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东高考作文题外海交卷啦!品外海故事,续历史血脉,传红色基因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3-06-10 14:51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五邑东方,西江之畔,古韵是龙溪,朝气看外海,对外海来说“经济重镇”是招牌,“外海制造”是名片,繁华背后,厚重的历史文化长久存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外海人,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1.jpg

有一种故事叫“红色传承”

外海街道直冲村曲尺里一巷4号是小巷中一间寻常瓦房,但在全国解放前那段峥嵘岁月里,在它的怀抱中诞生了红色组织“青青读书会”。“青青读书会”用隐于乡野的朴素庇护了陈占勤、陈立、陈福杰等一批进步青年,为外海的和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jpg

1945年夏天,共产党员李孟清联系进步青年陈立、陈光等人,组建一个秘密读书会,吸收大批青年学子参与。后来,在陈冠芳、余克正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秘密读书会不断发展壮大,“青青读书会”由此诞生。大批进步青年在读书会的启蒙下,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通过读书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变外海的命运、更改变民族的命运。


读书会的成员们一边学习和传播进步书籍,一边大力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凭着“推不倒、压不垮、打不死、掐不灭”的精神,引导外海本地的青年学生和农民走上革命道路,在号称“封建堡垒”的外海掀起一股思想启蒙浪潮。

3.jpg

解放战争后期,陈占勤依托青青读书会建立外海交通站,加强了百顷游击区(今大鳌镇)和潮连、新会、鹤山等地的联系,深入开展统战工作,为外海、江门和平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有一种故事叫“革命先驱”

少白故里,是外海一张独特的名片。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生于外海、长于外海,其位于白水带公园东侧南华里1号的故居,见证了陈少白一生中对外海的贡献。

4.png

1921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陈少白被聘为总统府顾问。然而,陈少白本着功成不居的原则,不久便辞官归田。回到外海后,陈少白在乡亲们的极力推荐下上任外海乡长,投身家乡的实业发展和公益建设,在外海兴办多所小学,修桥筑路、整顿治安、倡导戒赌,还致力于环境绿化、美化,为外海做了大量好事实事。

5.png

1934年,陈少白先生逝世后,其后人多旅居外地,故居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1991年,外海镇政府(现外海街道办事处)重新修复了故居内的建筑和楼宇,并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故居焕发新生。

6.png

有一种故事叫“医者仁心”

龙溪之隅,人杰地灵,孕育济济人才。岭南著名伤寒学派开山鼻祖、“近代广东四大名医”之一的陈伯坛是其中的一颗耀眼明星。陈伯坛少时察赋独厚,21岁中秀才,31岁又中举人,但其无心仕进。后偶得张仲景《伤寒论》,被书中高深精辟的医学理论所吸引,叹为“天书”,自此立志医业。凭借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惊人的毅力,陈伯坛很快就把《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的精髓尽数掌握,且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7.jpg

1899年,陈伯坛正式挂牌行医。陈伯坛出身寒门知百姓疾苦,一直秉持着“富者多取而不伤,贫者减免而受惠”的行医宗旨,诊金只收2毫钱,加之医术精湛令其名声大噪,人称“仲景后身”。又因陈伯坛诊病准确,在临床治疗中经常加大剂量用药,疗效突出、药到病除,时人赠之“陈大剂”的美称,一直流传至今。行医之余,陈伯坛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创办“伯坛中医学校”亲自授课,培育了不少中医人才。


外海的历史画卷充满传奇色彩。外海的前辈们筚路蓝缕、无私奉献,用血肉、精神和行动一笔一划书写外海故事、成就外海精神。铅尘洗净,历史的外海在新时代也迎来了新发展,撑起江海区制造业发展的主心骨,成为全区60%以上经济总量的创造者,在高质量发展之路飞速“狂飙”,走在全市镇街前列。

8.jpg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新一代外海人将继承前人意志,接续书写新时代的外海故事。



来源:江门高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eNoc0NknZKo-OAtQtQm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