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江海动态 > 政务动态

打造产城人融合高地 描绘美丽江海新图景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2-10-10 16:40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如今,说起居住、商业氛围和社区人流量,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金瓯路所在的府西板块频频进入人们视线。作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城区的主干道,全长约5.8公里的金瓯路,两旁高楼林立,接下来会被打造成江海版“长安街”,这里聚集超14个小区、2个大型商场、1间医院和3所学校,是安家、投资的“人气王”。

  而十年前,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对外的形象仍是以工业基地为主,客商来此并没有很多休闲娱乐的选择,江门人心中也有“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套房”的想法。

  十年间,经历了3600多个日夜的奋斗,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书写了一段段蝶变故事,打造出人人点赞的城央绿廊、儿童公园、江海云道等“网红”打卡地;孕育出远近闻名的“国字号”特色村英南村、经济强村直冲村,以及凭借高颜值出圈的“彩虹村”……这里正逐渐成为产城人融合的高地,以生花妙笔勾勒出美丽江海的新图景。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典范,已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活力之城。彭伟宗 摄

  城市蝶变

  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典范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十年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坚持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抓好城市规划建设,通过织密交通路网、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社区公共服务配套,高规格建设江海门户,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典范,实现了城市蝶变。

  A 交通联运开启一城繁华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行军”。纵横捭阖的交通路网,是撑起城市焕新版图的“骨架”。

  摊开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地图,路网交织,联通八方。十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围绕“黄金内湾”,加速构建“十纵十横”“公、铁、水”交通联运网络,一条条轴线将城市有效串联,开启城市繁华面貌。

  放眼江海,江中高速、广佛江珠高速路网交会于区内,广中江高速北延线贯穿全区;片区坐拥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港口——江门高新港,辐射珠西、粤西地区的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冉冉升起;港澳码头、城轨江门东站,距离中江高速出入口仅600米,紧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五邑路扩建工程,串联起城轨江门东站、江海广场等地标建筑;通过胜利大桥、蓬江大桥、东华大桥,片区居民可快速到达蓬江区等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铺就经济、民生发展“快车道”。

△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港口——江门高新港位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

  其中,城市“大动脉”金瓯路景观大道连接四方,折射出这座城市发展的时间轴:2015年底,高新火炬大厦落成使用;2019年,江门高新区金融中心揭牌成立;2021年7月,江海万达广场正式开业;2021年11月,“两中心一基地”落户至此。未来,更多奇迹将在这里诞生。

  作为城乡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江海区住建局工作多年的钟健强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从一条路开始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已经迈开了高标准建设产城人融合示范区的步伐。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正在大力推进的安全应急产业也是如此,为推动发展“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该区投资71.9亿元,分四期畅通园区交通“动脉”。目前,新港路已建成,起于南山路,终于景观东路,未来园区还将建设配套道路33条,推动园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同时,会港大道左幅(道路南侧)路面施工也正在快速推进,力争在今年11月底左幅道路可以达到通车条件;金瓯路西延线工程也提上日程,将连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与新会区,改善礼乐中部片区长期作为“交通孤岛”的局面。

  “随着产业的集聚,交通路网的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能力水平的提升,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壮美蓝图,将在这里成为生动现实。”钟健强表示。

  B 产业集聚带动一城跨越

  以产促城,产城并进。

  十年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以约占全市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近13%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产业集聚带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年里,直线上升的企业数量直观地展现其跨越式发展——450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相继落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超100家。德昌电机、优美科等全球领先企业和百年跨国企业相继在这里动工投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5%,高新技术产值占比是全市水平的1.8倍,入选广东省制造业发展优秀县(市、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多家企业挺身而出助力抗疫,凭借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为国家抗疫作出了贡献,获国务院发文点赞。这正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工业底蕴深厚、制造业实力强大的一个缩影。如今,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紧抓机遇,发出了产业进阶的“最强音”。

  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奋力打造“千亿产值园区”,争当全市工业立市的重要引擎,瞄准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吸引了巴斯夫、三菱重工、优美科等在内的大批世界500强企业。

  当前,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将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作为全区“头号工程”,坚持以“落地江海、立足江门、依托湾区、辐射港澳、服务全国”为目标,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打造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

  经过十余年不断努力,江门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55位,产业已成为该区一张靓丽名片。

