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江海区试行0-6岁残疾儿童筛查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1-08-31 11:05 浏览数:-
“来,乖哈,不怕不怕。”8月28日早上10时许,在江海区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釜山分中心,儿保医生庞少立正在给小朋友体检,门外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在排队等候。今年起,江海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在全市首次开展残疾儿童筛查试点工作,在进行儿童健康检查的同时,提供儿童残疾筛查服务,重点对视力、听力、智力和孤独症五类残疾儿童进行筛查、转介、信息登记和上报。截至8月30日,共为24451名儿童提供儿童残疾初筛服务,其中对57名疑似残疾儿童进行转介。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期盼,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江海区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釜山分中心,每天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过来进行体检。
按照正常的发育速度,一岁半的小朋友应该学会了用勺子吃饭、走路、叫爸爸妈妈,但对于小婷来说,这些她都还不会。体检中,庞少立医生发现小婷存在发育偏异的情况,随后,将其转介到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
据了解,自该中心承担起0-6岁儿童残疾初筛、转介工作以来,目前已发现7名疑似残疾儿童,并转介到上级医院。该中心副主任黄珍珠表示:“儿童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多数残疾儿童可以提高重建生活自理、学习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康复效果显著。”
为更好地推进筛查工作,今年1月,市卫生健康局、市残联、市妇幼保健院、江海区卫生健康局和江海区残联相关人员参加座谈,就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流程、分工、工作任务等进行研究讨论。随后,区卫生健康局组织举办部署会,深入讨论了筛查工作的具体流程、人员设备和技能培训等问题。
此外,为提高残疾儿童筛查质量,江海区于3月组织开展2期培训班,邀请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就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五类筛查技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和信息系统操作等内容等进行授课,同时开展现场实操演练和业务知识考核。培训对象不仅覆盖所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还包括中心副主任、公卫组组长和护士长等人员,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基层服务人员能力素质,确保0-6岁儿童筛查工作规范顺利开展。
庞少立说:“在对疑似残疾儿童进行转介后,为保证其接受复筛和后续残疾评估以及康复安置,我们还建立后续跟踪机制,及时了解跟踪复筛情况,并于第2、3月各开展一次电话随访,对接做好健康管理、康复等后续服务。”
残疾儿童越早干预,康复效果越好。通过医院的医学技术,能为孩子重新装上飞翔的“翅膀”。庞少立提醒,孩子出生后,家长要积极带小孩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一旦发现有苗头,要尽早干预,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努力减少孩子残疾的发生。
图1:2021年3月1日至2日开展第一期残疾儿童筛查培训
图2:2021年3月20日开展第二期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培训
图3:2021年8月25日开展残疾儿童筛查调研
图4:早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