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户籍人口19.47万人,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3.85万人,占比19%;户籍未成年人4.37万人,占比22%。在迈进老龄化社会的同时,江海区又彰显着别样的年轻与活力,可以说,既有“鹤发”又有“童颜”。如何做好这两个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是江海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命题。
摸底排查更精准
在江南街道独居老人陈伯的家里,网格员正在认真询问老人的生活物资需求,提醒老人注意防寒保暖和居家安全,一旁的网格员仔细检查着平安通、烟感器、适老化扶手等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和使用。2025年元旦、春节前,区民政局按照“不失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组织业务骨干、双百社工、儿童主任和网格员等多方力量,通过敲门行动、社区微信群、网络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对辖区内744名独居、残疾等特殊困难老人和331名困境儿童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摸排,为他们送上节日慰问,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安全无虞、节日欢乐祥和。
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政策落实更到位
“我们刚迁来几日,社区干部和社工就上门了解小林的情况,第二个月我们就顺利领到了补贴,家庭负担没那么重了……”小林(化名)是一名重病儿童,需要定期接受治疗,如今小林家庭每月都能够领取到生活补贴,还有社工姐姐定期巡访进行照护指导。
发现困难群众,是政策落实的第一步。为了让辖区每一位符合补贴领取条件的群众都知道、了解政策,江海区民政局联动教育、公安户政、医保等部门建立起月沟通机制,每月定期进行信息筛查,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进行主动上门走访和政策告知,实现及时发现、主动靠前、务实保障。截至2025年1月,辖区新增高龄老人763人,困境儿童73人,对比2023年新增发放福利补贴26.8万元,政策知晓度和普及率大大提高。
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告知
关爱服务更贴心
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建档率100%、适老化改造超额完成、全面落实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近年来,多项“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密集落地,体现了江海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牢的决心。在“六一”儿童节、重阳节、敬老月期间,江海区还组织开展关爱慰问、非遗传承、联欢晚会、微心愿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细致周到的服务,让“一老一小”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情。
2025年“一人一福包”活动 举办敬老月系列活动
“这里伙食很好,我们住得很安乐!”居住在外海街道晋逸养老服务中心的陈婆婆开心地说道。江海区在做好养老机构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还关心着老年人的营养健康,去年以来,指导辖区内养老机构全力打造适老化膳食保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一蛋一奶”加餐服务,以均衡的搭配,满足老年人每日所需的营养。
老人在机构食堂享用午餐
社会力量更给力
中医问诊、眼科检查、义剪义卖、健身舞蹈……多个养老服务场景在桥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不断上新。近年来,江海区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对接天辅安中医馆、侨邑口腔、爱尔眼科、国大药房等公益服务力量,在需求相对旺盛的村(社区)大力推行居家社区养老示范项目。项目推行以来,已开展相关活动33场,服务超2000人次,覆盖超7个村(社区),受到长者欢迎。
社会力量助力养老服务
此外,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就餐需求,江海区还发动31家餐饮企业打造“邻里餐桌”服务点,老年人可以在服务点享受到用餐优惠或专属套餐,老年助餐服务更加便利可及。截至目前,累计受惠人群近1.2万人次。
而在儿童福利领域方面,江海区已累计联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慈缘慈善基金会等18家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筹集物资约20万元用于未成年人救助帮扶和关爱活动。2025年,江海区还将积极对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汇丰公益基金会,积极推动惠童筑梦空间建设,为流动儿童提供阅读、游戏和儿童关爱活动等服务。
“一小”是朝阳,“一老”是夕阳。江海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持用“朝夕幸福”传递民生温度,在新征程上绘就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