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2-02-08 09:58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江海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之一



——2009年3月4日在江门市江海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门市江海区区长 梁许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攻坚克难、催人奋进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区开发,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关注和改善民生,妥善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全面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坚决落实各项保增长政策,努力化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量递增、增长较快、效益提高的势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5.06%增幅居全市第二。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69亿元,增长17.1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减收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达到2.82亿元,增长19.4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8亿元,增长39.88%,增幅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27.27亿元,增长16.02%。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3.83∶69.25∶26.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4.98%。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加快产业培育,推进“四大百亿工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实现工业总产值243.03亿元,增长17.41%,电子信息、机电、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增长22.67%,其中机电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47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共43家,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民营科技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11%。积极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在省证监会备案企业1家,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1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区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先进城区,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1个,组织实施产学研项目4个、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2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30件和307件。

——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招商引资责任制,突出产业招商和大项目招商,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引入了世界500强艾默生网络能源和西铁城项目,辖区世界500强工业企业达到3家。成功举办2008年江海区经贸洽谈会暨重点项目庆典活动,新引入外资1000万美元、民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正在洽谈世界500强项目2个。外商直接投资1.17亿美元,增长11.46%。增资扩产成效明显,新批外资增资项目24宗,合同投资额6780万美元。成功盘活中裕工业园地块,引进超亿元民资项目。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出口总额9.74亿美元,增长25.58%。民营经济继续加速发展,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0.17%,利用民资10.65亿元,增长53.18%。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以中心区特别是核心区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大力实施中心区规划,完成江海区发展战略规划与核心区概念性设计,加快轻轨站场、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主干道等交通设施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心区商业氛围不断增强,中环商业广场全面开业,利生二手汽车市场、鹿茵酒店即将动工建设,完成府东、府西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房地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商品房投资增长达55.69%,东华天鹅湾、天骄半岛已正式发售,翠湖湾建设进展顺利,海逸华庭和海逸酒店即将动工建设。行政小区配套不断完善,检察、财经、建设综合服务大楼已投入使用。特色餐饮业快速发展,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4.61%,成功举办江海区生态旅游暨美食节,丰泽园酒家、山海天酒家开张营业,礼乐第一城渔村二期建设进展顺利。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成立区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及协调办公室,按照“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要求,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破解征地难题,全面完成信义玻璃项目征地填土工作,加快高新区5、6、7、14、24、25号地开发。艾默生网络能源一期、赫克力士二期、健威家具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长优化工二期即将完工,上富电子、江晟高压电机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广珠轻轨江门支线江海段工程进展顺利,江珠高速礼乐出口已开通,东海路至南环路延伸线工程礼东段已完成、礼西段正在施工。积极做好礼东大桥重建工程、东华大桥、胜利大桥和胜利南路建设前期工作。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财政对“三农”的投入9153万元,增长21.75%。镇级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街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39%,全部街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2000万元,外海街道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元。积极开展“千企扶千村”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883人,培训后就业率为87.13%。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农村路网和农村生活环境,完成村庄规划编制11个,城市防洪工程一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头电排站竣工启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置专项补贴、水产救灾复产贷款贴息等惠农支农政策资金132.66万元。积极参加市农业博览会,培育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顺利完成村级换届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坚持科学和集约发展,注重节能和环保,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32.72%和4.07%,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91%。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违法违规用地整改工作,加强闲置土地清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积极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推进江海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文昌沙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关停水泥企业1家。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内河涌的治理。城市进一步绿化、美化和净化,新建排污管道1785米,道路绿化面积37431平方米。加强城市管理,正式启用江海数字城管平台。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继续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年财政对民生的支出增长23.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2元,增长12.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12元,增长12.37%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区新增就业岗位6312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31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10元。超额完成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均养老金提高到892元,失业保险金提高到536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标准档和提高档的报销年封顶线分别提高到3万元和4万元,人口覆盖率达99.4%,区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被评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力以赴做好省教育强区创建工作,礼乐街道创建为省教育强街。理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健全疾病防控体系,提高城乡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水平。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创建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率为95.3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3个百分点。体育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新增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个,舞蹈作品《思乡面》获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金奖。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全区各级应急预案,组织各行业开展应急演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明显提升。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开展“大接访”活动,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信访问题,奥运维稳特别防护期保持稳定。努力化解城信社金融风险,积极推进城信社退出市场工作,妥善解决了农民征地款存款等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应对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和“黑格比”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全区累计捐款433万元。成立高新区公安派出所,建立治安视频监控中心,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全区刑事发案数下降11.6%,破案率上升16.4%。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新增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5个。完成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公安消防“三基”工程建设,成功扑灭“1.16”白水带森林火灾,全区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继续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打假、打私、打传、“查无”等专项工作,礼乐腊味行业专项整治成效明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军民更加团结。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老龄、双拥、新闻出版、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

