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江海动态 > 政务动态

企业家出招!江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如何发展?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25-03-02 15:46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刚刚过去的

2月最后一个工作日

江海区邀请智能机器人企业负责人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调研

  当天,在江海区委主要领导的带队下,近30位来智能机器人企业、学校机构、行业协会代表走进江门市机器人智造港,并参观近年来江海区在安全应急产业招商引资成果。随后在龙溪湖阅读中心,围绕“共创智能新时代”的主题,政企面对面,为江海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江海有何底气?

  开年以来,江门市多次召开智能机器人产业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工作任务,并多次深入江海区蓝点触控、同川科技、南大机器人等机器人企业开展产业调研。

  之所以选择江海调研,是因为江海具有实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快速集聚发展的潜力。目前,江海区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涵盖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组件、中游本体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应用场景与服务等重点领域。

  特别是产业链上游,江海区企业在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多个重点产业环节具备优势:

  在伺服电机和微电机方面,德昌电机在微电机和集成电机系统的设计、研发及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蒙德电气在伺服驱动器研发、制造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减速器领域,同川科技谐波减速器突破海外技术封锁,成为国内头部企业和国产替代标杆,振达机械产品能满足不同产业和应用场景需求,是行业内知名的减速器产业供应商之一;

同川科技生产车间。南方+记者 董有逸 摄

同川科技生产车间。南方+记者 董有逸 摄

深圳市同川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谐波减速器突破海外技术封锁,成为国内头部企业和国产替代标杆。南方+记者 董有逸 摄

深圳市同川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谐波减速器突破海外技术封锁,成为国内头部企业和国产替代标杆。南方+记者 董有逸 摄

  传感器领域里,蓝点触控是全球力觉感知技术领跑者,其自主研发的六维力传感器和关节扭矩传感器动态精度达0.1N,响应速度毫秒级,打破了海外垄断,是国内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代表企业,恒敏智控在传感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拥有多项首创的传感器产品,是行业内的技术领先者之一。

图片

蓝点触控(江门)车间。江门日报 龚静 摄

图片

蓝点触控(江门)研发生产的机器人自动打磨抛光工作站。

  在机器人产业下游的应用场景与服务领域,江海区同样有由重庆迪马工业投资的江门迪邑机器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项目。目前,智能机器人成为迪马工业的六大产品线之一,已从特种机器人产品向产业、商业机器人产品升级。除了消防灭火机器人以外,迪马还研发出新能源果园植保机器人、商用无水清洁机器人等。未来,将有更多迪马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将在江海区生产制造,解决多个行业场景问题。

  企业的初步集聚,是江海区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基础,也是江海区布局新产业的底气。

  ——面对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江海要如何把握?

  近年来,国家将智能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2月,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均强调,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江门提出要立足特色优势,加快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成群成势,建设创新能力强的机器人特色产业集聚区。

  对此,江海区迅速成立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计划出台智能机器人产业扶持若干措施,打造“一核多园”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推动1所本地高校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专业,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布局。

  其中,“一核多园”以江门市机器人智造港为核心园区,工业邻里中心、迪邑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为重点园区,建设超千亩机器人产业基地。

  作为核心园区,江门市机器人智造港项目总投资超5亿元,占地45亩,总建筑面积超12万平方米,由六栋建筑组成,包含研发展示区、生产测试区、综合服务配套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孵化器、研发办公楼、智慧工厂、展示中心以及人才公寓等。重点围绕核心零部件研发、本体制造、应用场景创新及上下游生态链,打造珠江西岸智能机器人制造和创新应用基地。

  园区作为江门市首个集聚式机器人产业培育重点园区,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带动全市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站在产业发展的新起点上,企业有哪些建议?

  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方能集思广益、有的放矢。

  企业介绍公司发展。

企业介绍公司发展。

  在座谈会开始之际,区委区政府率先抛出问题:“企业希望我们做什么?产业园区怎样才能发展好?目前企业最需要怎样的政策?引进好的机器人产业企业,江海还缺什么?希望你们提提建议。”

  企业家、行业协会代表、高校代表围桌而坐,畅所欲言。

  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关健泳表达了对江门市机器人智造港技术设施的认可,并提出建议以“杭州+深圳”的发展模式,发展机器人产业。

  “我们企业面临算力资源紧张的问题,希望政府可以打造智算中心,供企业共同使用,解决算力资源紧张的问题。”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强打开了话匣子。

  江门迪邑机器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何嘉裕则提出了企业在江海区发展的需求:“我们最新研发的果园植保机器人,实现了施肥、剪枝、采摘以及运输一体化,希望有机会对接江门本地的使用单位。目前我们也面临发展的困惑,我们是机器人产业最下游的应用领域,我们的很多供应商都在江门周边城市,我们希望这些供应商能一起引进江海区。”……

  政企面对面,共同谋发展。短短两个小时里,企业家直指“痛点”“难点”,对政府敞开心扉提建议。行业协会更是就产业发展基金、智能机器人孵化基地、产业联盟、行业招商、人才培养以及学术研讨等提出建议。

  江海区发改部门、科技部门、经促部门、企服中心则仔细记录企业家们的需求,后续将梳理一一答复。

  预计今年4月,江海区将出台智能机器人产业扶持若干措施,江门市机器人智造港也将正式运营。届时,兼顾企业需求、吸纳企业智慧的扶持办法与产业园区,必将更加有效促进产业成长,助推智能机器人产业成群成势。

智能机器人产业

在江门江海未来可期

感兴趣的企业

一定要趁早行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