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江海动态 > 政务动态

顺天里144号红色教育基地揭牌 赵氏后人回乡缅怀祖辈革命史迹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19-11-11 09:00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李雨溪 通讯员/华莹) 11月8日,在江海区江南街道顺天里144号这一百年老宅内,赵家人的后代欢聚一堂。这里原是乡贤赵廷献、赵廷谦、赵廷耀的故居,当天,作为中共四邑地委驻地旧址、中共五邑地委驻地旧址、中共新会县委驻地旧址正式揭牌,赵氏后辈们不远千里从海南等地赶到,缅怀祖辈革命史迹,见证这一红色教育基地落成。

       百年革命,薪火相传。关于顺天里144号还有许多故事。据了解,江海区顺天里144号原是赵氏故居,房屋面积约140平方米,距今已有百年历史,1927年中共四邑地委书记叶季壮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叶季壮在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四邑、五邑地委、新会县委书记,先后担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八路军总后勤部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叶季壮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贸易部部长,兼对外贸易部部长,在后勤、外贸、援外等方面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我党我军卓越的“红管家”。

       1927年4月,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笼罩下,时任中共四邑地委书记的叶季壮,将中共四邑地委、新会县委机关转移到顺天里144号进行隐蔽,冒着被国民党反动派悬红通缉的危险,在这里继续领导新、开、台、恩、鹤5县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据赵氏后人卢智斌介绍,当年叶季壮受到反动派围追,正是赵家人将叶季壮藏到柴堆里才让他逃过一劫,得以继续开展革命斗争,而赵氏一族也在革命斗争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今年,江海区对顺天里144号革命遗址进行修旧如旧、精心布展,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的红色教育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红色教育基地主要分室外和室内两部分,室内部分主要介绍叶季壮斗争事迹及赵氏家族创办《四邑平报》的历程,基地内还设有仿真实景,原汁原味还原革命故事。

       室外部分为江南街道建联社区党建文化广场,广场面积约5000平方米,在原有建星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通过绿化、美化,增加红色元素,打造以党建文化为主题,集传播先进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居民群众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公园。广场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海英贤楷模展示区、“榕树下的讲堂”三部分组成。在江海英贤楷模展示区,展出了江海区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榕树下的讲堂”是江海区江南街道党校的户外课堂,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课外讲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普法、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