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2-02-08 09:48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200738日在江门市江海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区长 冯立坚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7.85%;工业总产值84.99亿元,增长26.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672万元,增长23.15%;外商直接投资6631万美元,增长30.81%;外贸出口总额4.81亿美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5亿元,增长14.28%;固定资产投资9.45亿元,增长23.74%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国民经济提速增效。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创多年新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6.74 %,增幅比GDP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7.3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重调整为7.761.430.9。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区民营工业总产值33.7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9.72 %,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同比增长10.1%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重点项目跟踪责任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外商直接投资和利用民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引入外资1000万美元、民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额15.8亿元。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积极参加市摩托车工业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洽谈会,成功举办江海区经贸洽谈会暨重点项目庆典活动。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凌志一期、荣信二期、时尚五金一期等项目已建成投产。载体建设稳步推进,高新区“园中园”和江海机电产业基地建设有新进展,头、北工业基地配套不断完善,全区新建厂房面积48万平方米。

产业培育有新突破。坚持工业立区主战略,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6亿元,同比增长26.02%。电子信息、机电、化工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产值分别增长35.46%32.91%19.1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7家,其中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33.91%,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84%。创建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个,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8家,3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专利授权量211项。第三产业有新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商品房投资同比增长32.97%,商贸流通、旅游、饮食服务业等稳步发展。

——道路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城市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区域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加强以交通、水利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江海路改造和金瓯西路二期工程全面完成,东海路接南环路延伸线、麻园路等工程稳步推进,启动了礼东大桥和连海北路综合开发等项目。江珠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珠三角城际轻轨江门支线江海段工程全面动工。城市防洪工程通过省立项审批。

绿色江海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节约发展,狠抓节能降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重视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把好项目环保准入关,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配合做好文昌沙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工程和江海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礼乐新民腊味加工区污水处理达标验收。积极培育省绿色社区,创建市级生态示范村3个,长优实业有限公司列入省“十一五”期间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完成辖区道路沥青改造工程和路灯改造工程,城市环境得到优化。推进城市管理属地化,抓好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镇级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街道经济快速发展。建立和实施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导向的街道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试行办法,增强街道发展的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街道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57%25.24%28.64%。外海街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万元,被评为江门十大活力镇(街)。

农村“三化”进程加快。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扶持村级发展以自建厂房为主的物业出租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3亿元,增长15.1%。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行业协会,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创建农业类省级名牌产品1个,入选中国质量500强企业1家。贯彻落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田保护区改造,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成功抗击“派比安”强台风,全力组织抗灾复产工作。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加强村务管理,设立农村廉政监督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民心工程建设取得突破。关注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11.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1%。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全区净增就业岗位389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累计培训2478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8.62%。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超额完成社保扩面征缴任务,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净增长9.61%,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600。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救济金200多万元。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完成台风全倒户的家园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有效解决登记在册城镇双特困户住房和外海街道侨房遗留问题。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举办了江海区2006年慈善公益万人行等系列慈善活动。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城乡基本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6.5%,我区被省认定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设立街道卫生监督工作站2个,创建市卫生村3个。实施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积极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建立全国特奥活动示范社区。

和谐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现代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了外海中学等一批市文明单位、村(社区)。配合市开展侨乡书香节活动、“文化服务百镇千村行”活动,组织江海八景评选,做好侨乡旅游节工作,举办了各类广场文艺演出,推进10个文体小广场建设,江南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建成使用,北街道北湾社区被评为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文艺创作取得新成绩,我区选送的粤曲表演唱节目《换菜篮》获得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银奖。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创建教育强区,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投入296万元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2396名农村学生。调整优化学校布局,银泉小学落成启用,礼乐东南小学与礼乐中心小学的合并工作基本完成,启动外海中心小学新校区建设,外海中学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银泉小学被评为市一级学校。继续提高教师待遇,建立中小学教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理顺市高新区计划生育管理,我区在江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评中名列全市第一。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5‰,计划生育率为93.94%。重视人才工作,兑现引进和稳定人才政策。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档案工作取得新进步,创建省档案综合管理特级单位3个。审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老龄、双拥、新闻出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应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和谐

