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江海动态 > 政务动态

整顿工作通过验收,村内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乌纱村成功摘掉软弱涣散村“帽子”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19-12-30 10:06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昨日一大早,礼乐街道乌纱村的男女老少就开始忙碌起来,兄嫂们下厨张罗午饭,打扫卫生,村“两委”班子干部们忙着布置会场。一切准备就绪后,450多名出嫁女在村口被迎回,村中心公园里早已布好舞台、坐席,下午3时左右,“出嫁女回娘家”传统文化习俗活动开始。

     “今年,村子迎来脱胎换骨的大变化,我们有底气邀请出嫁女回门,回来看看家乡发展新面貌。”乌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福旺说,如今村里活动丰富,周六还举行了庆元旦环湖彩跑嘉年华活动,整个周末都是热热闹闹的,这已是多年未见的情景。

       由于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且有个别村干部涉嫌违纪违法,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村子陷入无序发展,2018年乌纱村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象。一年间,乌纱村顶着软弱涣散这顶“帽子”艰难前行,努力变身,如今村内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本月初,该村整顿工作顺利通过区委组织部检查组的验收,成功摘掉软弱涣散村“帽子”。


△乌纱村举行“出嫁女回娘家”传统文化习俗活动,大家看到家乡发展新面貌非常高兴。张叶青 摄

△乌纱村中心公园。李雨溪 摄    


       昔日

       班子不团结 党员没有归属感


       前几年,乌纱村修起一栋新公寓楼,本是为造福本村村民,却因流程不规范、“两委”班子成员违纪违法等原因一度停工、烂尾,交楼时间严重拖延。久而久之,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决,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村子不和谐,信访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村里的大会上常常是没说几句就吵起来了,集体生活陷入瘫痪。”曾福旺回忆道。

       党员们也是怨声载道。曾淑芬是一名普通党员,在她的印象里,前几年,村党支部极少开展活动或者组织学习,甚至几个月也见不着一面,干部们怕麻烦,党员群众也不积极,村里死气沉沉的。“其实心里是憋着一口气的,明明是党员,在村里却完全没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这背后是村“两委”班子的不作为,虽位于礼乐街道的中心地段,乌纱村集体经济发展略显滞缓,“三资”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建设项目不按规定进行组织交易或公开招标,整顿前的乌纱村一番“软、散、乱”的景象。

    

      当前

      组织有力量 乡村面貌蝶变


      为扭转班子软、支部散的状态,让乌纱村干部群众有信心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牵头召开区委会议、书记办公会,研究整顿工作,先后4次到乌纱村给村党组织“把脉”“出招”。第一步就是借力全区“第一书记”工程,派出“空降兵”主持村里的工作。随后是以人民为中心,抓好乌纱村环境整治,提升村民获得感和信任感,让村子重新“活”起来。


       第一书记“空降”

       党总支变身“战斗堡垒”


       由于乌纱村曾出现不正之风,江海区委组织部特地选派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张小铮担任第一书记,上来就大刀阔斧开展工作。

       初到乌纱村的一个月里,张小铮挨家挨户走访,与“两委”干部谈心,找准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病根”。“乌纱村的问题不在于财物,而在于人。”张小铮发现,前任“两委”班子违法乱纪不作为,乌纱村发展近乎停滞,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才是症结。找准症结,张小铮一边帮助村委抓组织建设,配强班子,一边抓制度落实,督促“两委”班子提升工作水平。

       去年,在江海区委组织部和礼乐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乌纱村党支部调整升格为党总支,并把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胡锦明补选为副主任,大胆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曾惠兰选举为党总支副书记。“曾惠兰虽然只有29岁,但她一毕业就进村当了村官,对村里工作了如指掌,胡锦明人缘好,还有干劲,能干成事,村民需要这样的干部。”张小铮说。

       年轻的班子也没让群众失望,曾惠兰当了副书记后负责村里党建、妇联、团委、社工组织、文书等多项工作,常常“5+2”“白加黑”奔走。胡锦明利用自己的好人缘搞活村里的气氛,组织了几次龙舟赛,有一次是“夫妻档”赛艇大赛,村民踊跃参加、围观,村里又难得热闹了起来。

