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近年来,江海区正不断擦亮这块城市品牌。高速公路沿线的废弃垃圾、违章建筑不见了;数十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老旧社区的外墙重新粉刷了;农贸市场变得明亮而整洁;居民间的争吵变为礼貌交谈、微笑礼让,志愿者服务队伍越发壮大……城市靓了,笑脸多了,文明从细微处在江海人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江海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广大群众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参与者、最大受益者。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江海大地掀起热潮。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家园
走进江南街道蓬苑社区,没有华丽的大门,但是十分干净整洁,温馨祥和。社区内文化广场、口袋公园及各种娱乐、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居民的精神风貌淳朴而阳光,散发着一股清新之风。
可曾想到以前,这里的道路“千疮百孔”,楼下汽车停得“横七竖八”,房屋外墙“破烂不堪”,别说舒适宜居了,连正常出行都是件糟心事儿。
今年,蓬苑社区被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仅半年时间,社区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内部道路硬化全部完成,重新优化布局了停车位,升级改造了社区公园,围墙进行了全面翻新……
“刷了墙面、做了防水层、还更换了家里的防盗网,我的旧屋都像新屋了!”蓬苑社区的伍叔一提起老旧社区改造,笑容就挂在了脸上,他告诉记者:“社区环境好了,我们心情也好了,看到这样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人们乱停乱放、随手乱扔的习惯也改变了不少。”
除了老旧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外,江海区的15个农贸市场也换上了“新装”。
干净整洁的走道、整齐统一的摊位、清晰明了的价签……走进江南市场,仿佛走进了超级市场。“市场改造了,环境变好了,更多的市民们喜欢逛市场了。”在市场里经营了5年的胡姨向记者讲述了市场升级改造后的变化,“以前来逛市场的大都是老年人,现在有很多小年轻也喜欢来市场里逛。”
“没有臭味、没有水坑,现在逛市场跟逛超市一样,而且菜品还新鲜一些。”90后的王宇潇每周都会来两次市场,她告诉记者,工作之余逛一逛市场也是一种解压方式。
江海区对15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不仅仅是外观,还有食品安全环境。今年以来,江海区共出动执法人员523人次,检查食用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89个次,检查食用农产品销售者1035户次,为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以民生为本,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要义。近年来,江海区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在多个方面打造宜居家园。该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也大下功夫,目前,全区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省特级文化站1个、省一级文化站2个、自助图书馆4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2个。
提升群众自觉性,共建美丽文明家园
全区行政村志愿服务队建队率100%,全区党员、团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超80%。在江海,参与志愿者服务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团队,一服务就是十余年。江南街道仁美社区的这个志愿者服务项目,名叫“七彩桥”。该项目从2009年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创文志愿活动起形成雏形,从最初的关爱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单一项目到“绿色环保”“邻里和睦”“文化共享”“志愿义行”四大板块。仁美社区的居民们通过该项目,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社区治理。
仅针对垃圾分类这一项目,仁美社区就开展了近10场活动。开展居民协商议事收集群众对垃圾分类意见、举办垃圾分类宣讲会、举行环保手工活动、开展线上答题活动……仁美社区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深入参与到社区治理、文明创建中,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江海区坚持以“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群众自觉性,推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
江海区贴近群众生活,开展“榕树讲堂”党史学习、乡风文明入户探访、“河小青”护河志愿行动、“护苗计划”关爱未成年人行动、“疫”线防疫行动、爱国卫生清扫行动、垃圾分类督导活动、驻点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行动等乡村志愿服务项目1300多场次。听民声、汇民智,点燃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强化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丽文明的江海家园。
城乡同创,打造文明创建典范
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亮起来,江海区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建设良好的党风政风,打造淳朴乡风民风;树起新时代的道德风向标,形成文明乡风。为此,在文明乡风建设之路上,江海区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容村貌、村规民约,荣获“2018—2020年度广东省文明村镇”称号的英南村正是其中的典范。
2021年英南村党总支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广东省民主法治村、广东卫生村、广东省名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无邪教“三个一”示范村、江门市生态村、江门市旅游示范村、江门市特色文明村……一系列荣誉背后,是英南村以文明建设为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真实写照。
2018年以来,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结合“头雁工程”,丰富村民议事形式,在省内较早探索建立村规民约积分制。英南村不仅实施乡村治理评价量化细化,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提供了有益经验。
据悉,英南村实施的文明户文明家庭及村规民约积分奖励制度,由村及礼乐街道乐翔社工组织一同实施。目前,经社工人员落户宣传及走访,已评选出文明家庭386户。村规民约积分奖励也通过走访评选的形式,对村民门前屋后的环境、村内绿化保护,是否私自占用集体地、是否参与及配合该村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等方面进行评分。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评选,对分值高的由高到低评选出20户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评选活动,文明风气、文明习惯深入到英南村各家各户,文明之花在英南村扎根并绽放。英南村通过文明村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文明素质,村容村貌优美卫生,村集体收入逐年提升,村民幸福感高。
英南村文明村镇的创建只是江海区城乡同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移风易俗,成风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着江海市民的心田,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淳朴醇厚、互爱互助的民风日渐浓郁。
来源:“江海发布”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7hETofXekZoG4LoQbb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