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江海区政务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2-03-06 00:00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6日在江门市江海区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惠红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践《珠三角规划纲要》,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和保障民生,经济保持健康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1亿元,增长13.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12亿元,增长21.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5亿元,增长23.69%;固定资产投资51.25亿元,增长2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1亿元,增长18.19%;进出口总额20.27亿美元,增长14.56%,基本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加快园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突出产业园区发展,LED产业基地及博览交易中心、食品工业园、礼乐机电产业基地、江门市现代物流产业园等园区年内征地超2000亩,LED博览交易中心全面启动建设。LED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增长101.37%,在建项目近60个,计划总投资超50亿元,入围首届中国LED百强企业1家。实施工业强区战略,18个项目入选江门市现代产业100强项目,新增亿元产值企业7家。坚持大项目招商,出台工业项目用地准入评审实施细则,引进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和超千万元民资项目16个。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工程研发(技术)中心4家,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898件和722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件。预计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20%。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8.86%。新增证券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科恒实业、汉宇电器已申报IPO并获受理。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宜居环境日益优化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江海区(高新区)城市发展综合规划和7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华大桥、礼东大桥、胜利大桥等“三桥”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南山路(金瓯路—彩虹路)、东宁路(金瓯路—五邑路)、五邑路和外睦路大修工程,胜利南路动工建设,富民路、金瓯路、江睦路等道路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三旧”改造取得突破,江门纸厂以及汇聪电器厂两个示范项目正式动工,13个改造项目通过市项目认定。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总投入近4300万元,完成29项市政道路维修与整治工作,江海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正进行技术扩容改造。加强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启动内涝整治工程,虾蛟滘电排站和横沥水闸(改)扩建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中沙水闸完成立项。城乡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完成14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累计完成村庄规划编制17条、村庄整治14条,创建省宜居社区3个,新增城市绿道14.2公里。配合市完成垃圾清洁及处理收费改革,全面完成年内农村道路硬底化、贫困户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工作,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重视民生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明显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达2.24亿元,增长37.06%。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56%和16.45%,分别达到21744元和12020元。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铺开并完成年度参保任务。10个试点村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3%。职工医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0万元,特定病种门诊范围增加到20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20元,按时发放90岁以上老人政府高龄津贴。礼乐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启动建设。促进社会就业,建立了免费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人才服务平台,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731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63人,农民工积分制入户620人,2家企业获评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37%。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全面落实,建成外海中心小学新校区和礼乐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全区公办中小学100%配有心理咨询室。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改造工程完成,新住院大楼即将动工。各街道均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11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6.71%。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低保资金、五保供养投入超500万元,继续保持应保尽保。完成保障性住房348套,扶贫“双到”年度任务全面完成。落实稳定物价保障民生23条政策措施,新建平价商店11间。

    ——加快和谐江海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狠抓创文工作,加强大街小巷和社区市场重点难点问题整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完成创文各项目标任务,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总分排名全市第一,配合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狠抓和谐社会建设,连续四年被评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并确定为省“幸福家庭促进工程”试点单位,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率100%,被评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完成6条农村社区 “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全市首个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的双规管理体制,成立了首家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社会安全维稳工作持续加强,落实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信访督查员和领导包案制度,有效解决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强化安全管理,推进村(居)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新建文体广场4个,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7间,覆盖全区街道、村、社区达81%,全年送戏(电影)下乡460多场次,出版《陈少白传》。完成《江门市江海区志》,首部综合性年鉴启动撰写,江海区地情网站初步建成。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旅游、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双拥、人防、新闻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完成大部制改革,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人大议案和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均达100%。顺利完成简政强镇、“大部制”以及街道机构改革,33个党政部门和部分双管单位减为20个,顺利完成政府换届工作。启动“六五”普法教育,依法治区工作扎实推进。完善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平台,建立健全倒逼机制,政府执行力得到提升。效能监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在市直部门、驻我区军警官兵、上级驻我区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乡亲朋友鼎力支持下,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困难和问题:一是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对我区经济加快发展影响较大。二是招商存量增量不足,缺乏大项目支撑,产业集聚水平不高。三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四是政府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解决。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完成“四年大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区第八次党代会、区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幸福江海新跨越为奋斗目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加快重点项目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均衡发展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努力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努力在调结构中促转型,在促转型中稳增长,在稳增长中惠民生,以更大力度推进五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按照打造全省绿色光源产业基地的要求,落实LED产业优惠政策,加促LED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投入,推动LED产业基地开发成型。加快LED博览交易中心项目开发,首期工程及配套项目动工建设,以大市场促进产业大发展。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壮大提升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机电三大优势产业,推动机电、电子信息产业向200亿、化工产业向100亿产业集群迈进。改造提升家电、摩托车、玻璃、食品、纺织、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产业转变,打响礼乐腊味、外海面地方特色品牌。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物流、商贸、金融、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抓好轻轨沿线和站场周边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五邑路绿色照明品牌一条街。加快物流专业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推动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区资产总部大厦和工商联大厦。改善金融环境,推进府东小区金融商业街建设。积极扩大内需,着力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养老保健等新兴服务消费和家电、住房、汽车等重点消费。

