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礼乐街道新华村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以“村组联营、文旅结合、三治融合”为抓手,整合村组两级资源“抱团”发展,不断擦亮“广东省粤菜美食街”招牌,以绣花针功夫做实乡村治理,着力擘画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一、村组联营,“抱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在新华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几栋村民公寓楼格外醒目,该楼栋不仅解决了60户村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底下的临街商铺还可以整合为农村小型商业体向商户出租,地租由原来的13万元增长到39万元,是新华村实施村组联营、“抱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力佐证。
2011年,新华村出台了《新华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章程》并成立经联社,将村集体经济由村组二级核算转变为一级核算,由村党组织牵头盘整小组资产资源,主动“抱团”发展,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包,打破了村组利益藩篱,解决了资源不均、各自为战的问题。
十余年来,新华村村民公寓楼和集体服务楼建起来了、旧厂房完成升级改造、留用地标准厂房项目逐步完成、特色餐饮美食街吸引越来越多餐厅进驻……村集体经济由2010年的150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798万元,村民分红增长到每年2500元,60岁以上长者还有每年额外2100元的节日礼金以及意外保险福利,实现让发展成果惠及到每位村民。
“目前我们打造的留用地项目‘新华城’计划在今年内完工,招租后将为集体增收70万收入。下一步计划升级改造低效残破的旧厂房,以合作开发、集体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开发新华村公寓二期项目和应急产业配套项目,争取4年内推动村集体收入迈进1000万元。”新华村党总支副书记何欢强介绍。
二、文旅人气旺,打造省级粤菜美食街
沿着“羽林春秋”礼乐主灌河河畔,住家喜宴、和苑农庄、新财记农庄等多家特色田园农庄汇聚,打造出了江海区礼乐特色美食街区——礼东美食街,并于2022年被省商务厅授予第二批“广东省粤菜美食街(城)”称号。
礼东美食街地标
食在五邑,味在礼乐。“随着‘广东省粤菜美食街’的招牌不断被擦亮,未来将有更多餐饮企业落地,在为周边村民提供上百个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启示了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李壮伦表示。
为留住“广东省粤菜美食街”带来的流量,新华村深挖本村历史文化,在最大程度保留当地原有乡村风貌的同时,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巧妙植入乡贤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建设“知青故事”“新墩印记”“侨胞之家”等文化阵地,串联起了新华村的乡村旅游景点,探索出了一条文旅结合的新路子。
三、推进乡村治理,打造“三治融合”治理模式
走进新华村,干净整洁的村道、蕴含历史的墙画、房前屋后的绿植,构成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和谐乡村画卷。“我们依法拆除危房26间、乱搭乱建30处、建成村民健身广场6处、打造‘四小园’12个,因地制宜打造网格绿美微单元,真正把公共空间腾出来、用起来、美起来。”李壮伦介绍。
新华村墙绘绿化
为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新华村以绣花针功夫进行精细化管理,推行“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擦亮“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招牌。
在村民自治方面,建立村民代表监督管理制度,从履职承诺、培训上岗、管理考评“三举措”入手,激活村民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在德治教化方面,持续推行《新华村积分管理制度》《新华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开展评选“美丽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激发村民共同营造和谐、整洁、幸福家园的积极性;在法治润心方面,发挥新华文化长廊、党建文化堤等文化阵地的潜移默化宣传作用,同时用好驻村律师的咨询服务,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培养依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村民代表监督管理制度宣传栏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村设定村民代表责任岗,注重在村民代表中选拔优秀人才,推动村民代表向党组织靠拢,将表现优秀、文化水平高的年轻党员村民代表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目前,全村27名村民代表中党员占比已达到48%,与村民小组长共同组成夯实乡村治理效能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