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进入高温酷暑时节,也迎来了暑假,孩子们的疾病风险也需多加关注。更要多注意预防登革热、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
一、防蚊灭蚊远离登革热
今年境外尤其是南美洲的登革热疫情备受关注,全国已有十多个省报告输入病例,我省已经进入本地疫情防控阶段,广州、佛山、深圳已经出现本地甚至小规模的聚集性疫情,疫情形势不容小觑。
健康提醒:
1.暑期出行到南美、东南亚国家,国内的云南、我省有本土疫情的地市,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并留意自己是否被蚊虫叮咬。
2.外出回来2周内出现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的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皮疹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3.居家做好灭蚊防蚊措施,家里安装纱窗、及时清垃圾清积水,户外活动使用蚊虫趋避剂。
二、做好手卫生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幼儿和学龄早期儿童,每年的4-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今年的流行态势较往年更加严峻。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轻症,可有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散在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表现为有多种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可进展到死亡。
健康提醒:
1.注意手卫生。教育孩子用清水或洗手液正确洗手,注意洗手的时机是外出玩耍后、吃饭前、如厕后。
2.手足口流行期家长尽量不带孩子去不通风的公共娱乐场所。
3.孩子的玩具、用品定时清洗、高温消毒或暴晒。
4.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5.留意幼儿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咽喉疼痛,皮疹及时就医。
三、关注食品安全警惕食源性疾病
夏季高温高湿,食品及原料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易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另外雨水增多,各种毒蘑菇、有毒植物生长茂盛,易误食引起食源性疾病。同时随着高/中考结束、暑假的来临,需要注意外出聚餐、游玩增多可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健康提醒:
1.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不吃野生蘑菇,来源不明的动植物。在外就餐选择正规餐厅。
2.食堂、家庭加工食品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尽量不剩饭菜,剩饭菜尽快放进冰箱加保鲜膜保存,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3.湿河粉、米粉不可在高温高湿下放置太久,避免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起严重食物中毒。
来源:江海疾控、惠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