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投资江海 > 招商信息

【融通大湾区 同心向未来】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在江港澳三地同步举行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公众号(节选)  更新时间:2022-08-10 13:48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微信图片_20220805144835.png      


  湾区之心,珠江西岸,一座价值新城正在加速蝶变。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广东赋予的“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侨都”。近年来,江门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奋力构建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江门力量。

  眼前,深江铁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捷报频传,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脚下,江门区位优越、空间广阔、交通便捷、成本优廉等比较优势日益凸显,侨心、侨力、侨智进一步凝聚,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大招商”格局的工作部署,强化产业链招商,深化与港澳合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掀起新一轮全球招商热潮,8月6日,“融通大湾区同心向未来——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在江港澳三地同步举行,携手全球有志者,发现江门价值,共享湾区机遇。

  顺势而为,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江门发展的“黄金期”,就是现在。

交 通 融 

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于此

  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加快建设,江门与珠江东岸城市实现“1小时生活圈”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近年来,江门在交通短板上狠下功夫,持续开展“交通大会战”取得了明显实效:城市内部快速路网不断织密,江门大道川流不息,满载货物的大货车加速前行,将“江门制造”从珠江西岸源源不断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城市外部路网迅速拓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590公里,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0公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成为广东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交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大西南的枢纽门户,江门已经打通了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黄金大道”,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烈日下,“江门号”中老国际班列正加紧装载来自珠西粤西地区的电脑雕花机、瓷砖、家具等货品,准备从江门北站出发,驶向老挝万象。同样从这里始发的“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也蓄势待发,将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经波兰等国,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立足湾区,放眼世界,江门把握大势,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物流基地将加快形成。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江门市人民政府当天就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江门市与RCEP区域尤其是东盟地区的贸易投资合作。时隔数月,江门首趟中老国际货运班列、首趟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相继开通,满载着春天的希望向世界市场出发。

  随着两列国际货运班列进入常态化运行,江门已经成为联通大湾区与东盟、欧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对接国际市场的新节点。据统计,今年1—6月,江门市对欧盟、东盟进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2.8%、22.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6.3%,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15.8%。

  一张路网,链接全球优质资源,江门是枢纽。

   

全省新一轮布局最大产业集聚区

  西江之畔,储藏了一代人“甜蜜记忆”的江门甘蔗化工厂矗立在此,等待着活化再造,焕发国家工业遗产的勃勃生机。

  江门是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悠久的工业历史让江门建立了齐全的工业产品门类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也让江门深刻懂得工业始终是江门经济安身立命之本。

  新征程上,江门被寄予厚望,是广东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城市。重任在肩,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其中,江门重点推进八大产业集群,包括重点发展壮大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和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抢占千亿赛道,江门全面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以实施“链长制”为引领,重点发展硅能源、新能源电池、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等产业链,巩固提升摩托车、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金属制品等产业链,加快培育家电、轨道交通、船舶与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链。

  今年上半年,江门14条重点产业链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5.6%,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70.5%。剑指450亿元的建筑业,上半年实现了总产值同比增长17.6%,增速排名全省第四。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产业培育的母体,也是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江门拥有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江门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坚持产城深度融合,划分出北、东、南三大组团,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兼顾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其他优势特色产业。目前有3个先行启动区已完成选址布局,并采取边规划建设边招商的方式,成功引入一批亿元以上工业企业。

  一流园区,承载一流产业集群,江门有空间。

  微信图片_20220810.jpg

  △ 江门市产业招商地图首次亮相。


   

“放管服”改革一路领跑

  最近,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一期举行M1主厂房封顶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是江门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类产业项目。项目相关负责人说:“从签约到动工仅50天,M1主厂房从施工到封顶仅88天,彰显了江门速度。”

  项目建设持续提速,离不开优质服务的保驾护航。近年,江门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厚植亲商爱商营商沃土,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国首创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综合专区……江门多项“放管服”改革领跑全国。