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落实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信访督查员制度和领导包案制,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等维稳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年信访量下降24%。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化解了中裕集团公司停产问题、江珠高速公路征地拆迁问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化解城信社金融风险,东宁工业城资产盘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开展劳动执法检查,运用监察、调解、仲裁等形式有效化解劳资纠纷。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完成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任务。

社会秩序保持安全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粤鹰2”、“禁毒人民战争”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平安社区”、“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加快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刑事发案数下降,其中抢劫案下降12.8%、抢夺案下降14%、入屋盗窃案下降34.8%。加大对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三防”的投入,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和机构,充实工作队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打假、打私、打传和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一步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成效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坚持和完善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区长约见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制度,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充分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各类意见167件次。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制定实施《江门市江海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取得新成绩,江海政务信息网在江门政府公众网站建设考评中获第一名。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出台《江门市江海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深入开展行风评议以及“回头看”活动,部门和行业风气继续好转。加大政府考核目标的督查督办力度,坚持每季度现场督查和每月重点项目督查制度,完成政府年度考核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市直部门、驻我区军警官兵、上级驻我区各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乡亲朋友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乡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主要是:产业规模较小,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保护等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07年工作安排


2007年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区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工业立区、科教兴区、交通拉动、商贸推动、富民强区”五大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城市发展,努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江海。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战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广东中小型电机产业基地发展,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继续推动以建滔、荣信、诺华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金羚、江晟、大冶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业,以长优、谦信、科恒为龙头的化工制造业等三大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引进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努力建设现代制造业中心。扶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金属制品等优势行业发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培育年产值超十亿元企业1家,新增超亿元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贯彻落实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孵化器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积极创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加快标准化建设,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力争新增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2个。大力组织企业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8家。加强行业组织的建设,新增行业协会2家。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经济实力。紧紧抓住全国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今年政府考核目标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责任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积极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推动房地产项目建设,提高房地产业的品位和档次。继续促进外海沿江食街、江海路北食街、礼乐田园风光饮食带等项目发展,打响区域特色饮食品牌。加快传统服务业升级,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加快筹划汽车、水产、灯饰等专业市场建设,努力培育发展连锁经营和信息服务业,推进总部经济和特色街经济发展。

加强环保节能降耗,实现持续协调发展。实施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战略,落实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排放目标责任制,狠抓节能降耗工作。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突出抓好化工、机械等行业节能、节水和技术改造。做好长优实业有限公司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加强建筑墙体材料革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抓好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防治,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配合推进文昌沙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和江海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礼乐武东腊味污水处理厂建设,切实治理污染源。

全力推进载体建设,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适应国家土地政策调整,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严把征地“三条红线”,依法依规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扩大增量,加大投资强度,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继续加强与市高新区的“区区互动”,加快高新区“园中园”建设,全力开发江海机电产业基地。坚持招商选资,突出“亩产效益”和“环保效益”,严把项目投资产业方向、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关,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产业招商和大项目招商,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拓展以商引商、中介引商等引资渠道,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发挥大项目拉动作用,加快外资1000万美元、民资1000万元以上在建及签约工业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大项目配套服务,继续跟踪玻璃、钟表等重点洽谈项目,力争取得新成效。重视第三产业招商,大力推进第三产业项目策划、招商和建设。坚持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实现“双源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完善区域功能配套,全力推动城市新区发展

推进交通网络建设,构筑城市新区框架。加快城市道路、桥梁、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海路至南环路延伸线、礼东大桥建设,完成麻园路A段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路网。抓紧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完善城市水网、电网、路灯安装等市政配套工程。做好“南连”文章,配合胜利大桥、胜利南路动工建设,启动东华大桥建设,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南新区与市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继续配合珠三角城际轻轨江门支线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出口与市区连接线的配套道路工程,逐步拉开和扩大城市框架,加快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

