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江海动态 > 政务动态

江海区顺利通过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结项评估 推动基层治理向3.0模式迈进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22-08-10 12:29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近日,民政部正式发布《关于确认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结项评估结果的通知》,确认51个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顺利完成各项实验任务。江海区“榜上”有名,是广东省唯一通过该项评估的县(区)。

  从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到2020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从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英南村这一治理工作“领头羊”到入选江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第一批示范项目的江翠社区……四年来,江海区通过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管理服务平台,发挥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扎根乡村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新成果,基层治理实现了从1.0模式到2.0模式的新跨越。

  目前,江门正在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站在时代新起点,江海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落地落实,以科技赋能网格化管理,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向3.0模式迈进。

  坚持党建引领

  织密治理“一张网”

  “1.0模式从管理转型到治理,强调激发社会活力;2.0模式着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探索,实现城乡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者有效结合。3.0模式将开启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江海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推动基层治理迈向3.0模式关键在党。

  最近,江海区新南小区“红”出圈。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党史文化走廊,让这里充满了“红”的色彩;走街串巷的网格员、主动作为的党员、热情服务的志愿者,让这里充满了“家”的温度。建立小区党支部两年来,新南小区实现了小区自治,改变了“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新南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实践是江海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成果的缩影。该小区通过探索推行“先建立小区党组织,再在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组建业主委员会”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模式,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带动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小区面貌明显改善,自治能力全面提升。

  目前,江海区基层治理3.0模式已现雏形。江海区正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区划分为190个网格,织密“治理一张网”。新南小区结合小区治理现状划分为2个网格,选优配强专职、兼职网格员,并划分出30个“最小单元”,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网格每个角落。

  近日,江海区采取“试点先行—总结推广—全面覆盖”步骤,在全区全面铺开小区党组织建设,完善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组织—楼栋党员联系户”的城市基层组织架构。目前,全区88个已交楼的住宅小区已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基层组织“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让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江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海区将落实省委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实施市委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提炼、推广好“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经验”,全面提升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效能,加强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组织互联互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创新共治机制

  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举办立法联系工作培训班、成立105名立法联系专家“智囊团”……今年以来,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全面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大局,把立法“大门”开到群众“家门口”。

  “人大工作要有效履行法定职权,充分发挥民意表达、协同共治的平台和功能作用,推动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表示,江海区将高标准推进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让立法的触角逐渐延伸至最基层,形成基层治理的“向心力”。

  今年,一场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意见征求座谈会在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的村民议事厅召开,葡萄和腊味行业的代表、水产养殖户代表、人大代表以及立法意见收集员、村居法律顾问等集中在一起,积极为国家立法献策,将基层声音传至全国立法机关。

  “遇事多商量,于民更有益。”对此,英南村党总支书记胡日强深有感触。英南村创新共治机制,已经把“有事共商量”作为持续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键举措加以推进,成立了由“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组织代表、乡贤等多元主体组成的村民议事会,并建设村民议事厅。专业社工定期收集村民、党员代表等意见,并向村“两委”反映,有效拓宽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近年来,英南村多次“出圈”,并于去年底,被确定为民政部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未来,该村将创新探索村民议事会和网格化管理结合,推动支部50名党员担任网格员。

  网格员将利用“553”(五必知五必访三必到)工作法,在榕树头议事区等地点,把收集的网格事件与村民共同商议,通过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具体议案;落地则利用党员责任岗,以最快速度将事情解决,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英南村的探索实践为全区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经验。”江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海区将持续推动党员责任岗、村民议事会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区各村(社区)落地实施,不断增强自治效能。

  科技赋能

  推动智慧网格全覆盖

  “3.0模式更强调智慧治理、社会协同、共建共享。”江海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如今,江海区把“两中心一基地”和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作为全区“头号工程”向纵深推进,未来将推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让居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智慧治理、数据惠民的成果。

  在江海区外海街道综合指挥平台,一个以街道地图为背景的超大LED屏幕十分醒目,实时传送着辖区内环境卫生、道路治理等情况。外海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LED屏幕是终端,网格员可以通过“粤平安”App,随时将网格事件上传,实现数据信息实时互联互通。

  在“粤平安”App运行过程中,奔走在大街小巷的网格员起到关键作用。外海街道将77个网格,按照21个工业园区网格、56个村(社区)网格分级分类管理,形成群众“点单”、网格“派单”、部门“接单”的网格事件闭环管理。

  基层治理不仅需要“踏破铁鞋”的毅力,而且需要注入大数据信息澎湃动能,让网格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当前,江海区正加快研发网格员单兵智能装备“综合网格信息服务仪”。在疫情防控期间,专职网格员在辖区内走访巡查时,使用该单兵装备对来(返)江人员信息进行排查录入,只要将居民身份证放在其底部的感应区,马上就能获悉健康码的查验结果。

  此外,江海区还以社会协同推进共建共治。近日,外海街道与江海区党群服务中心急救志愿服务队、江海区退役军人侨都星火志愿服务队开展结对合作,将志愿者力量、专业救援队、新业态从业人员等新鲜力量下沉到网格一线,就地转为专业网格员,提升网格的平战结合、应急处突能力。

  江海区还以开展“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全省试点建设为契机,整合条块数据资源,推进建设“一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通办”的智慧网格管理平台。该区以外海街道为试点,在全省率先研发推行“诉求预约+外送服务”和“人才库”项目,并在“粤省事”平台上线。市民办理信访事项如同“点外卖”般方便,还可选择“专家上门”,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网”解决。

  江海区还把特困人员、低保户、低保边缘家庭、困境儿童、高龄老人等5类特殊人群合计4997人、1份政策指南、7项服务工作逐步融入“粤平安”网格事项管理,推行“智慧救助”及特殊群体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借助网格员力量开展特殊群体巡访、核查等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如今,随着网格智治的推进,“党员干部与群众问题一起想、事业一起干”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江海区政府、百姓正在同向发力,继续向基层治理3.0模式迈进。(陈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