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上下要围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兴业惠民、治吏简政’的部署,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在高新区(江海区)这片沃土上大展拳脚,争先进位,为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的珠西现代科创产业新城而努力奋斗!”在近日召开的高新区(江海区)党委工作会议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如此强调。他指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兴业惠民,治吏简政”的部署,是这次党委会议的目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谋发展、兴产业、抓创新,率先走出一条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新路子;要强化责任担当,按照“兴业惠民、治吏简政”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用好“一个机制”、抓住“两项重点”、打造“三支队伍”、推行“四个是否”和实施“五年行动”。
“一个机制”是抓落实重要法宝
彭章瑞指出,一个重点项目、由一个责任领导、带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法宝。因此,要深化运用到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上,推行“一线工作法”,解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两项重点”是工作重中之重
“两项重点”指的是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彭章瑞强调,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侨梦苑”的建设、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的建设、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的建设、“珠西战略”的实施、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合作项目的开发、招商引资等7项重点工作和“三二一”工程、黑臭水体治理、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骨干企业增资扩产等71项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的重点项目,是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兴业惠民”部署的重要抓手和具体路径,全区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地推进这“两项重点”。
“三支队伍”是贯彻
“兴业”部署的关键
“打造好三支队伍,是贯彻‘兴业’部署、抓好招商工作的关键。”彭章瑞指出,要在全区范围内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和打造好产业招商、科技招商和企业服务三支专责工作队伍,分别由三名区领导牵头挂帅,从引进优质工业项目、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培育骨干企业等三个不同方向开展招商和服务工作,落实“两无两藏”的要求,积极培育产业增量,优化产业存量,提升全区的经济总量和质量。据了解,该区还将牢牢牵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地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2016年存量高企达85家、2017年达124家、2018年达186家的三年倍增目标。
“四个是否”是推进工作的指挥棒
“我们的工作实绩如何?主要看是否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否完成所承担的各项重要工作,是否从上级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荣誉,是否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工作处于前列。”彭章瑞强调,“四个是否”是工作的导向和指挥棒,全区上下要以此为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敢于担当的良好局面。
“五年行动”是
人才提升的重大举措
“五年行动”是人才提升的重大举措。据了解,为解决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本领恐慌”的现实问题,高新区(江海区)制定了《高新区“智创高新人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开展一系列培训,大兴学习之风,为高新区(江海区)加快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会上,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周惠红对全区前三季度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和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抓六个重点:一是抓短板指标追赶,继续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二是抓发展后劲挖潜,确保培育高企实现三个全市第一:高企总数第一、高企密度第一、高企保有率第一;三是抓黑臭水体整治,重点整治黑臭水体源头;四是抓政府服务提速,在“三就”基础上,围绕“两无两藏”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五是抓惠民水平提高,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六是抓任务落实到位,各重点项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要继续贯彻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的要求,对所牵头负责的项目,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进。
高新区(江海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区人大常委会、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等近300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