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小心4大传染病又作妖,做好这几点,
让娃少生病!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马上就要开学啦!
图源:东莞疾控
家长们是不是迫不及待
要把孩子往学校投送
图源:东莞疾控
家长们在暗自雀跃的同时
也别忽视了
开学季往往也是“生病季”
图源:东莞疾控
为了让孩子能好好上学
(家长能好好喘口气)
开学前和开学后
都要关注以下几种传染病
登革热
传播途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症状:
▲发热
▲头痛
▲眼眶痛
▲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
▲皮疹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饮用或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吸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毛巾等物品感染。
主要症状:
▲发热
▲手、足、口和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流感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形成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8℃及以上)
▲咽痛
▲咳嗽
▲肌肉酸痛
▲乏力
水痘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
▲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
▲可伴有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
学校和家庭应该怎么预防这些传染病呢?
学校应该这么做
在开学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健康告知/监测
做好返校师生健康告知,避免带病上学/上岗。近期曾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如东南亚)的人员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检查卫生死角
清理生活垃圾,尤其是容易积水的垃圾容器、废弃容器,如饮料罐、玻璃瓶、一次性饭盒等。
清除积水
1.常见室内外易疏忽的积水点:
▲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绿化灌木丛中散在垃圾形成的积水;
▲室内外各种花盆及托盘、水生植物、盆景积水;
▲建筑反墚、排水沟积水;
▲喷水池、景观池、消防水池、饮用蓄水池;
▲地面停车场存在的轮胎、排水沟;地下停车库集水井、抽水泵积水;
▲下水道、沉沙井、洼地积水;
▲厕所便池,暑假期间长期没人居住的学生宿舍。
2.处理方法
▲闲置容器——清理废弃垃圾容器,无法清除的闲置容器应翻转倒扣放置。
▲完善基础设施——实行沟渠硬底化和暗渠化,定期清疏;各类沉沙井口应安装防蚊闸,地下停车库集水井等井口要密封处理或纱网密封。
▲科学种养水生植物——水养植物应每3~5天换水一次,并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及植物根部;提倡改用防蚊篮花瓶或用沙石种养。
▲大型蓄水容器——莲花缸(池)、景观池等,倡导养鱼(例如食蚊鱼、斗鱼、金鱼等);消防水池、饮用蓄水池应定期检查清洗,并加盖密闭。
▲废旧轮胎——整齐叠放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打孔处理。
▲暂时难以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处理。
全面消杀
请专业消杀队伍对学校室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杀工作,降低成蚊数量。
在开学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晨、午检
发现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
严格病例管理
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
加强校内管理
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监测,以及食品、饮水安全管理。
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通过广播、宣传栏、微信等方式开展学生与幼儿的健康知识教育。
做好通风消毒
▲教室、宿舍、食堂、舞蹈室、阅览室等场所应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如有配备校车,应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家庭及个人应该这么做
留心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
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出疹等症状,应暂缓上学,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就医,并和学校做好沟通工作。
养成良好个人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适量运动、保持规律作息;适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科学佩戴口罩
前往医院、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均应科学佩戴口罩。
注意家庭环境卫生
做好室内通风、居家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若家中有患儿,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里地面、家居表面、被患儿污染到的衣服、物品或表面均要做好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避免传染他人。
加强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食物应煮熟煮透,不吃生冷食物;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品;注意饮水卫生,多喝开水,不喝生水。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符合条件的儿童要主动接种疫苗,增强自身对相关传染病的免疫力。
关注个人健康
做好个人防护
祝各位大朋友、小朋友
健康开学
快乐开学
来源:东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