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已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核心力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市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智能制造领域展开战略布局。3月3日,市委书记陈岸明深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调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为这座工业重镇的“智变”之路锚定方向——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跨越,全力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这是一场抢占未来的主动仗。在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完成焊接、装配等工序,超算中心的算力支持让研发周期缩短30%。陈岸明书记走进车间,勉励企业“既要做传统赛道的领跑者,更要当智能转型的探路者”。这一要求,折射出江门对产业变革趋势的深刻洞察:当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无人化”“柔性化”迈进,唯有以智能化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产业链重构中掌握主动权。
这是一次传统产业的蝶变之旅。在健威家具集团,“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墙与全流程智能生产线交相辉映。从板材切割到成品包装,50余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效率提升40%。江门正以“链长制”思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人工智能+设计”“机器人+制造”,让家具、摩托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动能。数据显示,全市已有超300家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工业机器人密度年均增长25%。
这是一幅全域协同的壮美画卷。即将建成的江海区机器人产业园,聚焦安全应急、智能政法等领域,正吸引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侨梦苑”创新集聚区则依托侨乡资源,搭建起“人才+技术+资本”的创新创业生态。更令人振奋的是,江门正与深圳共建“研发+制造”协同创新走廊,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共享大湾区科创资源。这种“园区承载、链条延伸、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江门的“智变”之路启示我们: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当“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浪潮席卷而来,唯有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拥抱变革,才能让“江门制造”迈向“江门智造”,在全球产业链中镌刻更多“中国印记”。这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答题,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考卷,江门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精彩答卷。
文章来源:江门高新发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