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江门高新区,作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的核心A区,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江海区的高企存量突破700家,占江门市总量近四分之一,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江海区良好的创新氛围及土壤的共同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
江门市征极光兆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林福周,通过连续三年的高企认定,带领公司获得了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从深圳迁移到江海后,营收增长了6倍。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江海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征极光兆公司在高新创智城租用了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用于研发和办公,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和成长。
——孵化载体的建设与企业培育
江门高新区(深圳)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江门高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启迪之星(江门)众创空间执行总经理张月强积极推介江门高新区的投资及营商环境,对接深圳创新项目,推动项目落地和市场开拓。
江海区通过建立孵化载体,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企业孵化链条。目前,江海区已聚集各类孵化载体20家,在孵企业超过300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家。这些孵化载体不仅为企业提供物理空间,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对接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人才政策的激励与支持
江海区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为新设立的博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供建站补贴,为在江海区工作的博士和博士后提供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这些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涌入江海,2021年至2023年,江海科技人才从6826人增加到8732人。
南京大学有机化学博士谢志军选择在江海创业,成立了广东宸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生物酶创新研究。他的成功故事,是江海区人才政策激励效果的生动体现。江海区通过优化人才评价、奖励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江门高新区的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孵化载体、实施人才政策,江海区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江海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继续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江海高新发布,部分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