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手机版

宣传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工作动态

江海原创文艺作品《侨都记忆》2.0版上映!绘就江门版“清明上河图”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19-12-18 15:27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12月15日、16日晚,由高新区(江海区)宣传文化部门重点打造的“立足江海,放眼五邑”的原创音画、江门首部反映五邑非遗及民俗文化的大型文艺作品——《侨都记忆》2.0版在江门演艺中心上演。据了解,《侨都记忆》第一版于今年元旦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首演,浓浓的侨乡韵味打动了观众,获得广大市民一致好评。根据市民的反馈和建议,江海区文化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提高,精心制作《侨都记忆》2.0版。



△《侨都记忆》2.0版在舞台上呈现出富有烟火气、人情味的百年江门“清明上河图”。张叶青/摄

注入更多“侨”元素

《侨都记忆》是一部三幕歌舞音画,依托五邑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原生态非遗、民俗、地方歌舞及戏曲,凝炼具有侨都印记的歌与舞,通过“儿时记忆”“青春记忆”“家乡记忆”三个部分,演绎一方地域神采,一脉民族气韵,一腔家国情怀,让广大华侨华人望得见青山绿水,记得起浓浓乡愁。



《侨都记忆》总导演、江海区文化馆馆长邱菁萍告诉记者,在江门的文化创作之中,以非遗和民俗做内容的比较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是每个地方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和传承好我们自己本土的文化。从1.0版到2.0版,整场节目很多地方都有调整,但是我们的宗旨不变——让侨乡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和第一版不同的是这一版我们注入了更多‘侨’的元素,更加注重挖掘江门本土的方言、美食和生产、生活特色,艺术性地在舞台上呈现出富有烟火气、人情味的百年江门‘清明上河图’。”邱菁萍说。



舞台上,划龙舟、打面、舞狮、迎亲等非遗和民俗,还有香喷喷的烧鹅、黄澄澄的外海面、红彤彤的大花轿、地地道道的五邑方言逐一在剧目中呈现,带给观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享受,勾起侨乡人的怀旧思绪……

争取让每一个来江门的人

都看《侨都记忆》

《肖野爱上下伍茶》《五邑情歌》《那一晚》《闯金山》《思乡面》……一幕幕演出精彩绝伦,现场的气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侨都记忆》深受观众喜爱,离不开剧组全体人员和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侨都记忆》2.0版的成功上演,经过了两年多的创作打磨。邱菁萍介绍,创作之初,他们就做了一个三年的规划,现在是2.0版本,之后还会有3.0版。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通过外出学习、不断和老艺术家沟通、深入民间等方式,力争让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更要在思想上勾起他们的侨乡记忆。“我们时常问自己,是否还能做得更地道?呈现形式是否还有改进空间?”邱菁萍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来江门的人都看《侨都记忆》,通过这个剧可以让他们快速立体地了解江门。”



江海区文化馆爱舞团副团长伍映珊参演了5个节目,从去年开始日常练习,今年11月份就开始进入高密度训练。她说:“我们最近每天晚上下班之后都要排练,经常是下午五点到七点排练一个节目,七点到九点排练一个节目,九点到十点以后再排练另一个。”随后,她捂着嘴咳嗽了几声,“我现在还有点重感冒,说不累都是假的。但是对于我们爱跳舞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值得的,希望能为侨乡文明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黄文杰和爱人看得津津有味,他说:“我和老婆来这里游玩之前,做过一些攻略,但是网上描述都很片面,这个剧让我更深刻地领略到了江门的人文气息,尤其是序幕《长堤晚风》让我身临其境地看到了那个时期繁华的墟顶街。”


站内地图 | 联系方式 | 政务新媒体链接
本站版权所有:江门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    
主办: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85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70402440715    
网站标识码:4407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