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4日,江海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会议听取和审查了政府、人大常委会、法院和检察院等工作报告,并审议通过各项报告的决议。在分组讨论期间,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大家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区政府的工作,对未来五年高新区(江海区)的发展寄予厚望,并在教育、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区人大代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到各代表团听取各代表建议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江门日报记者/庄英业 见习记者/李雨溪
外海代表团 聚焦教育和知识产权保护
外海代表团共有52名代表,列席人员32人。在分组讨论期间,代表们比较关注教育、知识产权保护、技能人才培养等问题。
“建议增加专业的知识产权咨询机构,并提升他们在海外申请专利的水平,降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成本。”人大代表、企业家饶小坡结合自己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上述建议。另外,在讨论中,教育问题成为了代表们的聚焦点,多名代表表示,高新区教育资源、教育学位紧缺,是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对此,代表们建议增加教育投入,增加公立学校,引入优质民办学校,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彭章瑞表示,知识产权非常重要,高新区(江海区)党代会提出:要引入和集聚更多的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教育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各级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彭章瑞对代表的建议表示赞同。结合11月23日《江门日报》的跨版报道《风雨兼程携手奋进——记江门市第十一中学48年蜕变史》,他指出,十一中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令人非常感动、感慨、敬佩。学校从办学之初的一个初中班到如今成为了江海区的一个教育品牌,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极为艰辛和不易。彭章瑞要求高新区(江海区)各级各部门要多关心教育、多关心老师,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他表示,3年之内江海区要建立3所中小学校,希望社会各界和政府一起努力,推动高新区(江海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礼乐代表团
聚焦本土文化和休闲农业发展
礼乐代表团代表47人,列席人员33人,代表们主要关注礼乐本土文化挖掘和传承,以及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
人大代表邓群标表示,礼乐龙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被广东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礼乐龙舟队也曾代表区、市参加全国各地比赛,成绩优异。但是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划龙舟的河道逐步减少,龙舟制作技艺逐渐失传,他建议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礼乐龙舟文化。
人大代表林锦茲表示,江门市政府把礼乐定位为生态旅游示范区,把林锦茲所在的向民村定位为生态农业示范村,游客来了,农民的收益提高了,葡萄销量也增多。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礼乐的农业发展仍难成规模,建议政府能够大力扶植礼乐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帮助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听了代表的建议,彭章瑞表示赞同,他说,礼乐要发扬龙舟文化,深挖本土文化,打造成独特的龙舟文化品牌。在现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上,他认为要整体规划,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与新会湿地公园整体规划相呼应,打造万亩现代休闲农业生态湿地公园。同时,要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业电商,让礼乐的传统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创建一个全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江南代表团
聚焦核心城区建设
江南代表团共有代表46人,列席人员30人,代表们主要关注高新区(江海区)核心城区的建设,特别是商贸中心的建设,另外,城市环境保护和改善也备受关注。
人大代表林舒表示,希望打造好江海区商贸中心,增加商业消费。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把城市经营好,使之真正成为宜居的地方。
人大代表刘学岭表示,目前企业发展压力很大,从以前的粗狂式发展到正规化发展,各种法规不断健全,给企业提出了各种要求和挑战,怎么协调好之间的矛盾和平衡点?比如环保,管得严经济发展不上去,管不好又破坏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引导,让企业通过自身改造,实现转型升级。
“环保是条红线,企业要有底线思维。”听到代表们提出环保建议,彭章瑞特别强调道。他表示,目前企业确实碰到一些问题,比如环保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改善,一是企业要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转换新动能,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个是政府要多帮扶、多服务,目前国家省市对推动技改有很多扶持政策,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多帮助企业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技术升级改造。
对于一些代表提出的城市管理问题,彭章瑞表示,政府已经派出调研组到江苏常州学习城市管理、环境综合整治的经验,考察调研人员回来后将会提交调研报告并草拟城市综合管理方案,到时会邀请相关的人大代表参与方案制订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