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江海区教育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计划
2021年,江海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年来,我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教育履职评价在全省综合排名实现争先进位,成功申报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获得江门市教育质量管理一等奖。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教师,一批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国家、省、市比赛中斩获佳绩。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区委成立教育工委,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扛起党组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各党组成员分片负责,统筹协调、强化指导,全区32所公办及民办中小学校党组织覆盖率100%,外海中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第一批“江门市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落实每季度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研判,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
2.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组织工作条例和党员教育条例,精心组织、及时跟进党性教育,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指导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大力实施教育系统“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全区校长、党务工作者、骨干教师、德育干部培训班等,全年培训教育管理人员1200人次。结合建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间节点,对全区教育系统60个“两优一先”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积极开展“双向培养”,全年新发展教师党员22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3.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邀请市委宣传部、五邑大学等干部专家开展专题宣讲10场,组建教师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党史专题宣讲近200场,覆盖师生超5万人。打造青少年党史课本剧大赛、“党史青(少)年微演说”、“强国有我”万人传诵等品牌活动,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与成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增加学位供给、增设午休床位、校舍升级改造等民生实事141件,办结率100%,被南方日报等多家省、市媒体广泛报道,得到省、市指导组肯定,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用心打造江海思政教育新样本
1.打造青少年思政教育文化品牌。举办青少年党史课本剧文化节,引导青少年感悟爱党爱国情怀。与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思政课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12个,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做合格接班人”“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活动68场次。深入开展法治、防诈骗、防欺凌等宣教活动100多场次。8名青少年获评江门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充分利用区“两馆一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设施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
2.以赛促教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联合教育部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举办江海区首届课程思政评比,评选优秀教学示范课90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政课题研究,我区教师在市德育与思政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8名,成功立项思政德育类课题省级2个、市级4个,位居全市前列。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学党史 讲党史”思政课程展评活动,斩获高中组思政课类一等奖、高中组班主任类二等奖,小学组思政课类一等奖,指导团队获评优秀团队。组织思政课技能大赛,评选出党史精品课程20多个,形成精品示范效应。
(三)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全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
1.科学规划教育资源整体布局。编制《江海区中小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江海区“十四五”教育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制订《江海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坚持新建学校和改扩建学校并重,启动江门高新区第一小学、滘头片区小学等新学校规划建设,推动江门幼师外海校区改建特色艺术高中、江南小学扩建和实验小学二期等工程建设,开展礼乐三中、朗晴小学、江海区特殊学校前期规划,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规划布局。
2.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按照“建一所优一所,投入启用即示范带动”的理念,高标准推动景贤初中、一中附小、江门第一实验学校、高新一幼等4所学校建成启用,累计新增各学段优质公办学位3480个。新建中小学全部通过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其中景贤初中高标准打造智慧校园,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研教务等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被广东电视台报道推广;江门一中附小获评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红榜示范项目,教师团队获省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高新一幼纳入广东省第一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实验学校,并成功申报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
3.依托高校推进集团化办学。成立江海区实验、景贤小学、体艺、幼教等四大教育集团,覆盖全区24所中小学(幼儿园)。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通过与高校教育集团共建,引入专家咨询诊断等模式,高起点推进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成立后,即实现人员到位、机构到位、制度到位、教学管理到位,有机整合集团成员校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四)以教学质量提升为关键,全面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
1.建立完善教学教研体系。推进教研工作改革,创新教研管理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加大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推广力度,带动全区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增加教研编制15名,进一步充实教师发展中心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学段各学科专职教研员。成立约150名骨干教师组成的、覆盖22个各学段学科的核心教研组,狠抓教育质量提升,承办国家、省、市级教研活动超20场。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市级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奖率均创历史新高。
2.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人数增长率,本科上线率、高分优先投档率均创历史新高。特色培优成绩优异,小语种教学成效显著,美术生、体育生本科录取率排名全市同类学校前列,礼乐中学区锐鸿体育类综合总分全省排名第三,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获江门市教育质量管理一等奖。积极组织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年级学生的语文等学科成绩和学业表现高于国家、省、市平均水平,我区获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单位。全年师生参加各项竞赛屡创佳绩,获省级以上近150人次,市级以上近600人次,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3.实施素质教育特色化办学。推进特色化办学,礼乐中学、麻园中学获评国家体育特色学校,十一中等3所学校获评广东省文明先进单位,新民小学、滘头小学获评省级传统艺术特色学校、天鹅湾小学获评省级劳动实践基地,创建特色品牌学校项目国家级10项、省级36项。承办江门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周活动、全江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江门市中小学民乐独奏合奏比赛暨美育成果展等系列活动,推动了全区素质教育水平提升。
