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传承五代!江海这项市级非遗手艺,用铜木镶嵌造出一个个工艺品!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4-04-30 17:53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叮叮,咚咚,嗒嗒嗒”

“这个纹路还要再细一点,从左往右这里要刻出鱼的柔美之感,你再试试。记住啊,做工虽繁必不敢省人力,品质虽贵必不敢省物力,做技艺的就要追求精益求精。”一阵颇有节奏的敲打声,伴随着铜木镶嵌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刘飞兵洪亮的说话声从工场内传来,只见中等身材、穿着利索、精神抖擞的刘飞兵正在淳淳教导学徒,传授铜木镶嵌技艺,炯炯有神的眼里蕴含着严厉和慈爱。


守初心 承手艺

起源于古代青铜器制作技艺的铜木镶嵌传统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它将铜与木两种材质通过精细镶嵌工艺巧妙结合,创造出既有艺术和历史价值,又富有美感的工艺品,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深深印在铜木镶嵌传统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中,他就是江门铜木镶嵌非遗传承人刘飞兵


刘飞兵作为家族传承手艺的第五代传人,已传承铜木镶嵌传统技艺近40年,他把铜的柔韧和木的坚硬巧妙结合,创作出许多惊为天人的铜木镶嵌作品。


1876年,刘飞兵的高祖父刘克义在湖南省一带从事木匠和铜木镶嵌技艺制作。民国初年,其家族又举家迁到江门新会繁衍生息,并跟随当地的铜木镶嵌技艺匠人习得高超上乘的手艺,至今家族传承铜木镶嵌技艺已近150年。


刘飞兵自小传承祖传铜木镶嵌技术及古旧家具修复技巧,对广作家具的兼容并蓄了然于胸。40年来,他从最初的选材、纹饰、成形、打磨、拉丝、裱等工序上下功夫,掌握了铜材选材、设计加工、镶嵌打磨、美化润色等多项技术,技艺也在千锤百炼中变得炉火纯青。他创造的铜木镶嵌工艺品,铜与木的镶嵌比例完美和谐,雕工精细,镶嵌部分触手圆滑,如行云流水。


刘飞兵不但在铜木镶嵌制作技艺方面是业内的杰出代表,创作的工艺品获奖无数,还探索在铜木镶嵌传统技艺中不断融入传统美学、哲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2022年,刘飞兵成功推动铜木镶嵌传统技艺进入第九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其承 创其新

经历上百年的传承和演变,从北方的豪放粗犷到南方的内敛柔美,江门铜木镶嵌融入了老广们独特的情感,代代相传的除了老底子的制作工艺,还有历代传承人初心不改的寄托和念想。


在刘飞兵眼里,做技艺与做人一样,需历练才能见真章。在他的手里,铜木镶嵌技艺各道工序繁复考究、环环相扣,选材、成形、纹饰、打磨、拉丝、手工安装镶嵌等环节全没有半点马虎,用一丝不苟的精神打造出惊艳时光的作品。


一件普通的铜块在刘飞兵手中要经历数十次、上百次,甚至千次的手工打造、雕刻,才能成为纹理清晰、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图案优美且富有文化内涵的铜饰,接着通过半镶、满镶的方式把铜饰镶嵌进木头或家具中,最后打磨上漆,一件触手圆润流畅、安全牢固、美观实用的铜木镶嵌工艺品才算完成。


铜木镶嵌传统制作技艺经历刘飞兵家族五代人的实践和发展,拥有深厚的木作及铜木镶嵌技艺基础。刘飞兵结合广作红木家具传统文化技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铜和木材的纹理、色彩、形状等要素巧妙组合、赋予灵魂,让铜饰成为了家具的点睛之笔,创作出多个极具文化和历史价值的铜木镶嵌技艺作品。如《头把交椅》以其精湛的镶嵌技艺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珍藏,创新铜木结合技艺代表作“扶柳椅”在欧洲获殊荣,铜木镶嵌文创品《碉楼手机架》《明灯》《人生如意镇纸》《五福临门》茶杯垫和《福》字铜挂画等摘获系列奖项。


育新人 拓领域

在刘飞兵的工作台上,长期摆放着布满岁月痕迹的角尺、刨子、凿子、木刻刀等工具。他说,有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凝视着这些老工具,既是为了思考或雕琢作品,更是为了提醒自己牢记初心。


为传承和发展铜木镶嵌传统制作技艺,刘飞兵建设了集制技、研发、生产、培育、展示等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和创作工坊,向年轻人和国内外人士传授技艺,教授木作技艺、铜的选材、作品题材、纹饰寓意、雕刻打磨、镶嵌完善等环节的知识,通过“以老带新”传承技能,带出多名技艺传承人及学徒,创作出既传统古雅,又现代时尚的铜木镶嵌家具。近年来,刘飞兵还带领团队探索将铜木镶嵌技艺融入智能家居领域,以文化赋能产业,以产业助攻非遗传承。


刘飞兵还在江海区建设研学展示馆,通过举办培训班、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社会对铜木镶嵌传统制作技艺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数十场,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


刘飞兵用努力和执着传承铜木镶嵌传统制作技艺,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未来,铜木镶嵌传统技艺将继续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铜的坚韧与木的温润继续交织出无与伦比的古典美和现代美。


来源:江海 高新发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wlpvR3ranqcPw2cMq4e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