    加快发展新型现代农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壮大锦鲤养殖、巨峰葡萄、无公害蔬菜、园林花木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规模,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策划建设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大力发展具有江海特色的城郊型都市休闲农业。

    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突破大项目招商。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大力推动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严把进园项目投资密度、投资强度、环保影响、产出效益和税收贡献关,引进超5000万美元外资项目或超2亿元民资项目1个以上,储备优质项目20个,增资扩产2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推动辖区大企业本地化发展。

    加快产业平台建设。按照“建大平台,推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的思路,抓好机电产业基地、食品工业园、现代物流园区及LED相关园区的开发,新增征地2000亩。探索推进以“三资融合”新模式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把产业园区建成集聚创新平台、总部经济、高端产业的重要载体。大力盘活整合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逐年消化解决历史遗留农村自留用地。落实倒逼机制,加快总投资130亿元的38项重点项目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导向作用,积极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落实知识产权扶持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专利产品,年内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实施质量强区和品牌兴区战略,支持优势行业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新增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科技型企业20家,名牌名标1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提高至35.40%以上,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6%。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落实国家民营企业扶持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省56项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打造融资、综合审批、企业用工及人力资源、商会和行业协会“四大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大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出口结构、增资扩产、改制上市等帮促力度,力争培育产值超30亿元企业1家,新增上市企业1-2家。

    三、打造宜居山水新城

    优化城市环境。结合江海区(高新区)城市发展综合规划,做好“改控建禁”工作,完善沿山水路桥、工业园区、南环路以南及重点区域规划。按照“山水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山水”的发展思路,加快核心区建设成型,全力推进府西小区、明泰江海新城项目整合开发,加快酒店、房地产项目建设,推动中环商业中心二期开发,打造江海中心商务区。加快建设江海西江新城,推动奕聪花园、海伦湾、海逸酒店、高新区2、3号地及滘北片区综合开发,打造沿西江的新城片区。加快推进三旧”改造项目,力促外海汇聪电器厂、礼乐江门纸厂、江南华庆里、滘头兰花味精、滘北茶山里5个示范项目年内全面动工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改善。

    优化交通环境。推进胜利南路、江睦路、金瓯路、连海北路、永康北路等主干道路建设,东华大桥、胜利大桥、礼东大桥建成通车。配合做好江珠高速北延线、江门港江海作业区、江海客运枢纽等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完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结合滨水空间,规划建设与城市绿道相连的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完成龙光塔至茶庵寺及江睦水道示范段绿道建设,新增绿道7.1公里。协助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配合完善候车、停车设施。

    优化生态环境。落实绿化绿建工作,完成江海绿化广场、轻轨沿线、西江沿线等市区级“一点二面三线”园林绿化提升工程,完成各街道“一园二路三厂企”及重点企业厂区内外绿化改造。加快区中心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保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继续发展循环经济,新增清洁生产企业3家。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加快推进江海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高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完成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项目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复核迎检各项工作。