  C 地标新景扮靓一城风光

  “我喜欢这条绿道,在这里我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到这里‘打卡’健身。”今年国庆假期,李阿姨几乎每天都到下沙公园跳广场舞,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伙计”随着音乐声翩翩起舞,在一片绿色中放松身心。而她口中的绿道,正是万里碧道省级试点项目、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城央绿廊。

  2018年起,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立下“军令状”,提出利用3年时间,把城央绿廊从江门船厂延伸至港澳码头,沿江门河、西江边建设总长20公里,纵深约1公里,集休闲运动、工业遗存、总部经济及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河滨休闲景观带。

  2019年,一项项节点工程全面铺开,釜山人行天桥(二期)、江海云道、儿童公园、江门河南岸道路等10多个项目同时推进。2020年,江门大桥沿岸绿化、油湾片区升级改造等节点工程全面启动。2021年,下沙公园一期工程、文昌沙公园建成开放,下沙人行天桥正式开通,城央绿廊真正让老城区实现了华丽转身。

  今年年底,城央绿廊将再添新景——油湾公园。该公园位于江门河南岸,东起北街大桥,西至江门大桥,长约1.3公里,占地面积约7公顷。公园内将建设无界艺术(东广场)、无界服务(谷广场)以及无界自然(西广场)三大区域。公园周边将新建道路、学校、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整体实现城市更新。

  在城市更新中,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焕发出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的“新气象”,在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龙溪湖阅读中心、龙溪湖时尚运动中心、江门演艺中心等建筑和设施启用的同时,也诞生了一批地标新景,扮靓了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一城风光,动感、时尚、科技、人文等标签激发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无限可能。

  居住自豪、来者依恋、知者向往。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江海人,还是奔涌而来的创业者,都将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

  D 基层善治折射一城变迁

  傍晚时分,走进江南街道下沙公园,阳光和煦,清风微拂,状如“玉如意”的下沙人行天桥横跨江门河两岸,市民在其中散步、慢跑,享受着悠闲的时光,形成一幅宜居宜游的美丽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围绕社区这个城市最小、最活跃的“细胞”,持续就基层治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目前社区工作环境、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在仁美社区工作了21年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日红是“小社区”大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她说:“那时候,下沙公园还未建成,那里还是一片破败的棚户区,每逢下雨天或者台风天,坑坑洼洼的路面积水横流。”

  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围绕群众需求,努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面子”“里子”实现“大变身”。在吴日红看来,仁美社区最大的改变就是面貌的焕然一新,道路坑洼、下水道堵塞、楼宇渗水等“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合理规划停车位,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改善;近百栋旧楼成功加装电梯,还装上了管道燃气,居民彻底告别“扛罐上楼”的日子。

  “社区的改变让住在这里的居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社区里的点滴变化让吴日红感到自豪。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也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根据市委部署,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辖区各级“书记工程”深入推进。原本到了退休年龄的吴日红选择继续留在社区,担任专职网格员,做群众最“盼”事,解群众最“难”事。她说:“自从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形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同时,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物业服务”试点工作中目前遇到的物业费收支不平衡、资金缺口大、业委会工作交接等问题,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以新南里小区引入工业园物业公司提供基础物业服务为项目试点,打造全市首个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为老旧小区提供基础物业服务的样板,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基层善治,居民幸福感持续增强。社区是城市发展的窗口,折射出城市的变迁,也烙下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鲜明印记。

  乡村振兴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中共江门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对最近一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获得95.98分,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等次优秀。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乡村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自2018年起,江海区连续四年蝉联全市乡村振兴考核第一名。不仅如此,江海区连续三年代表全市参与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其中2018年助力江门市在粤西片区位列第一、2019年在粤西片区位列第一,2020年在粤西片区位列第二。2021年,江海区被评为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目前该区正努力在全市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

  十年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结合自身实际,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发力,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乡村美丽、农民富足、产业兴旺的发展新面貌。

  A 乡村美

  走进礼乐街道英南村,可以看到党建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村民议事厅等场所,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从小在村里长大的谭其新介绍,十年前的英南村,环境卫生并没有那么好,还曾被人贴上“脏乱差”的标签。

