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核心A区,高新区通过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完善体制、细化目标考核等措施和手段,全面落实《方案》。据高新区经济科技局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已投入财政性资金10.95亿元,撬动民间资本80亿元,为小微双创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核心基地建设方面,孵化器已建成19.23万平方米,约占总建筑面积的20%,拓展了小微创业的创新空间;火炬大厦4、5、6层将于近日投入使用,并有多家中小企业确定进驻……”该局负责人说,“接下来,将整合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孵化大楼、火炬大厦和码头大楼等资源,打包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力争年内通过验收。”
1—4月全区小微企业
实现产值60亿元
据统计,截至4月底,高新区内共有各类小微企业超过5000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8%,其中工业类小微企业2000多家,主要分布在LED、灯饰、电器机械(小家电)、电子信息(线路板)等优势行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431.6亿元,占全区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额的63%。可以说,小微企业的成败与否,关乎全区经济的好坏。今年1—4月,全区小微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5.5%,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方案》提出,通过重点建设总占地面积达到1570亩的1个核心基地、6个重点基地,至2017年投资总额将达到70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约350亿元,并完善9大公共服务平台、优化5个层面发展环境、落实30多个项目,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江门市乃至珠西地区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孵化核心区,全力打造“珠西创城”。截至目前,该区已投入财政性资金10.9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7.61%,撬动民间资本80亿元,为小微双创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型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尤其是金融帮扶措施,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珠西云谷下月举办首届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大会
在重点基地建设方面,珠西云谷二期正进行东信大楼单体规划审批和临电报装工作,运营方将以珠西云谷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为平台,联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国工业报社、中国智能终端产业联合会,于6月举办首届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大会,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LED产业基地通过由普通照明向特种照明拓展,绿色照明向健康照明拓展,加快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光博汇正在开展C、D区内部装修及景观工程、特展馆网架和幕墙工程的建设,有望年底前开业运营。临港物流园目前已有10多家小微企业进驻,通过率先建设江门市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基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进出口通关通检、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等外贸服务。
该区以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挂牌为契机,通过建设电机产品生产加工区和会展、物流区两大功能区,着力打造以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为新增长点的小微企业装备产业园,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综合优势,整体提升全区电机行业发展水平。
光伏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规模已达23.8万伏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去年对外开放的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运营状况良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已引入启迪之星等重要项目运作。高新区创业服务平台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机构合作,服务小微企业超过100家(次)。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服务小微企业超过1000家(次)。以智慧园区为试点的数据支撑平台正在加紧筹建,力争年内实现园区WIFI全覆盖,明年建立企业数据中心提供云服务。
新能源应用服务平台依托江门供电局,利用江门高新区与中电国际、中广核、省电力设计院、江门电力设计院等央企及科研机构建立的合作关系,光伏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规模已达到23.8万伏,目前正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LED设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由广东华南半导体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运作,通过开展LED前沿设计创新研究,已服务小微企业超过200家(次)。
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众筹平台
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该区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对小微企业的减免税收措施,降低普惠性政策的门槛,让全区小微企业都能分享小微双创带来的红利。同时,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出台本土化扶持政策,优化项目扶持资金的申报流程,提升行政效能。
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问题,该区通过“政府搭台+会员机制+信息共享”运作模式,一方面广泛发动小微企业开展第三方信用评级,政府每年给予参评企业补助,鼓励企业以信用来换取银行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完善“政银保”融资平台建设,借助高新区股权交易服务平台,聚集一批重量级金融机构,放大“热钱效应”,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通过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此外,该区还将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众筹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股权众筹,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投融信息交互、配套引导基金等第三方综合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