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期间,能观赏乡村田园风光,也能享受露营野餐的现代生活,非遗龙舟、工业遗址等点缀其间,博物馆、咖啡店、服务中心、休憩驿站等配套不一而足,一江碧水串联起人间烟火。
这是礼乐街道正在建设的文昌新民片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也是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着力点之一。
今年以来,礼乐街道坚持“新思维党建、大组团发展”的理念,着眼于打造品牌型治理、规模型治理、效益型治理、服务型治理,打造文昌新民片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把“零碎化”的基层治理品牌“盆景”打造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操作的示范群体“风景”,通过点上出精品、面上求突破,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串珠成链:打造品牌型基层治理
礼乐街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要求推进,积极探索打造特色示范带的有效途径。
一是统筹谋划。制定了《文昌新民片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工作项目清单、片区14个网格工作重点、示范带创建地图等系列配套文件,把“孤立型”的基层治理品牌点打造成特色的“圈带型”示范带,形成示范效应,全面提升全街道基层治理工作整体水平。
二是抓点带面。把基层治理工作的注意力从“点”转移到“面”上来,变局部谋划为全面谋划。示范带以江门船厂为起点,全长约3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连接起礼乐街道35%的人口,把4个村居、6个企事业单位、34家“两新”党组织串珠成链。突出“4个新打造4个持续建设”,即新打造党建引领“精治街区”、“乡村善治”示范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社会组织大联盟,持续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格格坞”—网格员之家、“基层治理一条街”、综合行政执法大楼。
三是融入中心。礼乐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既注重党的建设、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乡村振兴、维护稳定、综合执法等重点工作部署,又顺应民生需求,找准切入点,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小区“六邻工程”、社会组织进社区、爱心企业回馈社会等,使示范带创建工作成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助推器。
礼乐街道网格项目荣获“第三届江门市机关“侨都杯”改革创新工作擂台赛决赛优胜奖”,是全市唯一获奖的镇街级单位
分类创建:打造规模型基层治理
在统筹全街道基层治理资源的基础上,确立创建“1村3社1街3中心”示范带的主体构架,并将示范带建设划分为“六治工程”,具体细分为26项工作,今年重点实施5大工作任务,在一个基本框架内,整合资源,多方赋能,分类打造,实现“一点一特色”错位发展,“全域连片”协同发展。
礼乐街道将示范带内的村居、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44个党组织,突出党建引领关键作用,将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党建阵地、制度落实、经济发展等方面要素纳入创建标准,把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建设作为示范带的牢固基础,串珠成线,以线覆面,擦亮礼乐基层治理特色品牌,其中,中福社区以“六邻工程”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文苑社区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路径、文昌沙社区组建亲子家庭志愿服务队、新民村以“网格+警格”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中福社区以“六邻工程”激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动能
文苑社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
文昌沙社区亲子家庭志愿服务队
引航发展:打造效益型基层治理
在示范带建设中,礼乐街道坚持文化为根、治理为本,深入挖掘礼乐龙舟、江门船厂工业遗址、咖啡文化等资源,打造多点连线、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相融合的路线图,建设一批、招商一批、谋划一批,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示范带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示范带建设“催生”了一批网红打卡点,“带”动村美民富产业强,“带”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市基层治理办、礼乐街道、江门市商业协会、江门船厂1954文化创意园共同开展公益咖啡主题沙龙,探讨做大做强咖啡经济圈
在具有近70年历史的江门船厂,礼乐街道采用“开放空间+严格保护+综合利用”的多元化保护开发体系模式,利用连片集中的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形成商业开发、公共开放空间和工业展览馆等多元化的空间载体。
江门船厂沿河“精治街区”
目前,正结合江门船厂咖啡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咖啡经济规划,进行咖啡文化、工业遗址、“精治街区”为串联的“咖啡经济圈”,带动咖啡产业和基层治理共同提质增效,推动“咖啡+文旅+治理”的发展新模式。在江门船厂打造了一个具有多元服务功能的驿站,该驿站为红色驿站、“户外劳动者休息驿站、咖啡骑手驿站等“一站多用”,于11月完成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礼乐街道还以咖啡为媒,开展了多期咖啡主题沙龙活动,邀请商业协会、咖啡行业领军人物等共同探索发展路径,开展网格员“探访工业遗址,赓续工匠精神”团建活动、“‘啡’尝体会,匠心筑梦聚力发展”主题沙龙活动等,为基层治理工作和“精治街区”建设建言献策。
建成红色驿站、网格员驿站、咖啡骑手驿站,实行“一站多用”,推动多元共治
开展专职网格员团建活动
惠及民生:打造服务型基层治理
服务民生是基层治理的目标和导向,做好民生工作是示范带建设的重要课题。礼乐街道致力于抓基层、打基础、惠民生,从社区居民到辖区企业,从被动沟通到主动参与,礼乐街道通过示范带建设,唱响基层治理“大合唱”,推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礼乐街道将“最多跑一地”理念运行到基层工作中,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高标准建成了街道综治中心和街道智慧网格指挥中心,并以此为“圆点”打造集合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信访超市等单位的“基层治理一条街”,提供劳资纠纷、家庭婚姻、邻里纠纷、劳动就业、低保救助等服务,快速响应群众诉求,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
打造“基层治理一条街”
今年3月,由礼乐街道双百社工发起、村居网格响应、“两新”组织点亮的“聚微光·汇大爱”微心愿项目在爱心驿站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开展了5期活动,共筹集3.1万余元的物资,为辖区150余名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关怀,体现了礼乐街道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成效。
社工、网格员入户走访慰问,圆梦群众“微心愿”
礼乐街道计划打造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能够展示礼乐党建、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成效的展厅,目前正对项目进行总体把控、细化设计,将适时开展硬件建设。
选址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和基层治理展示厅
今年11月,礼乐街道职工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意味着全街道职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娘家”,也标志着街道职工服务中心、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网格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共建共享的综合服务阵地正式形成。该中心位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提供困难帮扶、职业发展、文体娱乐、政策法规宣传、劳动维权等多项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职工的水平,激发职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
街道职工服务中心揭牌启动
针对“两新”组织之间缺乏沟通渠道,互动桥梁和纽带不多的问题,在示范带建设中,礼乐街道利用公建配套房建设面积近270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阵地,调动“两新”组织集中资源、资金、项目向示范带倾斜。目前已完成硬件建设,今年内首批吸纳礼乐商会、龙舟协会、礼乐慈善会、礼乐篮球协会等组织进驻,通过联在“线”上,融在“带”上,使社会组织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共商的事宜,带动提升“两新”党建工作和服务基层治理的水平。
新民村崭新的柏油路旁边就是党建文化公园和体育公园,行走在这里,让人非常心旷神怡,一副宜居宜业、和美富足的乡村善治画卷。作为礼乐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新民村始终坚持把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作为开展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示范带建设中,新民村创新丰富“英南经验”,落实党员责任岗、村规民约积分制、村民议事协商制度,发挥爱心协会作用激发基层治理动能,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受惠老人达1146人,今年以来发放14.8万元奖优助学;探索符合辖区治安状况、契合社会治理实际的“网格+警格”双网融合联动模式,投入资金80万元推动“智慧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完善网格内重点领域的技防网络。
市基层治理办综合协调工作专班秘书组组长徐志勇、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金林焱、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淑娴到新民村调研基层治理工作
接下来,礼乐街道将持续扎实推进示范带创建各项工作,坚持创新发展、项目带动、多元共治、民生保障,把示范带打造成为知名品牌,努力开创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