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百千万工程】“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带动“发展旺”!礼乐街道向前村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信息来源:礼乐发布   时间:2024-01-04 18:21    浏览数:-

向前村位于礼东主灌河“起点”,沿线林木茂密,环境幽美,具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田园风光景观,全长8公里的主灌河,把礼东分成东西两边,使礼东片呈现河直、路直、基直、林带直的田园林网新貌。主灌河生态林带由3万多株落羽杉树组成,株高平均超过10米,春的嫩绿、夏的苍翠、秋的绚烂、冬的挺拔,四季有景致。在四季常青的南方,人们可以不用远行,就能跟着落羽杉领略“春风又绿江南岸”“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北方风光。


2023年以来向前村大力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绿美答卷”,向前村立足羽林春秋的资源禀赋,紧扣“红黄尽染落羽杉,江门如画任君游”,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大力构建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底蕴、农业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生动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向前经验。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向前村党支部锚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团结带领“两委”干部主动抗责任、领任务、挑重担,分片包干开展保杉护杉宣传和发动工作,常态化进行巡查和病虫害防治监测,致力将向前村打造成为绿美乡村示范点。2023年以来,向前村更是以打造羽林春秋示范带为契机,大力推行“党建+志愿”模式,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羽杉保护、垃圾分类、科普宣讲等志愿活动,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参与羽林春秋、绿美乡村建设。每年11月到12月上旬是观赏落羽杉景观的最佳时间,游客不仅可以从远观红叶,还可以漫步于林中栈道,或乘竹筏在湖中漂流,近距离感受物候之美。



风景好,体验也要好。为加强羽林春秋与道路的衔接,提升羽林春秋通达能力,向前村积极配合礼乐街道开展“羽林春秋”等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并与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品带、风貌带建设结合起来,采用党员包片制度,带动沿线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私搭乱建拆除,通过破硬建绿、见缝插绿、通道补绿等措施推进沿线乡村环境整治和风景美化。据统计,2023年下半年向前村共补种落羽杉120多棵,增种红花凤铃10多棵。



立足长远发展需求,向前村提前谋划、实地考察,规范规划沿线停车位、建设旅游驿站、设置果蔬采摘区及咖啡吧,满足游客餐饮、休息等需求。



“生态绿”带动“发展旺”


“羽林春秋”礼东主灌河项目以关注社会民生、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目前已建成向民村至明星村河段共2公里,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生态、优质、舒适、安全的休闲娱乐好去处,有效促进了农商文旅融合。”江海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物候景观和羽林春秋引来的“人气”,不仅让向前村走出向前,还催生出星空露营、咖啡吧、采摘体验等特色文旅业态,让乡村游向全市、全域方向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落羽杉林在不同阶段的色彩各具风姿,是一道富于变化的风景线,近日,摄影爱好者付师华来到礼东主灌河拍照“打卡”,发现这里已经焕然一新:沿河栽种了各类鲜花和地被,增设了慢行步道、亲水平台、休闲座椅等基础设施,泵房水闸、机耕路、跨河小桥装饰其中,呈现一幅别致的水乡画卷。



“发展旺”推动“乡村美”


向前村党支部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原则,在四旁、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适宜的地方见缝插绿,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公园”4个,做到开门见花、伸手摘果、弯腰拔菜,有效提升乡村美化绿化成效。向前村还探索将绿化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将绿化巡护纳入网格化社会治理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和网格员等力量开展村庄绿化美化管护。此外,向前村还积极引导群众大胆探索绿美庭院发展模式,发挥村内农民在植绿护绿方面“土专家”优势,让群众真正热起来、动起来、干起来,成为“绿美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近年来,向前村注重塑形铸魂,在乡风文明深度上追求突破,围绕“庆丰收话党恩” “乡村振兴” “重阳敬老”等主题,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庆祝活动。“作为向前村的老百姓,举办这样的活动我真的很开心,过会我们的小朋友就要上台跟大家表演我们排练了好久的节目,真的太好了!”前来参加向前幼儿园运动会的园长高兴得合不拢嘴。党支部还充分发挥街道党校分校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先后在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党建公园等群众集聚地定期开展道德讲堂、理论宣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类活动,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使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每名党员群众。



2024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向前村将以建设绿美乡村为目标,以羽林春秋示范带为发力点,以群众感受为评价,以群众满意为标杆,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党群力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让向前村实现“一点美”向“一片美”转变,“一时美”变成“持久美”!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站内地图 | 联系方式 | 政务新媒体链接
本站版权所有:江门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    
主办: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85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70402440715    
网站标识码:4407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