  “现在,英南村的环境越来越靓,民风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感也不断提高。”谭其新说起英南村的变化时,连连夸赞,“自从英南村推行党员责任岗、村民积分制、村民议事协商制度等后,村中的大小事务分工细致,卫生、治安等各方面都有人管,大家一条心谋发展”。

  “2011年3月,我开始担任英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晃眼间,今年已经是第11个年头。”英南村党总支书记胡日强回忆道。在英南村任职11年,胡日强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致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他的带领下,英南村党总支致力用好党员所长,全面推行党员责任岗制度,推动无职党员成为基层治理中一支重要生力军。村“两委”干部个个干劲十足,“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巷道硬底化、垃圾分类等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近年来,英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该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英南村的美丽嬗变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个缩影。

  十年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治违”“四好农村路建设”“厕所革命”等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开展城乡全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城乡保洁覆盖面、垃圾有效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同时,提前完成“厕所革命”,新建、升级改造公厕62座,实现了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公共厕所,卫生户厕普及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均已达到100%。

  如今,乡村美已经成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一个标签。未来,该区将持续写好“治理”这篇文章,持续擦亮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两个“国字号”招牌,推广“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英南村的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奏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音。

  B 村民富

  晶莹闪烁的霓虹、香气四溢的美食、热闹的广场……国庆假期,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外海街道麻三村,村民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夜间生活。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村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造福村民上的付出和努力。

  麻三村是一个位于市郊的农村,北靠白水带风景名胜区、南邻江海区行政中心,麻园路、五邑路、金星路纵横贯穿全村。在这里,商业、工业繁荣,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在这里,走出了大冶摩托、宝士制冷等年产值超10亿元的重点工业企业,吸引了众多港资、侨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村民李伯说:“村里经济发展好了,每年都有几千元分红,我退休了每个月都有几百元的补助,自己还能收一点租,生活挺好的。”

  据介绍,麻三工业园现有23家企业,商铺有220间约5.5万平方米,其他商业类商场约7.7万平方米。该村厂房租金收入从2012年的2000多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4000多万元。去年,村民年分红达7500元,是十年前的8倍。

  说起近十年来村里的变化,村党总支书记邬连旺如数家珍,新增了灯光篮球场、农家书屋等场所,改变了原先村里缺少文化活动场所的“窘况”。同时,麻三村还将旧厂房、闲置地,变成了商场、广场等项目。

  展望今后的工作,邬连旺说,麻三村要牢牢把握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经济发展机遇,做到经济发展与幸福乡村建设两手抓,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

  目前,麻三工业园、南山工业园A区、联星村工业园等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稳步推进。接下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将继续把村级工业园改造、旧村改造、旧城改造作为“主战场”,进一步向“三旧”要创新发展空间、生态文明空间、优质生活空间,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让村民生活好起来、富起来。

  C 产业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振兴路上,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依托其独特优势,以生态农业为切入点,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美丽经济”,实现产业兴旺。

  十年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发展葡萄、桃花、火龙果等特色产业,千方百计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村民就业、增收。如今,葡萄节、桃花文化节已经办起来了,“农家乐”也开起来了……

  种下葡萄藤,产出致富果。面对疫情带来的葡萄销量受阻问题,江海区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主动购买,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形式转发宣传,带动葡萄销售。街道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等走进直播间,为葡萄作宣传,为果农代言,将葡萄销往全国各地。

  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持续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打造集休闲、娱乐、美食、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十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把荷香生态园、都市农业生态公园、乡村绿廊、礼东主灌河生态防护林等热门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高标准建设都市农业生态发展区,建设城市“后花园”。依托礼乐水道原有自然景观,该区高标准建设白鹭公园、龙舟公园、蒲苇水岸观光带和林荫栈道,建设水碧岸美的“碧道”与“绿道”,让乡村亮眼夺目、持续发展。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外海街道直冲村挖掘村内优势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革命事迹红色文化墙等文化阵地,获评江门市“美丽侨村”;礼乐街道英南村立足本土,建成了七彩南堡、党建文化公园、农家书屋等一批“网红打卡点”;江南街道横坑经济社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五彩斑斓的“彩虹村”,形成了特色的致富之路。

  如今,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正迈开现代化步伐,引入更多新业态精品项目进入都市农业生态发展区,一体协同推动美丽城乡迭代升级,共融发展,绘好美丽江海新图景。

文/图 李雨溪 陈婵 邱昱(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