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卫生健康局

健康促进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部委办局 > 卫生健康局 > 健康促进

【健康科普】今日大暑,养生谨记“四要点”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1-07-22 16:57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大暑.jpg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今天22时26分

我们将迎来大暑节气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此时正值“三伏”里的“中伏”

烈日高照,暑气炎炎

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

暑湿易入,阳气受损,心气亏耗

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养心、养胃、防暑、祛湿


【江海小卫】科普一刻

大暑养生,重在养心


01静心养生

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容易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情绪中暑”。

此时宜心态清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02药食同源

选择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食用。


03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午应小睡会儿,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如果夜晚睡眠不佳,可以在睡前一小时喝一杯五加枣仁茯苓茶,用五加叶、酸枣仁各2g,茯苓、大枣、百合各1g,红参0.5g。煮茶饮即可安神助眠、提高免疫力,改善失眠多梦。


大暑养胃,健脾除湿


大暑正值三伏天,暑气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较黄腻,湿热之气较重则称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01薏苡仁粥

做法:

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

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与粳米共置锅中,放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

功效: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下肢水肿等。


02艾灸补脾

太白——脾经原穴

按揉、艾灸太白可以补脾,很好防治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胀、腹泻等疾病。若能在脾经主时(上午9至11点)艾灸,效果更好。

足三里——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

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里。

脾应于季夏,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湿热交蒸,严防中暑


大暑时节保养不当,则易中暑。

症状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

处置措施:先别慌乱

①避开闷热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

②采用各种办法帮助身体散热,补充水分好好休息;

③喝点淡盐开水、三豆汤等。但对于严重中暑者还需送往医院治疗。


【三豆汤做法】

取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清洗干净后,清水浸泡1个小时;

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

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大暑养生的四个要点


01多喝热水、少喝冷饮

别以为猛喝水可以解渴,一次性喝过多的水,错误!

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如果渴了,要先少量喝水,缓一会儿再喝,

最好是喝温开水,不要喝冰镇冷饮,以免伤脾胃的同时湿邪带入体。


02趁热天驱湿寒,冬病夏治

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冬病夏治,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趁着暑热天气把体内湿寒驱除。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03暑天小心患上空调病

酷暑下躲在空调下,虽说是降热了,但是室内外温差大,易患感冒和空调病,空调温度过低或是对着人吹,也会加重湿气。

暑天空调房间的最佳温度为25℃~27℃,每隔2小时要通风换气。


04大暑饮食清淡为主

大暑时节,饮食要少咸少甜,以清淡饮食为主,忌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不宜进补。

最佳调味品是食醋,最佳蔬菜是苦味菜,最佳汤肴是番茄汤,最佳饮料是热茶。

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应放置几分钟后再食用,或是加热后食用,冰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吃。


来源:江海区卫生健康局、江海疾控、人民日报、岭南中医药文化


站内地图 | 联系方式 | 政务新媒体链接
本站版权所有:江门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    
主办: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85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70402440715    
网站标识码:4407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