  今年以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国内疫情、俄乌冲突“两大变量”,江门在非常时期使出了超常规手段:出台六大方面33项共148条稳增长措施,在落实国务院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配套措施的基础上,另外安排5.9亿元财政资金,加码推出本地增量政策“大礼包”,用“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减负担、增活力。从8月起,江门部署开展工业200强企业专班服务工作,从全市抽调精干力量160多人,分组深入企业走访调研3个月,了解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困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诉求随时提,响应马上通!”日前,江门市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先生在平台上登记了诉求,热线中心马上向相关负责方转办了事项,6分钟后,事项便办结完成。

  紧盯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江门坚持用心用情服务为中小微企业保好驾护好航。6月1日,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启用,为全市企业紧急反映诉求、快速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开辟绿色通道,构建起企业诉求7×24小时“即接即办”快速响应体系。运行以来,平台共受理企业诉求23大类3340宗,已办结3254宗,满意度达到98.9%。政府的贴心服务给予了市场主体更多信心,截至今年6月底,江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6.96万户,同比增长10.18%。

  一片真情,激活市场一池春水,江门有政策。


   

港澳合作再塑国际竞争力

  两年前,香港青年陈丽萍瞄准了大湾区的发展潜力,从香港来到江门成立了一家光伏研发公司。江港澳三地合作日益密切,陈丽萍就是受益者:“如今在江门生活,上高铁可以网络订票,去医院可以网络挂号,还可以参加社保医保,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江门侨资源丰富,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超过530万人,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5个港人就有1个祖籍江门,每5个澳门人就有2个祖籍江门。这是地缘相近也是人缘相亲,江港澳合作再塑国际竞争力,有着天然的优势。

  截至2021年底,江门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572家,先后引进了法国电力国际、英国BP、德国巴斯夫、瑞士ABB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亚太森博、维达纸业、李锦记、大长江摩托、优美科长信、鹤山雅图仕等一批知名外资企业在江门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0个,合同外资金额32.87亿元,增长22.09%;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2.4亿元,为江门发展注入新活力。

  迈入“十四五”,江门坚持服务港澳初心,推进“港澳融合”工程,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的深度广度。例如,加快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大广海湾特色平台建设,支持新会银湖湾滨海新区与港澳开展绿色经济合作;推进在江门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高标准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更多港澳居民来江门学习就业生活。

  同时,江门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入实施“侨都赋能”,着力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建设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赤坎古镇项目、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等加快推进,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深入开展,力争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兴业作出全省示范。

  一衣带水,成就同心合作共赢,江门重情谊。

  400多年前,江门人埋下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榕树,撑起了一座“小鸟天堂”。今天,江门续写《鸟的天堂》,深植的梧桐树业已成林,“百鸟”可归巢矣。


观察

今年上半年江门GDP同比增长3.1%

显现稳中求进良好态势

  近日,江门公布经济“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江门地区生产总值为1737.52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排全省第二,刷新了10年排位纪录。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份成绩得来不易。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各种超预期因素叠加的背景下,江门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市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GDP正增长,显现出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

  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江门为什么能在这场期中考里突围而出?在变局中,GDP反映的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它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每一项数据增长的背后,都凝聚了江门的努力与智慧。

  第二产业增加值826.41亿元,占GDP47.56%,全市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9%,显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守住工业是硬道理。今年以来,江门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各条产业链专班在“链长”的高位推动下有效运转,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均呈两位数增长。省市重点项目均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0%以上,跑赢序时进度。

  ——项目落地方为王。江门构建“大招商”格局,成立江门市政府投资促进中心,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多个重点项目实现“交地即动工”。

  进出口总额901.2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排珠三角第三。

  ——中国侨都打开世界市场。今年,“江门号”中欧班列和中老班列相继开通运行,RCEP正式生效实施首日,江门市政府即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让更多“江门制造”走出国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增速排全省第四。

  ——“大礼包”激活市民消费热情。1500万元新春消费券、3700万元购房消费券,4000万元乘用车购车补贴,今年以来,江门“红包雨”不断,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接下来,江门还将举办第一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文化节等促消费活动,发展夜间经济,吸引周边城市消费者前来打卡。

  半年多来,江门的好消息从未间断,折射了不断向上的态势,彰显了各界对江门发展空间和价值的看好。正如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所说:“江门,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