区)还不断落实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服务团队,精准解决企业上市诉求,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推动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同时,深入推进“金种子”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入“金种子库”、开展信用评级、进行科技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知名度,积极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接,对成功上市的企业奖补400万元。

  截至目前,辖区内经本地培育A股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1家,完成股改企业2家,正在股改企业5家,并储备了意向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10多家,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江海板块”蓄势待发。

                                                                                              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近日,全市首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江海区政府持股80%的江门市鼎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业,迅速“大展拳脚”,完成首笔融资担保业务,帮助某医疗器械企业增加授信100万元,解决其在疫情期间因供货需求增加出现的资金难题,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实现银担合作新突破。

  据江海区国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鼎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是要为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辖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提供担保增信,加强银担业务的拓展,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好服务辖区内企业。开业初,该公司便与江门建行、江门邮储、江门华润三家银行进行签约,目前正在跟进的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已达38户,已审批同意担保小微企业客户3户,融资担保金额合计450万元。

  金融创新气氛愈加浓厚的同时,高新区(江海区)正在不断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体制机制,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让金融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更加相得益彰。

  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不是一句空话,从该区科技支行建设工作中便可窥知一二,包括兴业银行江门高新开发区科技支行在内,该区共有科技支行8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累计投放科技贷款超17亿元。各家科技支行还通过对采用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而形成的科技贷款进行贴息扶持和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评估费资助。

  2020年组织122家企业申报市级贷款贴息项目备案,申报数量创历年之最,推动全市科技支行为高新区(江海区)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达8.76亿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612万元。该区组织67家企业申报区级贷款贴息项目,推动全区科技支行为企业发放贷款达7.56亿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95万元。同时,该区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创新型战略产业,注册组建首期3亿元、目标规模5亿元的“广东毅达汇邑创业投资基金”,采用以政府注资、社会资本参与组建基金的方式,引导资本加大对高新区(江海区)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健康、智能制造、智慧照明等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资金支持。

  在金融这一活水赋能下,高新区(江海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走在全市前列,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大幅提升。黄建明表示,接下来高新区(江海区)将以打造珠江西岸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继续发挥好各类金融资源的协同效应和增效作用,以高新区金融中心为依托,链接深港澳外溢金融资源,做好优惠政策、绿色通道、配套设施等优质服务,打造具有“江海特色”的更加成熟、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

  来源:江门日报 文/图 李雨溪 陈婵 郭永乐 吴嘉慧(https://mp.weixin.qq.com/s/fQgiwNuWuItNDold23LhRw)



站内地图 | 联系方式 | 政务新媒体链接
本站版权所有:江门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    
主办: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85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70402440715    
网站标识码:4407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