    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快内涝整治、排灌、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完成横沥水闸改(扩)建工程和虾蛟滘等电排站工程。抓好农村“五改”和“三清”工程,新增村庄整治5条。健全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制度,加强农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工作,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成村级资产、资源公共交易平台建设试点。

    四、建设和谐幸福江海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扩大就业、民生保障、文化惠民、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宜居环境、交通便民、社区服务、公益慈善、安全环境等方面重点为群众办好10项民生实事(见附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普惠型”城乡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做好完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做好慈善救助、社会福利工作,确保城镇低保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4000元、农村不低于276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政府高龄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完成礼乐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新增保障性住房216套。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店建设,按时发放物价补贴,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稳定扩大就业,健全市、区、街、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就业47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800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加大投入,加快外海中学、礼乐中学等教育场地升级改造,完成新民小学教学楼等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区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和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果。以推进计生优质服务全覆盖为目标,实施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稳步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新增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企业退休工作管理中心。

    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巩固创文成果,进一步加强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行业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义工服务水平,社区义工服务站覆盖面达100%。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加快区文化中心和档案馆综合大楼建设,新增文化室9家、文体小广场(公园)2个,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力度。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发挥区、街道、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站)作用,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全力化解积案。完善村居治安防控体系,新安装一批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和治安视频卡口。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快实施菜牛定点屠宰,维护市场秩序。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认真做好“三打两建”工作,坚持抓好校车安全、消防、森林防火、“三防”、打假、打私、打传、查无、防疫等各项工作。

    此外,还要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活动。全力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人防、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

    五、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重视社会团体、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发挥好网络交流平台和部门服务热线作用,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坚持依法治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化政府执行力。围绕区委区政府10项重点工作、10项民生实事、5件重点研究事项、5项党建和社会管理工作、38项重点项目及年度考核目标,坚持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定期通报、排名和插旗制度,落实倒逼机制、督查督办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一切从有利于发展出发,一切从方便企业和群众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团结协作,攻坚克难,雷厉风行的良好氛围。

    加强廉政建设。深化土地出让、工程招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廉政体系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严控 “三公”经费支出,抓好公务卡试点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强化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一支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江海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2年江海区十项民生实事计划表

 

序号

分类

事  项  内  容

1

扩大

就业

大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7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0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00人。

2

民生

保障

落实社会保险各项政策,建立“普惠性”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做好完全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全区城乡低保标准,城镇不低于4000元/人/年、农村不低于2760元/人/年,实现应保尽保,确保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3

文化

惠民

加快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建设和完善文体小广场(公园),2012年总数达45个,新建文化室9家。

4

教育

发展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全面实施学前残疾儿童三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力争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水平提高100元/生/年,建立在编教师进行定期体检的制度。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海中学、礼乐中学、礼乐新民小学、麻一小学的教育场地进行升级改造。

5

医疗

卫生

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

序号

分类

事  项  内  容

6

宜居

环境

加快内涝整治,完成外海横沥电排站、礼乐虾蛟滘电排站基建主体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各5条。完善绿道配套,年内完成龙光塔至茶庵寺绿道工程,规划并实施西江沿岸外海河堤段绿化升级改造和江睦水道段绿道示范段建设及绿化升级改造,完善白水带景区景观建设。年内安装果皮箱600个,改造公厕、垃圾中转站一批,实施公共标识标准化更换工作,高新区垃圾中转站动工建设。

7

交通

便民

加快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东华大桥、胜利大桥、礼东大桥等区域重要路桥建设,完善轻轨站场配套和重点交叉路口红绿灯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出行。

8

社区

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完成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现30%行政村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完成退休工人社区管理试点工作,年内建成首个区级退休工人活动之家。

9

公益

慈善

加快社会慈善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江海区首个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

10

安全

环境

加强社会治安硬件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新安装一批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治安视频卡口。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区内菜牛定点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