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有七大特质文化,一是以顺天里144号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遗址。二是以陈少白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名人故居。三是以发行公司债券建设外海大桥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典型事例。四是以礼乐龙舟、太虚拳等为代表的江海传统民俗。五是以茶庵古寺僧一行禅师为代表的古代科创成果。六是以近代广东四大名医、岭南伤寒学鼻祖陈伯坛为代表的中医药学术成就。七是以江门旧船厂为代表的工业遗址。
截至2024年末,江海区拥有基层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63个,街道文体服务中心3个,文化馆1个,文化分馆3个,村居社区文化服务站点11个,图书馆1个,图书馆分馆4个,图书馆服务点14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个,图书总藏量24.28万册。
2023年,龙溪湖阅读中心的“国防教育阅读推广项目”被评为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广东省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2024年,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南堡书屋被评为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五邑财记外海面入选2023年广东省非遗手信名单。新增3名传承人为第八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增“传统大头佛表演套路”“外海花生饼手工制作技艺”“李氏猪脚姜制作技艺”3个项目为第十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会,新增区满门等8名区级传承人。江海区文化馆曲艺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艺美乡村文化社团”推荐名单。开展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兰花酱油酿制技艺”“礼乐龙舟饭食俗”“燕子牌江门排粉制作技艺”“陈皮姜糖制作技艺"等四个项目列入江海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礼乐龙舟八舫龙舟代表8人作为传承群体入选“江门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群体”名单,成为全区首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群体。
2024年,江海区拥有3个体育公园,66个文体广场,其中全民健身广场13个,文体小广场53个。公共体育场地总面积为126.730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3.47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