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江海动态 > 政务动态

江海区将着力做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 只争朝夕促发展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21-11-18 15:29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见习记者 陈婵

  江海区作为江门东大门,是全市对接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前沿阵地和对接广深核心都市圈的桥头堡,更是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热土。如何进一步扩大现有的优势,谋划更高质量的发展?近日,市委书记陈岸明到江海区调研,为江海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1月12日,高新区(江海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号召全区上下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拼搏姿态,坚定不移推进“五大行动计划”,全力以赴落实“六大工程”。接下来,全区各部门将立足“侨都”所需,聚焦乡村振兴、制造强区等方面,着力做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大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对华侨华人的法律服务能力等重点工作,以只争朝夕促发展的紧迫感,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擦亮英南村“国字号”品牌

  乡村振兴,英南村是江海区其中一个样本。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社区治理,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品牌、亮点工程。英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该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如何擦亮英南村“国字号”品牌?

  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金林焱表示,未来,江海区将进一步统筹发挥英南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作用,加大力度支持英南村农村社区治理制度创新,总结提炼英南村先进的经验做法,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市委党校教育实践点,为全市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英南样板”。

  接下来,区委组织部还将不断深化党员责任岗制度,推广深化村级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制度,完善村民积分管理制度等,推动乡村社区治理迈上新台阶。其中,完善村民积分管理制度方面,将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或信息化系统管理,并尝试将积分与儿童公园门票兑换、“两馆一中心”名额预约等服务资源挂钩,推动全区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擦亮英南村“国字号”品牌,产业振兴也是“重头戏”。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梁永光表示,将不断优化英南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生态园的建设,联合省农科院、市农科所搭建产业平台发展,为英南村的发展添砖加瓦。

  建设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

  工业立区、制造强区是江海区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市委书记陈岸明在江海区调研时鼓励相关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联合大湾区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大健康领域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同时,发挥好龙头企业作用,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江门。

  持续做好暖企安商,通过延链补链,加强产业集聚,实施好工业兴区行动计划是江海区落实有关工作的具体举措。

  区经济促进局局长黄伟雄表示,江海区将用好用足政策,做好企业扶持工作,引导麦克韦尔等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及内资转外资等工作;做好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对接;抓牢抓实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争取打造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社会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区科技局局长黎翔表示,未来将继续向更多的重点企业推介市、区两级的科技政策、人才政策,加快建立起江门公司的市级乃至省级的研发机构、工程中心,不断提升重点项目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核心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优质的产业吸引优质的人才,优质的人才助推产业发展。江海区正全力推动应急管理学院落地,该学院的落地定将为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区教育局局长欧晖博表示,江海区将协助应急管理学院工作专班的组建,制定工作方案,整合各部门力量,共同推进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前期工作,根据学院设置流程,配合做好学校建设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积极推动应急管理学院落地。

  未来,江海区将加快建设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及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构建“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布局。

  区发展改革局局长熊伟光表示,为全力推动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江海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广东省应急物资保障基地暨粤港澳大湾区物资储备区域库”,抓紧对接应急产业龙头企业和智慧应急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未来,该基地将实现储备、调度、交易和展示四大功能,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物资保障需求。

  切实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

  江海区作为江门东大门,是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热土。

  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落户江海,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诉求也不断增多。如何强化法院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联动,努力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已经成为江海区的必答题。

  区法院代理院长曹富荣表示,该院将立足“侨都”所需,发挥法院所长,用好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沟通渠道,争取“知识产权法官工作站”等更多更优的平台落户江海区,并且积极争取江门市知识产权案件的集中管辖权落户江海区法院,提升涉外诉讼服务质效,全方位助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离不开多部门的联动和配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戚金龙表示:“我区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将继续健全知识产权运营和服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强化‘两法衔接’工作,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共同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快保护、严保护工作格局,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质量。

  面对涉外涉侨法律诉求的不断增长,区法院将突出“法”与“侨”的融合,探索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机制,强化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诉调对接”及涉侨纠纷的诉源治理,进一步释放涉侨纠纷“三级联动”化解机制的效能,为海外华侨华人在高新区投资兴业提供坚实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做好侨务信访工作同样重要。为此,区法院将深入推进“粤平安”群众信访诉求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服务应用运行,推动基层综治中心与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深度融合,以工人工资督察队等创新方式,不断丰富和做实“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努力在提升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取得新成效,打造华侨华人法律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