     “支部强不强,村子两个样。”曾福旺作为新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想起曾经吵吵闹闹的党员大会就十分头疼。党组织生活必须规范,“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必须重新严格落实。曾福旺带领“两委”班子与张小铮一起坚持把组织生活规范起来。“最初也常碰壁,从晚上9点开会到凌晨1点,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在不断坚持下,情况不断好转,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基本全员参加,矛盾和成见少了,关于村子未来的讨论多了。”曾福旺说。主题党日、教育学习活动,村委会重大事项向党总支请示与报告等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党员们的话语权提高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回来了,“两委”干部们独当一面,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党总支变身“战斗堡垒”。

       过去的一年里,在张小铮的坚持推动下,乌纱村还做到了所有集体资产的处置、土地的发包全部经民主议事程序决定,村组各项工程建设均按照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小型项目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报街道办备案,村务财务公开透明。

       村里的公寓楼项目也在这一年中重启了,张小铮与村干部们分头行动,帮村里协调规划、供电、供水部门,解决建设手续问题,又为解决配电房施工问题多方奔走,艰苦谈判,公寓楼项目终被盘活,14套公寓楼纷纷售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两委”班子的信任。

    

    “三清三拆三整治”

      村民有了获得感


       近期,礼乐街道微电影《蝶变》获得“金杜鹃”全国微电影大赛优秀影片奖,影片中胡阿姨、成哥夫妻与驻村张书记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斗智斗勇”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乌纱村里的真人真事。

      《蝶变》在乌纱村实地取景,张小铮更是本色出演张书记,他认为,“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是乌纱村软弱涣散整顿的关键,而现实中,乌纱村的故事远比微电影中讲述的更加生动感人。

       现在来到乌纱村,干净整洁的中心公园引人入胜,有亭台绿树,有河道环绕,中心池塘两侧时花盛放,三两只野鸭嬉戏其中,环村绿道已有了模样……一年前的乌纱村还是个杂乱无章、违建遍地、脏乱差的“问题村(居)”,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乌纱村拆除危房旧房、废旧猪栏茅房1320平方米,拆除违建厂房600平方米。

       据乌纱村委会副主任胡锦明回忆,“三清三拆三整治”初期,村干部们埋头干活,做了整整几个星期的清理工作,反复清理村民房前屋后杂草、垃圾、卫生死角,效果却不明显,当天清完的又在第二天被堆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频繁被通报批评。

      “‘三清三拆三整治’,要同步进行,‘两委’干部要强起来,更要以人民为中心,让村民有获得感。”彭章瑞在调研中为乌纱村支了招,村干部们找到了方向。胡锦明说:“策略变了,清一处、拆一处,我们就整理一处,或者改建成小公园,或者铺上草皮,种上乔木,围上篱笆,村民看到变化,就不再乱堆乱放了。”

       拆除违建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除了在集体大会上向党员、村民代表通报整治计划,描绘未来蓝图,村干部们积极联系港澳同胞支持工作,把旧房危房拆除后空置的土地无偿提供给集体建公园、种绿化,“两委”干部们也分头上门劝导村民们自行拆除违建。有些老房子裂了缝,有些违建房把村里围得水泄不通,车子都开不进去,村干部们就这样抓住要害,逐个击破,成功拆除大部分违建。

       村民的意识在村里一处处小景的变化中改变着,很快村民中有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不能挡着村里的发展。”“别人的房都拆了,我也不能搞特殊。”胡锦明回忆,有位村民曾多次到村委会哭诉,希望不要拆她家的房子,村干部一度认为,工作可能推进不下去了,只能从周边下手,做好整治。偶然的一天,干部们发现这户村民已经默默搬离,主动让出地方给村委,这样的转变让干部们很有成就感。后来,这位村民表示,不想因自己一户阻挡全村环境的整治,街坊邻里知道了也会产生意见。

       文化公园、篮球场升级改造、村路巷道硬底化、环境保洁长效机制等一系列工程项目让村内外环境得到彻底改观,村民纷纷拍手叫好。去年年中,村委会收回了村中心的“大众塘”,规划打造一个中心公园,并计划继续推动清拆工作,建设乌纱村环村路,村民们答应得很痛快,许多村民主动要求先拆自家的……

       一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乌纱村最大的变化是村民的气顺了、心齐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等着早日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从而实现从软弱涣散到坚强团结的华丽转变。

       昨日,特地从香港赶回来的出嫁女区群英感慨家乡的蜕变,一路边走边拍。走进中心公园,她告诉记者:“乌纱村已经不是我记忆里的乌纱村了,我们现在站的这块地,我小时候这里就是一块荒地,杂草丛生,现在变得这么漂亮,有湖有凉亭,太令人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