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继续坚持区长约见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制度,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各类意见129件次,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完成行政执法职权核准界定公告工作,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完善财政管理、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监管制度,出台《江海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江门市江海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完成江海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区三级联网监察。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重大挑战面前,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市直部门、驻我区军警官兵、上级驻我区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乡亲朋友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乡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和冲击下,加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尚待解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我们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保增长的难度增大;中心区开发步伐还不够快,服务业比重偏低,城市功能配套不够完善;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辨证分析形势,当前既是经济调整期,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坚定发展信心,充分估量困难和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危中寻机,转危为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赢取发展的主动权,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区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机遇,按照“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区开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突出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江海,争当重点发展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8%和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扩大内需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江海区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资和消费,确保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09年全区安排45项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额超20亿元。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专责领导、专责部门、专责人员,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和督查,推进项目动工建设。加快信义玻璃、艾默生网络能源二期、上富电子项目动工建设,推动长优化工二期、江晟高压电机等项目的上马投产。力促礼东大桥重建工程、东华大桥、江睦路二期等项目动工,加快东海路至南环路延伸线、麻园路B段、城市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广珠轻轨江门支线江海段建设,启动胜利南路征地拆迁,做好胜利大桥前期建设工作。

开拓消费和出口市场。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逐步完善促进就业、工资正常增长、支农惠农等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农村消费市场,落实“家电下乡”等消费政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中环商业广场的集聚效应,规划建设麻园路商业街,培育中心区商业批发零售市场。发展特色饮食业,壮大江海路饮食街、礼乐田园风光饮食带和外海河海鲜特色饮食街。利用白水带风景区等资源,积极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稳定外贸出口市场,鼓励企业开拓拉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外贸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出口订单。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扩大一般贸易出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狠抓招商和载体建设。围绕优势产业,结合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山海合作,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深入开展“留商、招商、惠商”活动。加大现代服务业引进力度,鼓励大型国际贸易企业在辖区设立研发机构、服务中心和地区总部。加快在谈世界500强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积极跟进礼乐动漫产业基地洽谈工作,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质量效益高、节能环保的优质项目,进一步增加项目储备。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提高招商引资效益。坚持集约节约用地,转变载体开发模式,完成区、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加大建设用地储备力度,提高载体建设水平。加强与高新区互动合作,全力支持高新区二次创业和高新区分区规划修编,高标准高水平开发核心园区。扎实推进江海机电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做好高新区5、6、7、14、24号地征地开发工作,抓好4平方公里绿色光源产业基地核心园区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保障。盘活闲置厂房,加快闲置土地清理,推进“城中厂”搬迁改造。

二、坚持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落实“三促进一保持”各项措施,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推进“四大百亿”工程建设,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化工、机电三大优势产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精细化工发展,改造提升机电产业。发挥高新区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金属制品、汽车零配件、玻璃、家具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做好科技创新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实施科技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8家。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技术公共平台建设,推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协助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基地,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力争新增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2个。

扶持企业提质发展。强化服务意识,落实各级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提质发展。财政投入1000万元重点扶持高增长、有品牌、有市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发展。加大技改资金投入,为企业争取各项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增加对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服务,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创立品牌、创新技术、改革体制和规范管理。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创建省首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地区,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全力支持科恒、量子高科等企业上市。

三、坚持中心带动与完善配套相结合,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的城市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宜业宜居江海。

