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时代拥军优抚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探索拥军优抚法律服务新模式、新办法,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创建“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多措并举推进涉军维权工作,全力打造江海区法律拥军服务品牌,有效推动法律拥军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建立一个法律拥军工作常态化沟通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协调配合,推动全区法律拥军工作形成合力,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分局联合签署《江门市江海区法律拥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江海区法律拥军工作常态化沟通机制。江海区高度重视退役军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区领导为总召集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各相关法律拥军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单位法律拥军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研究个案处理、部署下一阶段任务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还设有专职联络员,负责定期通报涉军案件情况和维稳及舆情防控工作,推进涉军维权工作的衔接和配合,确保法律拥军机制高效运转。
印发二份法律拥军规范性文件
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自组建以来,始终把维护好广大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合理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印发两份法律拥军规范性文件,使我区法律拥军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19年6月,印发《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检察院、江门市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关于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司法救助工作与拥军优属工作深度融合,为遭受不法侵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致使生活困难的军人军属及时提供国家司法救助,让军人军属切实感受到司法温暖。同年10月,根据拥军优抚战略合作协议,与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分局共同签署《关于加强法律拥军工作的通知》,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在法院诉讼、检察法律监督、司法法律援助、公安服务等四个方面共同为全区广大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建立三级法律拥军工作体系
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区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有针对性地扩展服务范围,在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将法律咨询、调解退役军人法律纠纷和化解矛盾等多项业务服务送到退役军人身边。双方共同设立江海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和老兵调解室并开通军人军属法律咨询热线,各街道同步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在街道司法所挂牌运作,各村(社区)同步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在各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挂牌运作。下一步,法律援助站将推出常态化驻点、预约式接访等服务方式,安排驻点律师走进基层、走近群众,把法治服务送到家门口,帮助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运用法律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全区三级法律拥军工作体系共受理法律咨询60多人次,受到老兵一致点赞。
提供四项法律援助专享服务
一是为军人军属涉法涉诉开通“绿色通道”。区人民法院设立“涉军涉诉权益维护工作室”,依法优先做好涉军案件诉讼的受理、审理和纠纷调解等工作;设立军人军属专门立案窗口,加强诉讼引导,充分保障退役军人、军属的诉讼权利;坚持按照优先立案、优先审结、优先执行的原则,确保涉军案件得到优质高效的审理和执行;对经济困难的退役军人、军属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人身损害赔偿金等案件,依法准许其免交、减交、缓交诉讼费用。如春节前夕,退役军人林某因交通事故案件到我局求助,据了解,林某两年前与钟某发生交通事故,因钟某无力支付赔偿款,林某至今未能获得全部赔偿,目前该退役军人经济比较困难,希望追回剩余赔偿款。了解到情况后,我局立刻启动江海区法律拥军机制,与区法院落户调查钟某情况。经核查,过错方生活十分困难,确实无法支付剩余的赔偿款,林某得知情况后亦表示谅解,决定不再追偿。针对过错方因贫困无法支付赔偿款的实际情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法院启动司法救助应急机制,给林某发放救助金5000元,切实为该名退役军人解了燃眉之急,林某感恩之余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区法院送来“情系老兵、为民解困”锦旗。
二是全面保护英烈名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建立快速反应、提前介入工作机制,提高涉及军人军属刑事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做好英烈名誉保护工作,充分运用支持起诉等职能,严厉打击侵犯英烈名誉典型案件,依法支持英雄烈士的近亲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保护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加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管理;对辖区驻军部队和军人军属合法提出的控告和申诉,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三是法律援助全覆盖,实现法律服务无死角。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处的优势,推进区街村三级法律援助全覆盖。对军人家属的涉法问题给予优先、优惠、优质的法律帮助,建立了针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的相关工作制度,对于军人军属的来访和申请予以优先接待;依法参与调解,对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及时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化解矛盾,引导有关人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涉军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优先审查、优先办理、优质服务,按照国家规定对义务兵和经济困难的军人家庭给予免费法律援助,并努力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如退役军人陈某,2019年10月工作时摔伤,身上有多处骨折。医生要求住院和动手术,但包工头不同意,仅支付了简单治疗的费用。陈某认为受伤后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到区法援处申请代书法律援助,要求追偿。获悉事件后,我区立即启动法律拥军机制,为陈某开通绿色通道,当天即指派代理律师代书完毕,并协助指引陈某完成后续司法程序。
四是为军人军属提供优质公安服务。与区公安分局建立合作机制,为军人军属提供优质公安服务。对损害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合法利益的刑事、行政违法犯罪案件,优先受理、优先立案、优先侦查,加大案件攻坚力度;开通“绿色通道”,设立“军人军属优先”服务窗口,针对军人军属的落户安置、户口登记等业务工作,优先受理、优先审核;组织优质公安教育资源,在“退役季”举办面向退役军人、军属的专题培训班和招聘会;加大退役军人就业扶持力度,在公安招聘警务辅助人员时,优先招录退役军人、军属,目前共有9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于辅警大队。
(供稿:李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