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礼乐街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系统思维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全面推动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达标创优,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干部“主力军”作用,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礼乐路径”。
一、健全基本组织,提升振兴领导力
成立街道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立领导班子分片督导和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直联机制,将领导班子成员划分至6个片区实行常态化督导,在街道机关选派36名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骨干驻村工作,通过列席会议、现场督导、专题培训、专项考核等方式,实现“点对点”派驻全覆盖。完善基层党组织动态摸查和及时健全机制,3年来先后将2个农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增设下设党支部4个。积极培育农村组织,新建慈善联谊会、爱心协会、调解委员会、农业协会等农村组织27个。
二、配强基本队伍,提升队伍战斗力
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高质量完成28个村(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一肩挑”比例100%,“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率达90.21%,村“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22.5%。实施“头雁”工程。建立健全“选育奖管用”五位一体的党组织书记管理机制,全方位提高“头雁”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农村(社区)后备干部数据库,储备132名村级后备人才。通过“三定一有三跟踪”(定职责任务、定管理要求、定激励保障,有胆子,跟踪教育、跟踪测评、跟踪考核)制度管好用好第一书记,激励和引导第一书记在基层建功立业。深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乡村工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3年来累计发放各类技能晋升培训补贴701人(次)。推进党员轮训“全覆盖”,累计举办各类培训418场,培训基层党员群众近4万人次。
三、做实基本活动,提升品牌凝聚力率
先推行党员责任岗。紧抓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契机,在江海区率先推行党员责任岗制度,科学灵活设置6类党员责任岗位,引导1820名党员认领“责任田”,累计办成好事实事3600多件。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完成2125户“共产党员户”挂牌,签订党员承诺书1800多份,引导广大党员争做乡村振兴“主力军”。细致开展党员评星定级。出台党员评星定级制度,将民主评议党员、评星定级、红色指数评定有机融合,形成党员考核评议的量化考核体系,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双管齐下,激发党员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推动从严管党落细落实。创新开展党群活动。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丰富和创新主题党日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寻找最美家庭”“寻找最美村民”评选活动,创建区级以上文明村23个,评选星级文明户1200户。
四、贯彻基本制度,提升协同执行力
完善考核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党建考核制度、党务工作责任制度、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等,提升制度落实的配套效能。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因地制宜设立农村干部作风奖,细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有效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创新治理制度。创新“一套方案”+“两项机制”+“三大平台”工作模式,深化细化农村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引领农村各项发展建设和基层治理。其中,英南村持续完善村民议事制度,以“多元共治”推动“区域自治”,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一事一议”的村民协商自治模式,成功创建全国农村治理示范点。
五、加大基本保障,提升组织驱动力
强化“亿元保障”。2018—2020年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年均递增80%,足额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和落实村、社区干部待遇,并逐步实现动态调整。每年投入100万元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全面实现家庭综合性社工服务全覆盖。3年来,累计投入3.2亿元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24个村已全部提前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夯实硬件建设。全面实现一村(社区)一党群服务中心,形成“10分钟”党群服务圈。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建成一批党建文化公园,建设率超60%。推进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完成路网建设约24.5公里,建设农村公厕27座、打造“四小园”240个,建成乡村博物馆10个,增设垃圾分类投放点17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