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街道:按下自主申报“快进键”, 助力人口普查跑出“加速度”
(江海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简报 第二十三期)
普查对象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自行完成数据上报,不仅可以在摸底阶段预完成短表项目申报,而且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有助于推动普查工作提质增效。江海区礼乐街道积极发挥该街道户籍人口占比较高的优势,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流程和创新工作方式,为自主申报贴上“便捷、安全”的标签,并使之成为普查对象的首选项。截止至10月22日9时,礼乐街道人口普查摸底登记总户数19888户,自主填报户15569户,自主填报率高达93.34%。
一、及时总结,探索试行“1+1”模式
在礼乐街道武东村,普查员们意识到,该村年轻村民大多都是“早出晚归”,如果选择在工作时段入户,即使不吃“闭门羹”,也只能遇上大多留守在家的老人,推行自主申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该村的普查员们认为即使放弃推行自主申报,正式普查登记阶段上门登记也会有同样问题,因此他们不仅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化被动为主动,发挥普查员对本村人口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试行“1+1”模式。第一个“1”是白天走家访户,完成摸底信息填报。第二个“1”是对工作时间暂未在家的普查对象留下温馨提示,发动户主晚上带齐本户资料到村委会进行自主申报。实施此模式的第一个晚上,就有100户普查对象到村委会完成了自主申报。
二、由点及面,按下“1*N”启动键
在礼乐街道人普办了解到武东村的自主申报率领先于其他村(社区)后,第一时间组织到该村深入学习其先进经验,并第一时间分享至其他居住人口情况和武东比较接近的村,发挥乘数效应,为该街道全面推行自主申报按下启动键。各村(社区)纷纷效仿武东村的做法,白天走家访户留下温馨提示,晚上集中指导户主进行自主申报。有的村为了方便普查对象就近申报,普查员还在村内的各小组摆起了摊子,设置了多个自主申报点;有的村为了消除普查对象的顾虑,普查员耐心地讲解自主申报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正是礼乐街道的不懈努力,普查对象自主申报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三、多腿走路,按下自主申报“快进键”
在户籍人口占比较高的村,推行“1+1”模式,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可以大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但礼乐街道也发现部分人口结构相对复杂的村(社区),因为大量非户籍人口流入的同时大量户籍人口流出,普查员对各家各户的居住人口情况掌握不清,“1+1”模式并不适用,要进一步提高自主申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还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于是礼乐街道采取分类处理的方式多腿走路,为自主申报按下“快进键”。
对于户籍人口,采取“包干入户”的模式,提升普查员入户登记速度。在入户前,先准备好行政资料,提前做好底册预录,在入户后,立即对普查对象进行询问登记,查错补缺,确认信息后,现场指导进行自主申报。经敬和村实践,该模式可以节省大约50%的入户登记时间,每户平均13分钟可以完成摸底和自主申报。
对于流动人口,采取“集中登记”的模式,营造氛围,以此提高自主申报率。为提高出租屋的普查工作效率,普查员广泛发动房东配合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由房东提供租户底册并通知其到集中申报点进行自主申报,这样既不怕漏人漏户,又可以避免重复上门耗费大量的时间。在集中申报点安排专人一对一服务,高效有序地引导普查对象完成自主申报。
对于高密集型商住房,采取“以熟带新”的模式来进行入户登记,对有条件的调查对象推荐并指导自主申报。结合辖区内大型楼盘比较、居住人口密集等实际情况,礼乐街道中福社区集中聘请一批楼长和物管公司职员作为兼职普查员,借助他们对楼盘的环境、住户较为熟悉的优势,提高了入户的效率。
对于部分极不配合、不理解和警惕性较强的住户,采取跨部门合作的模式,与治保人员一起入户,对调查对象耐心解释劝导,完成摸底和自主申报。
……
礼乐街道正是在不断总结和改进中,把工作做实,把服务做细,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启动到快进,助力人口普查工作跑出了“加速度”。