加快中心城区开发,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实施中心城区规划,推进中心城区开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江海新城区中心。加快连海北路综合开发,策划和推进胜利南路综合开发,做好项目的包装、推介和建设。促进中心城区房地产业发展,力争启动半岛华庭、府东小区等大型房产项目。加快推进中环广场、汽车文化广场、星级酒店、协和医院等第三产业项目建设,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盘活和整合商业用地资源,抓好主要交通枢纽周边地块详细规划的实施,加快高速公路出入口、轻轨站周边地块开发建设。扎实推进五邑路、江海路、东海路沿线开发,规划建设一批商贸服务、文化体育、饮食娱乐项目,逐步配套完善城市功能。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优化人居生活环境。进一步落实城市管理职责,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江海地理信息平台,启动“数字城管”工程,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抓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快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做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配合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江海加强社区建设,抓好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解决治安、环境卫生等突出问题,促进社会管理和谐有序。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

整合优化属地资源,推动镇级经济发展。适应市区在地统计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完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和街道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制度,调动街道发展属地经济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和扩大税源,加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管理,实现应征尽收,保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快增长。加快属地资源整合盘活和优化,大力发展街道特色经济,促进属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外海街道要加强与高新区互动合作,按照“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模式,加快经济社会管理的融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礼乐街道要全力推进江海机电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壮大机电、化工等优势产业。江南、头、北街道要结合地缘优势,加快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推进农村“三化”进程。坚持“综合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五大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工程的投入,加快农业土地开发资金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加强村庄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信息化,逐步改善农村生产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品牌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整合村级集体土地,引导、鼓励和支持村级发展以自建厂房为主的物业出租业,不断提高村级集体收入水平。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投入800多万元进一步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去年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基础上,今年9月起免收学生课本费。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村卫生站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口覆盖率要达到97%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80元,全年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000元。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村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尚。继续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务公开和村务管理。健全农村股份合作制,加强镇村债务管理,继续完善村改居工作。

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注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重点增加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方面支出,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落实扶持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推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落实最低工资保障线,努力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工资偏低问题。加大劳动监察执法检查力度,积极化解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加大扶贫助困力度,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完成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任务,精心组织慈善公益万人行活动。全面实施安康工程,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推进平安江海建设,确保社会安全稳定。继续强化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机制,集中整治群众关注的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复杂地区,大力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社区治安网络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和禁毒斗争,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建设平安和谐社区。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畅通信访工作渠道,积极预防和化解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确保群众合理的信访诉求得到有效解决。继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化解城信社金融风险。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行业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加大社会公共安全投入,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三防、食品药品安全、打假、打私、打传等工作常抓不懈。加快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各种应急救援方案,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优先发展教育,积极创建教育强区。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行均衡教育。建成外海中心小学新校区,完成外海街道申报广东省教育强街工作,加快礼乐街道创建教育强街。继续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实施“招才引智”工程,继续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培养和引进各类适用人才、高素质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配合文化名市建设,发展文化产业,营造积极向上的侨乡特色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文化。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社会抚养费征缴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双拥、优抚工作水平,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加大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老龄、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力度,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五、加快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职能。坚持区长定期约见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制度,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健全有关制度和程序,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扩大基层民主,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执法职权核准界定公告工作,开展行政执法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广泛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积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扎实推进政府OA系统建设和应用,提高政务运行效率。进一步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实施推诿、搁置追究制。健全民意诉求机制,继续提高政府服务热线“12345”的工作效率,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配置行政资源,创新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注重调查研究,加强督查督办,强化效能监察,确保各项工作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加快公共财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强化财政监管,逐步建立规范运作、评价科学、成本节约的公共财政体系。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型政府。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公信度,建设廉洁型政府。全面实施《公务员法》,以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做到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人民信任的政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实现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