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江海动态 > 政务动态

擦亮“国字号”招牌、“严”督民生工作、“合”推经济“转正”回升……江海区人大工作亮点纷呈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21-03-08 18:02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2020年,一封长达7000字的立法“意见书”从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寄往全国人大常委会。江海区启用广东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后,一线声音坐上“直通车”,为反餐饮浪费国家立法带去广东基层视角。

  擦亮“国字号”招牌、“严”督民生工作、“合”推经济“转正”回升……翻开江海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的履职日志,一系列创新特色工作、品牌工程跃然纸上,亮点纷呈。

  过去一年,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年完成12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求工作,呈报了153条意见建议;建成15个代表联络站,在全市率先实现每10名代表就有1个联络站的目标;各联络站开展活动102场,收集275条意见,全部得到较好解决;组织开展代表视察140人次,圆满督办完成全区十大民生实事,有力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江门日报记者/李雨溪 通讯员/曾梓欣

  全省唯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子江海区

  “曾经遥不可及的立法,如今就在身边,基层声音‘直通’最高国家立法机关。”作为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首批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年逾六旬的何树榕感慨万千。

  去年7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江海区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法治江海建设。按照建设“四个点”、打造“四个典范”、实现“三度两化”要求,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加强人财物保障,扎实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立法联系点运行4个多月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邀请省人大常委会前来作民法典宣讲报告,在我省乃至全国开创了由省部级领导“送法”下基层立法联系点、服务到立法“最前线”的先河;完成12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求工作,呈报153条意见建议,7条被采纳。

  去年9月,一场围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专项立法建议征集活动在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的牵头下展开。上门收集、社区论坛、座谈会等3种形式的线下意见征集活动与线上征集活动同步进行,听民意、聚民智的触角伸进社区、居民家中。9月15日,一份集合民情民智的立法调研报告提交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详细披露餐饮浪费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防浪费措施上的不足,并提出了八大类26条具体的立法建议,让最基层的声音得到及时反映,取得良好的法治、社会效果。

  接下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还将结合侨乡优势,在成熟社区、协会、涉侨单位等增加联络单位和信息采集单位,把更多、更真实、更全面的意见反馈给最高立法机关,组建固定专业的立法联系员、信息员队伍,完善配套机制。

  此外,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还在法治政府监督工作中出实招、求长效,抓重点、促落实。在区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下,区政府制定了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的规定,有力促进政府决策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

  主动担当助推高质量发展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就是人大工作的发力点、切入点。”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表示,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中心,主动担当,服务大局,全力助推江海区高质量发展。

  在疫情防控期间中,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区人大和人大代表坚决服从疫情防控要求;常委会领导班子带头坚守岗位,主动联系和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常委会机关抽调12名干部下沉社区联防联控;积极动员人大代表参与疫情防控350人次,发动企业界人大代表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募集人民币30多万元及医用口罩、消毒水等一批防疫物资,以实际行动汇聚人大力量。

  提升人大监督的刚性力量。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摈弃“二线”思想和情面心理,迎难而上,理直气壮履职,动真碰硬监督,持续跟踪督办。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区人大常委会针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询问,要求有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对垃圾分类工作专题调研,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持续跟进监督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前,麻园河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龙溪湖成了市民休闲旅游的打卡点。

  “合”推经济“转正”回升。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计划、审计、预决算执行等报告,围绕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对人才强区、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重大工业项目落地等工作进行监督和调研;积极配合开展暖企行动,及时掌握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千方百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推动“六稳”“六保”政策落地见效。据统计,江海区经济从去年第三季度由负转正,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排名全市前列。

  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更符合民需、更贴近民意,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强化民生实事督办,出台了《关于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满意度测评办法》《关于推进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监督周活动。目前,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均已圆满完成。此外,区人大常委会还对养老工作、学前教育、推进医联体建设、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等工作开展专项监督,组织代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实地检查,认真办理涉及民生的代表建议,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切实让改革发展更有“温度”,让惠民便民更有“厚度”。

  与此同时,随着履职平台的搭建、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彰显,江海区代表工作呈现新活力。积极为代表与选民之间搭建“连心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实现每10名代表就有1个联络站的目标,江南街道更搭建起全市首个“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代表联络站+代表联民议事岗”的三合一联络平台。积极创新代表联系活动方式。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在西江外滩搭建帐篷,摆起“地摊”接待群众,定期召开“榕树下的议事会”,采取线上“云接待”和线下服务,进一步密切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

  “代表建议成果的转化,带来一件件实事的推进,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代表履职更有成就感。”这是江海区人大代表对代表身份的认同,对区人大常委会服务的肯定,对区委、区政府所有部门建议办理工作的期待。区十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江海区共收到代表建议40件(含闭会期间2件),已全部督办完毕,办复率为100%,代表满意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