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一座城市,只有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才有强大的发展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以“民生”为关键词,坚持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立足民生所需,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翻开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过去十年的“民生账单”,一项项民生工程得以“兑现”,一系列民生政策相继落实,推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护、住有优居等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让我们一起走进“卫生健康篇”
十年来,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人均预期寿命80.5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区每千名常住人口床位数2张。全市唯一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成落地;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3亿元的高水平三甲医院市中心医院新院区项目加快推进;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釜山中心、下沙中心、茶庵中心全面开放。
病有所医 绘制“健康江海”蓝图
医疗是民生之需。
2020年底成立江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镇(街)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从无到有,填补了空白;20天火速建成PCR实验室,在疫情防控中诠释“江海速度”……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医疗技术实现零的突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用实力和速度绘制“健康江海”蓝图。
近十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呈现了很多亮点:区人民医院完成健康管理中心大楼建设、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成人接种门诊建设、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在全国首创将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建到公园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急救中心、礼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区32个村级卫生站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江门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正在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医的愿望。
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36个、市级卫生村36个,省级以上卫生镇、村覆盖率达100%,打造了一批“江海招牌”。同时,该区共建设健康示范村(社区)16个、健康促进示范医疗单位5个、健康促进示范学校15个、健康促进示范机关17个、健康促进企业12个。2021年,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被评为省级健康促进区。
在基本公卫服务方面,该区14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扎实推行,真正惠及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创新打造“家庭医生+社工+志愿者”跨专业服务模式,将“社会工作者”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有效推进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1年,江海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2岁,婴儿死亡率由3.4‰下降到1.2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8‰,孕产妇死亡率为62.74/10万。
来源:江门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