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守护者:认识与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一、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定义与常见病原体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是指通过摄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这类疾病在日常 生活中极为常见, 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 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包括沙门 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 副溶血性弧菌等 。 这些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 可以在 食物中繁殖, 产生毒素, 从而引发疾病 。沙门氏菌常存在于未经煮熟的肉类 、 蛋类中; 金 黄色葡萄球菌则多见于熟肉 、 熟蛋等食品; 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则容易在生鲜蔬菜 、 水产品中检出。
二、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食用未煮熟的食物:食物中的细菌在未经高温杀菌的情况下, 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 例如, 食用未煮熟的肉类 、 蛋类 、海产品等, 均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2.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食品在加工 、储存 、运输 、销售等环节, 若受到细菌污染, 食用后易导致疾病 。 例如, 生鲜食品在处理过程中, 若与熟食混放, 可能导致交叉污 染。
3.交叉污染:生熟食品混放 、共用刀具 、砧板等, 容易导致细菌交叉污染 。此外, 厨房 卫生条件差 、操作不规范, 也可能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4.食用过期食品:过期食品中的细菌数量可能已经超标, 食用后易引发疾病 。 因此, 购 买和食用食品时, 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三、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对健康的影响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仅限于急性症状, 还可能对长期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1.急性症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 、 呕吐 、恶心 、腹痛 、发热等 。 这些症状通常会突然出现, 且可能伴有脱水 、 电解质失衡, 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 在儿童 、 老年人 、 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中,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 题。
2.严重并发症:在某些情况下,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如败血症、 脑膜炎 、 肾衰竭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需要立即医疗干预。
3.长期健康影响:即使患者康复, 某些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也可能留下长期的健康问题 。 例如, 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肠道疾病, 如炎症性肠病, 这些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治 疗和管理。
4.心理影响: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患者可能会经历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 题可能源于对食物安全的担忧, 或是对疾病复发的恐惧。
5.经济负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治疗可能涉及医疗费用 、药物治疗 、住院费用等, 给 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此外, 因病导致的误工或失业也可能加重经济压力。
6.社会影响: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影响消费者信 心, 甚至导致社会恐慌 。这种恐慌可能对食品产业和相关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7.儿童和孕妇的特殊风险:儿童和孕妇由于免疫系统较为脆弱,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对他 们的健康影响尤为严重 。儿童可能因感染而发育受阻, 孕妇则可能面临流产 、早产或胎 儿感染的风险。
四、如何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虽然常见, 但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 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策略:
五、发生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怎么办
当发现自己或家人可能感染了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时, 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就医:出现腹泻 、 呕吐 、发热等症状时, 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以便及时得到正 确的诊断和治疗。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可能导致脱水, 因此, 应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 质,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休息:在病情恢复期间,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以加快康复过程。
4.隔离消毒:对于确诊的患者, 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避免与家人或他人接触, 防止 疾病传播 。 同时,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5.观察病情: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如症状持续或加重, 应立即再次就医。
6.报告病例:如共餐者或进食某一定形包装食品 (如盒装牛奶 、定形包装的牛肉干) 后 出现多人呕吐 、腹泻 、腹痛或头晕 、头痛等不适表现时, 宜及时停止进食可疑食物, 并 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 、疾控中心等部门报告, 协助追踪可能的感染源, 以采取相应的 控制措施。
六、共建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 面对细菌性食源 性疾病带来的挑战,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食品安全防线的构建中 。 通过提高食品安 全意识 、 学习正确的食品处理和储存方法 、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食品生产 、加工企业 、餐饮服务行业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消费者, 都应当承担起 自己的责任, 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 有关企业和行业要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 提升产品质 量;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消费者要增强自我 保护意识, 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
让我们携手努力, 共建食品安全防线, 为我们的家人和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 、健康 的食品环境 。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 我们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保障人民 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
(转载自广州疾控i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