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方方、红白相间……安徒生童话里经常出现的“小木屋”走进现实世界,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个核酸小屋。江海区通过打造“便民核酸小屋”,切实提升社区群众核酸检测满意度。核酸小屋以红色为主基调,充分展现了江海区服务社区群众的“初心”。
自5月18日江海区推出第一批核酸小屋以来,至今已投入使用超100天。截至8月29日,核酸小屋约为34万人次提供服务。8月26日,江海区再次增开江南邻里中心点位,目前共有12个核酸小屋正在使用,平均每天检测约4千人次。
这100多天来,江海区核酸小屋如何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市民评价又如何?笔者实地走访进行了解。
8月26日,江南邻里中心核酸小屋正式启用,这是江海区结合群众核酸采样需求新增加的核酸小屋。
江海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核酸小屋的选址根据人口数量、人群分布特点、地理交通、场地条件等因素来选定,但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会根据人流量进行调整,人流量小的点会撤销,人流量大的地方也会考虑增设点位。”
在中环广场工作的曾女士,与同事结伴前来做核酸。曾女士属于跨境司机、进口冷链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快递、外卖等20类风险执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里的重点人群,每周要做两次核酸。但这并没有成为她的困扰,“核酸检测是对自己和其她人健康负责的体现,她们现在采样方便,不会花很长时间,而且重点人群还免费。”她一边说一边打开检测的码,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采样。
江海万达广场核酸小屋是人流量最大的点位之一。笔者观察发现,来检测的多是重点人群,既有外卖员、快递小哥,也有餐饮企业员工、保安、清洁工等。
刘先生是某快递公司的员工。按照公司规定,他们需尽量保持核酸检测结果在48小时内。由于刘先生工作忙,经常要四处跑,核酸小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他说:“现在江海区核酸小屋点位比较多,采样灵活,而且随做随走,帮我们省了不少事。”
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发现潜在感染者、阻断病毒扩散的重要手段。江海区以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为目标,采取“固定+流动”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动态调整采样点,优化采样服务,满足重点人群及“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需求。
核酸小屋还通过调整服务时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据了解,核酸小屋每天开放,服务时间为:09:00-11:30,16:00-20:00。如遇其他特殊情况,则根据各类受检人员需求等因素,动态优化调整方式,合理设置便民利民开放时间段,并且第一时间通过“江门高新”微信公众号告知市民。
在采访时,所有市民均表示核酸小屋非常方便,对比以往需要去医院做核酸节省了较多时间和交通成本。
未来,江海区将紧抓社区群众检测需求,持续优化核酸小屋的布局,方便社区群众就近采样;始终将 “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在社区治理中,提高网格便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
来源:江海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