(五)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打造江海教育铁军
1.坚持师德师风建设第一标准。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考评和督导机制,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加强教师信用管理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开展“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同志专题学习活动,选树并表彰教育系统各类先进典型220人,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2.坚持高标准引育教育人才。加大优秀教师引育力度,引入高级名师、省级名校长6名,新引进北师大、华中师大等双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近100人,其中研究生占比近40%。成功申报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特级教师等省级名师7人。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比赛,获市级一等奖超50%,创历史新高。
3.分层分类优化教师队伍管理。通过公开竞岗方式选拔优秀校长、副校长10名,打造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校长队伍。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安排近200名教师进行“互派交流”“结对交流”,交流比例超10%。牵手省内外高校,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教研员定制计划和教师全员轮训,切实追补名师短板,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六)以教育改革为动力,力促教育公益服务效能充分展现
1.坚决稳妥推进“双减”。全面提升校内课堂效率和质量,出台12个学科课后作业设计指引,30多个精品课例纳入省级以上线上教育资源库,推进义务教育教学“减负提质”。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率先启动暑期校内托管,增加午休床位超3000个,新增开设书法、武术、围棋、古筝等素质拓展课程近20类,全区各中小学实现公益普惠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参与率和调查满意率超90%。开展“双减”政策专项督导,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压减率达100%。
2.教育评价改革成效初显。建设全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行动,构建“学业水平+综合素质+个性特长”评价模式,学生评价更加科学。制定教师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师德师风、工作量、教学绩效、教育管理、专业发展等考核标准,教师评价激励性日益凸显。建立健全学校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制定完善增值评价、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结合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
3.全力保障校园平安。率先启动校园核酸适时抽检制度,每学期在校师生检测率100%,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争取财政资金近500万元,提升校园人防技防物防水平。排查整改校园安全隐患358项,建立完善防溺水、防欺凌等10多项安全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超300场次。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风险筛查机制,培训180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全区校园安全总体平稳。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江海区教育局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市委“1+6+3”工作安排、区委“1+5+3”工作举措,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聚焦优质公办学位供给、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研能力提高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全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力争全区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整体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一)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强化党对教育的领导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建、思政、意识形态工作,保证全区各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推进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规划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一是推进学校建设攻坚工程。高标准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高新区第一小学、滘头片区学校等新校建设,重点推进优质艺术特色高中建设,进一步增加公办学位。二是进一步深化与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江门一中、景贤学校等名校在教师培养培训、教师交流、教学教研、中小学课程改革、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等方面和合作,强化在教学管理和优秀师资方面的共建,打造我区优质品牌学校。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是完善教师队伍配备。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我区教师编制与在校学生同步增长,着力缓解教师缺编缺额问题。二是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和培育力度。坚持高标准引入教育人才,面向全国引名师、名校长。三是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深入推进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计、规模化推进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纵深发展。二是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加强教师轮岗、优化考核评价,实现集团学校管理、教师队伍、考核评价3个一体化。三是通过党建共抓、文化共生、管理共通、资源共享、教师共育的实践路径,引领集团化办学更好发展,全面提升江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五)夯实教学教研基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完善教学教研体系。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调整优化教研机构岗位结构,配足配齐教研队伍,壮大全区教研力量,创新教研管理模式,提升教研效率。二是推进教研工作改革。强化校本教研,加大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推广力度,带动全区教学水平整体提升。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和美育工作,力争全区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和整体竞争力走在全市前列。
(六)聚力教育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一是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聚焦提升学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假期托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常态化专项督查,做好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强化民办教育管理。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推进公民办同步招生。进一步压减办学学校办学规模,依法依规关停不符合质量,违规办学的民办学校。三是建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行动,制定教师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学校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四是优化校园安全环境。加强学校常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落实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
2022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