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办进群众心头,民生温度持续提升。
8月25—26日,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民生实事看江门”为主题,举办媒体沙龙,邀请中央、省、港澳主流媒体组团走进江门。“通过这两天的走访,我切实感受到了江门在‘实’字上下足功夫,解决基层的困难事和群众的烦心事,无微不至,亮点纷呈。”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主任记者郑彩雄说。
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我市高效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多措并举补齐服务短板,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向高质量发展实效转化。
今年暑假,江海区6所学校校园里不同往年的安静,整齐响亮的国学朗诵声、余音袅袅的古筝琴声、运动场上的欢呼声不时传来,孩子们的身影依然在校园里活跃着,充满生机,这是当地探索开展校内托管服务试点后常见的一幕。
“暑期学校提供托管服务,对我们双职工家庭来说真是个好消息!我们平时都要上班,暑期管孩子难度真的很大,现在推出这项服务,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我们非常放心。”中路小学学生梁诗梦的妈妈陈丽萍说,因为她和孩子都熟悉学校环境,离家也近,省了不少心。
主流媒体一行人来到江海区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近距离体验江门又一项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据介绍,江海区“两馆一中心”总投资约3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正式对外开放后,成为市民学习、休闲的好地方。其中,科技馆是江门市第一间大型综合科技馆,以普及自然科学、现代科技为核心内容,分为儿童乐园、探索发现、生命科学三大主题展区,目前已接待市民游客超过12万人次。
“从湿地公园到黑臭水体整治,再到‘两馆一中心’的建设投入,充分反映了江门不断从生活小切口出发,解决民生大问题。我在这些地方听到市民、村民的声音,大家的评价都很好,每个地方的人气也很高。江门的做法,不仅赢得了民心,更是接足了地气,点点滴滴提升人民幸福感。”光明日报广东站站长吴春燕说。
据统计,今年江门市、县两级共梳理推出民生实事、微实事项目4063项,已完成(整体完成和按节点计划完成,下同)3376项,完成率83.09%。目前,市级100项民生实事已完成78项,提前完成的有33项,完成率78%;市级前6批“民生微实事”已完成399项,完成率94.6%。
来源:“江门高新”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2dCmBel8KwqmNqB-vqZ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