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微信

微博

江海政务微信

江海政务微博

手机版

无障碍

区情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区情新闻

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

文章来源:江海区政务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7-01-05 11:05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去年12月30日,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机关大院1606会议室,举行了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这是落实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的推动五邑大学、江门职院与四市三区建设产业合作平台或科研平台的重要举措,也是继该区与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合作之后,又一项校地合作重大成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汤惠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忠林,校长刘智勇以及校地双方30多人出席签约仪式。

  市委书记林应武在党代会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基础型人才并重”的理念。如今,在我市科创产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高技能人才紧缺,很多企业都面临着高技能人才招聘难的问题。高新区(江海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发挥各自优势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据彭章瑞介绍,高新区作为全省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一员,正全力以赴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唯一的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全国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侨梦苑”、全国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发展平台的建设;正在建设、完善火炬大厦、科技创新创业园、人才大厦、“江门市博士后创客空间”、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创智城等一系列创新孵化育成载体……这些平台和载体都为江门职院提供了人才、技术、成果合作的平台。而江门职院拥有丰富的科研和高技能人才资源,校内建有生产性实训基地2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江门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10多个产学研基地和培训基地,这些人才和资源可以很好地推动高新区(江海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持续推动提升区内创业创新水平。

  张忠林认为,在人才结构中,博士后、博士这些领军人才是必需的,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高新区,这些人才是金字塔的塔尖,高技能人才是金字塔的塔基。江门职院现有学生13000多人,教职工600多人,每年招生大概4000人,每年毕业在江门本地就业的占到六成以上,为江门市工业立市、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2400人左右,是构筑高新区人才金字塔最有力的基石。签订合作协议后,江门职院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功能,进一步密切高校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与高新区(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双方共同发挥各自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搭建人才资源共享平台

  “协议只是一个框架,关键是我们每年具体做成了哪几件事。”张忠林对未来高新区(江海区)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充满信心。

  据悉,合作协议签订后,双方将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平台”、“智库”和“共享共用人才资源库”。江门职院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积极支持高新区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江门职院在高新区实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转化等项目,高新区将优先列入该区科技项目计划、资金支持和项目奖励,双方将共同发挥人才优势,共建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将共同建立共享共用、共抓共管的人才资源库,搭建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双方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大力促进双方人才智力项目提档升级,实现人才数据共享。“签约很容易,做事最关键,合作开始后,双方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点对点,落实具体项目,高新区和江门职院从今日起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之树,将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张忠林说。

  “学院是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实战型技术人才的摇篮,这些正是我们急需的,也正与高新区(江海区)当前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契合。”彭章瑞表示,高新区对双方合作寄予厚望。“希望在双方的努力和推动下,依托江门职院的智力资源,合作共建产业合作平台、人才资源共享平台,为高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高新区也将为职院的科研教学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站内地图 | 政务新媒体链接
本站版权所有:江门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    
主办: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750-12345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85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70402440715    
网站标识码:4407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