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海区,到邻里食堂“约饭”,成为近日不少老人追赶的“新潮流”。今年重阳节前后,外海街道邻里食堂以及礼乐街道威东村、英南村、跨龙村、武东村、向东村、新兴村6间邻里食堂助餐点相继投入运营,公公婆婆们有了自己的“饭搭子”。
10月24日,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指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
“小食堂”兜底“大民生”。自2019年江海区在礼乐街道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食堂试点建设以来,长者食堂建设工作已经走过近3年的探索期,长者食堂受到老年人及其子女家属的广泛欢迎。今年,江海区民政局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建立“1+N”(中央厨房+助餐点)配餐服务模式,推动长者食堂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
构建“1+N”服务网 就近便利有宽度
10月27日,跨龙村邻里食堂正式揭牌,村子里悄然热闹了起来。记者循着声音走进邻里食堂,屋内宽敞明亮,设备齐全,明黄青绿色调搭配,既温馨又舒适,领到热腾腾饭菜的公公婆婆们激动地欢呼起来。
一端“热乎饭”背后,是江海区大兴调查研究的结果。为摸清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江海区依托礼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承接机构和双百社工分别开展需求调研工作。各社工采用综合文献调查法、实地走访与观察、结构式调查及半结构式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需求调研,建立数据台账,全面掌握礼乐街道老年群体在医疗、养老、康复、护理、托养等方面的需求。
“礼乐街道户籍人口6.4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4万人,占总人口的21.9%,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居家的空巢、高龄老人“吃饭难”问题也显现出来,特别是农村单身、独居的老人一日三餐只能将就、凑合,生活质量不高。”江门乐翔社工区剑匀表示。
早在2019年起,礼乐街道已经开始运营长者饭堂,为周边很多老人解决用餐问题。在此基础上,江海区以居家养老服务站为枢纽型中心,由双百社工、网格员、村干部熟悉村居的基层人员参与,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探索构建“中心厨房+配餐点”的助餐服务体系,扩大助餐服务半径、提高助餐服务受益面。
与此同时,江海区综合考虑老年人居住或活动集中度及步行通达等条件,按照15分钟生活圈,科学选择布点位置,确保长者饭堂方便可及。“我家就在附近,走五分钟就可以到这里,非常方便。”跨龙村村民梁婆婆说。在这里就餐后,长者们还可以到饭堂外的河边走走,欣赏“一河两岸”的风景。
创新多主体参与方式 凝聚合力有速度
“今天我花了5块钱就可以吃一顿午餐,三菜一汤,还有米饭,便宜又丰富。”今年75岁的李婆婆告诉记者。
为啥这么便宜?江海区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家庭和个人等共同推进“大配餐”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实际的配餐服务体系。
在起步更早的威东村,长者饭堂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该村按照“村内自筹+慈善会支持”的模式,老年人仅需花费5元就可以吃上一顿美味的营养餐。针对行动不便的长者,村内网格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民生“食”事。
国资企业的加入,也成为“1+N”配餐服务的特点。2022年9月,礼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重新确定运营实施单位,引入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园有限公司,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单一购买服务方式,创新打造“国资企业+养老机构+社工”新型合作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无论在专业服务、地域、文化资源上还是与服务对象关系建立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极大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开展专业服务。”礼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冯杏桃介绍。
一方面,工业园公司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调配,负责项目的品牌建设、资金监管、运营监管,并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另一方面,民恩机构负责长者饭堂的运营管理,包括食材的购买、烹饪、派餐等。天健社工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运营管理,包括日常站点管理、专业社工服务及品牌服务的运营管理。
创新养老服务个性化 便民惠老有温度
如今,不止礼乐街道,长者饭堂配餐服务逐渐在江海区各街道铺开,创新性、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不断提档升级。
“叶阿姨,这是今天的午餐,您趁热吃……”每周二,饿了么外卖小哥李爽穿过小巷,爬上四楼,将热乎乎的午餐送到老人手中。
今年3月,江南街道充分发挥辖区启动党建引领“新”连心暖流送餐项目,发动辖区10家两新党组织、爱心企业认捐了服务对象为期一年的送餐服务费用,并成立“送餐”慈善基金,由饿了么骑手为江南辖区6名低保、特困、重度残疾对象提供送餐服务。
同时,作为“平安通”项目的试点区域,江南街道通过搭建市级线上平安通智慧服务平台、区级线下平安通智慧服务中心以及整合属地的政府和社会服务资源,实现线上服务链接与线下服务供给有机融合,为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提供全天候、医疗急救、主动关怀、关爱巡访等服务。自2015年9月开始运营,“平安通”项目已累计服务全区4800多名的兜底困难群体。
幸福不止于吃得好、住得好,更应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长者食堂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吃饭问题,每天上午,老人们早早地就聚集在食堂,一起打牌、娱乐、拉家常,解决了老人们独自居住孤单的问题。
在今年10月19日揭牌运营的外海街道邻里食堂,用餐后的长者还可以搭乘电梯到二楼的“外海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享受更加全面的养老服务。该站点使用面积约780平方米,设置全托室、日托室、阅读室、书画室、理疗室、康复室等6个功能场室,可以提供日间照料、康复保健、休闲娱乐等服务,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现如今,“有事就找党群服务中心,没事就去养老服务站”已逐渐成为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
“有了长者饭堂后,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对村委的工作给予更大支持,群众工作更容易做了。”外海街道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卫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