突出中心区开发。实施江海区发展战略规划与核心区概念性设计,全力以赴抓好中心区特别是核心区开发,加快城市新区发展,力争3年成型、5年见效。发挥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加快轻轨站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抓好府东、府西小区开发,加快鹿茵酒店、江海演艺中心、利生二手汽车市场等项目建设,推进东华天鹅湾、天骄半岛、翠湖湾的开发,加快酒店、房地产、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动外海、礼乐两翼发展。做好港澳码头生产性服务配套区规划建设,加快连海北路综合开发,建设绿色光源专业市场,力促海逸华庭和海逸酒店、中岸物流二期动工建设。做好沿南环路生活配套区规划建设,加快协和医院建设。以工业南拓为契机,规划建设仓储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等农村体制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激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整合农村自留用地资源,探索集中连片土地开发,促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住宅向公寓集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村庄规划修编,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大力抓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启动内河涌整治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绿色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基地,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镇级经济发展,力争外海街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礼乐街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5000万元。

优化城乡人居环境。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双千节能行动”。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加快省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江海污水处理厂、文昌沙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南新区垃圾中转站、礼乐武东腊味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建设。严把环保准入关,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偷排漏排行为,对环保重点企业实施挂牌督办。优化人居环境,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公共环卫服务社会化,抓好生态示范村、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继续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四、坚持改善民生与促进公平相结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继续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财政预算拟安排1.34亿元用于民生投入,同口径增长23.3%,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和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继续实施“千企扶千村”工程,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健全创业支持服务体系,扶持广大劳动者创业。做好人才引进服务工作,落实人才引进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标准档和提高档的报销年封顶线分别提高到5万元和6万元,率先实现人口覆盖率100%。关注困难群众,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保救济工作,完善五保供养机制,做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报工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支持慈善会、义工联等社会组织开展帮扶助困活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依法维护外来工、残疾人、妇女和儿童权益。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创建教育强区,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按要求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工作。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镇级医院升级工作,加强农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开展省、市卫生街道创建活动。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支援汶川灾区重建。完善优抚政策,广泛开展双拥共建和国防教育,加强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推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老龄、新闻出版、人防、档案、地方志等事业发展。

五、坚持社会管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江海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倡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继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大应急基础建设投入,增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失业预警和劳动关系动态监控,完善欠薪支付保障金制度,建立企业欠薪应急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狠抓社会维稳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切实解决因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积极防范和化解城信社金融风险,全面完成城信社退出市场工作,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完善全区视频监控网络,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平安和谐社区创建任务。巩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力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控制一般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抓好森林防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三防”等安全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不懈抓好打假、打私、打传、“查无”等专项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配合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创新、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美德和风尚。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更多具有江海特色的侨乡历史文化品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加快社区文化站、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扎实开展体育进社区活动,推进文体小广场建设,支持群众体育组织发展。

六、坚持改革创新与狠抓落实相结合,增强政府科学发展能力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

推进体制改革创新。认真学习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要意义,用足用活先行先试领域的配套政策措施,主动与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接,努力在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上先行先试,积极寻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和新举措。主动配合市做好市辖区管理权限的调整,继续深化公安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市区一体化发展。积极实施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配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审批。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联系并向其通报工作,支持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坚持区长定期约见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制度,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村(居)自治。加强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执法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加强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落实增值税转型等税收政策,提高依法治税水平。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努力建设责任政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立机关作风暗查制度,深入开展与企业和困难群众“同心携手、共渡难关”活动。坚持勤俭办事,坚决压缩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做到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机关出国(境)经费、办公经费预算“零增长”。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全力以赴抓落实。政府工作目标既定,关键是抓落实。要健全抓落实的机制措施,完善街道和部门实绩考评奖惩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任、人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创新抓落实的举措,强化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突出工作重点,细化目标任务,明确目标进度,落实专责领导、专职人员抓落实。创造抓落实的氛围,精简会议,压缩文件,为抓落实腾出时间和精力。大力解决抓落实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解决重大问题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置。加大抓落实的督查督办力度,强化考核目标现场督查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督促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抓落实的执行力

各位代表!2009年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面对挑战,我们要沉着应对;面对机遇,我们要紧抓不放。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当重点发展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