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口赋能新质生产力——江门高新港“AI+物流”重塑内河港发展范式
文章来源:江门高新发布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5-04-11 16:48 浏览数:-
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高新港正上演着传统港口转型的“智能蝶变”。这座西江之滨的内河枢纽,通过AI技术与物流场景的深度融合,不仅让有着30年龙门吊操作经验的“老司机”实现“一人控四机”的高效作业,更勾勒出智慧物流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
一、技术重构作业体系,解锁港口“无人化”新形态
走进高新港中控室,36块大屏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实时跳动,30公里外的龙门吊集群正随着操作员手中的游戏手柄精准舞动。AI智能操控系统承担了80%的常规作业,仅在50厘米的“微操”环节切换人工模式,将单箱人效提升3倍,人工作业环节压缩60%。智能闸口8秒自动验放、自动驾驶集卡24小时循迹运输、远控龙门吊与堆场系统无缝对接,全流程无人化作业让港区现场“人机比”降至1:20,传统码头的“人海战术”被彻底改写。
二、数据打通服务链条,构建港航“透明化”新生态
“港航AI助手小运”的上线,标志着港口服务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金羚电器关务总监李德林轻点手机,即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查询集装箱全流程动态,24小时在线的智能客服系统日均处理查询量提升400%。依托DeepSeek大模型,港口将泊位计划、装卸进度、物流轨迹等120余项数据要素集成贯通,企业从过去的“货物黑箱”变为实时掌握全链条信息的“智慧货主”,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35%,物流成本下降22%,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三、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开辟湾区“智慧港”新赛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实现AI全场景应用的内河港口,高新港的实践印证着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的重塑力量。这里不仅诞生了首个“零碳码头”示范项目,更构建起“AI调度+数字孪生+自动驾驶”的智慧物流体系,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200万吨的同时,作业安全事故率下降70%。其经验正加速向大湾区内河港群复制,推动形成“智能互联、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港口集群。
从“汗水经济”到“智慧引擎”,江门高新港的转型实践,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当AI技术深度融入港口血脉,改变的不仅是装卸方式,更是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价值链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种“AI+物流”的创新范式,正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湾区方案”,引领着智慧港口迈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